
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幼鱼对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维生素c的营养需求研究.pdf
64页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幼鱼对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及其维生素C的营养需求研究 姓名:龙章强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动物学 指导教师:陈立侨 2008050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戥学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麟骸 日期:婴星丝 导师 日期: 姊:∞’ 力怜n QfI ,一 ~ p ’l j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黑鲷( A c a n t h o p a g r u ss c h l e g e l i ) 幼鱼对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及其维生素C 的营养需求研究 中文摘要 1 氨氮对黑鲷稚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在水温2 5 ℃,盐度2 8 ,p H8 .1 的室内养殖水体中分别对黑鲷( A c a n t h o p a g r u s s c h l e g e l O 稚鱼( 1 .0 - a = 0 .2 9 ) 和幼鱼( 3 0 .0 士2 .0 9 ) 进行了氨氮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用 N H 4 C 1 来调节氨氮浓度,正式试验前分别对黑鲷稚鱼和幼鱼进行了毒性预试验, 分别以2 4 小时未见死亡组和全部死亡组的浓度为最小浓度和最大浓度,随后以 等对数间距设计正式试验的氨氮浓度。
对稚鱼的氨氮浓度设定为:0 ,2 0 .0m g /L , 2 6 .0m g m ,3 3 .8m g m ,4 3 .9 4m g /L ,5 7 .1 2r a g /L :幼鱼的氨氮浓度为:0 ,3 0 .0m g /L , 3 4 .5m g /L ,3 9 .7m g /L ,4 5 .6m g /L ,5 2 .5m g /L 结果表明,稚鱼的2 4 h L C s o 、4 8 h L C 5 0 、 7 2 h L C s o 、9 6 h L C s o 分别为:2 .4 3 m g /L 、2 .0 9 m g /L 、1 .9 0 m g /L 、1 .7 4 m g /L 非离子氨 ( N H 3 - N ) ,安全浓度为O .1 7 4 m g /LN H 3 - N 幼鱼的2 4 h L C 5 0 、4 8 h L C s o 、7 2 h L C 5 0 、 9 6 h L C 5 0 分别为:3 .1 0 m g /L 、2 .4 7 m g /L 、2 .1 5 m g /L 、1 .9 9 m g /L ;l l z 离子( N H 3 - N ) ,安 全浓度为O .1 9 9 m g /L N H 3 - N 。
结论,从氨氮对黑鲷稚鱼、幼鱼的L C s o 来分析,黑 鲷稚鱼、幼鱼对氨氮有较高的耐受性 2 急性氨氮胁迫对黑鲷幼鱼皮质醇、血糖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在水温为2 5 ℃,设计了0 、1 0 、2 0 m g /L 总氨( 即非离子氨为0 、0 .6 7 、1 .3 3 m g /L ) 的三个氨氮处理,对黑鲷( 体重为2 8 .0 士2 .0 9 ) 进行9 6 h 的急性胁迫试验,分别 于0 、6 、1 2 、2 4 、4 8 和9 6 h 取血样,离心取血清进行测定皮质醇、血糖及乳酸 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在9 6 h 内无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1 0 m g /L 和 2 0 m g /L 氨氮组的皮质醇均在6 h 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6 5 .0 7 n g /m l 和7 0 .9 7 n g /m l , 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尹 0 .0 5 )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9 6 h 时,各氨氮处理组基本恢复到 正常水平 毛 羞 蟋 划 8 0 .0 0 061 22 44 8 9 6 氨氮暴露时间∞ A n m o n i ae x p o a r et k n e ’ 图1 氨氮胁迫对黑鲷幼鱼血清中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F 逗.1T h ee f f e c t so f a m m o n i as 仃e s s0 1 1 $ e F U l l le o r t i s o ll e v e lo f j u v e n i l eb l a c ks e a b r e a m ‘ 注:图上同一氨氮水平下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尸 7 m g /L ,每曰换水1 0 0 %,按体重的 3 %g 于每天8 :0 0 和1 6 :0 0 投喂饲料,1 小时后进行吸污换水。
1 .4 样品采集 养殖试验结束后,每个组进行全部称重,以便计算饲料系数等,每个组取6 条经M S .2 2 2 麻醉后做为全鱼样品分析另外,每个组取1 2 条鱼以M S .2 2 2 麻醉 后,进行个体称重,并测量体长,然后进行解剖,取肝脏,并对肝脏称重样品 保存于.7 0 ℃冰箱以待分析 1 .5 生长指标与样品分析 黑鲷的生长指标按以下公式计算: 特定生长率S G R = 1 0 0 ( I n W t .1 n W i ) /t 增重率W G R = ( W t .w i ) /V i i 10 0 % 成活率( 哟= 未尾数/初尾数1 0 0 % 鱼体肝体指数H S I = 肝脏重量/鱼体重l o o % 饲料系数F C R = 饲料消耗量/增重 天后各组鱼总重( g ) W i 一初始各组鱼总重( g ) t 一饲养天数( d ) I H 天后鱼的总数 全鱼的组织常规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及灰分的测定参照A O A C ( 1 9 9 5 ) 规定的方法水分在1 0 5 “ C 烘箱中烘至恒重:粗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 6 .2 5 如: 粗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进行测定;灰分是在电炉上完全碳化后,5 5 0 ℃马福炉中 灼烧1 2 h 后测定。
饲料中V C 的测定根据周玉岩( 2 0 0 4 ) 进行,其原理是:饲料中的维生素C 被提取后,与固兰盐B ( F a s tB l u eS a l tB ,F B S B ) 反应生成黄色的草酰肼一2 0 .羟基丁 酰内酯衍生物,共存的脱氧抗坏血酸,糖类,有机酸,醇类,饲料添加剂,蛋白 质,氨基酸,肌醇和多种维生素增色无干扰,如色素影响可用减差法消除( 张文 德,王阶标,1 9 9 6 ) 肝脏中V C 的采用剂盒( 南京建成) 进行测定,其原理是为,用F e 3 + 与还原型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抗坏血酸迅速作用生成F e 2 + ,后者再与啡罗啉显色反应,可以测定组织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 活性测定采用丁秀云等( 1 9 9 6 ) 的连苯三酚自氧化 法内径l c m 比色杯中分别加入1 0 I - t L 反应液( 连苯三酚2 0 m M ) ,1 0 I _ t L 粗酶液和 磷酸缓冲液( 0 .0 5 Mp H 8 .3 2 ) ,在3 2 0 r i m 下每隔1 5 s 记录吸光值,连续读数9 0 s 并以l O p .L 反应液混合磷酸缓冲液测定连苯三酚自氧化速率,自氧化速率控制在 0 .0 6 0 Am i n “ 1 左右。
酶活单位定义:每毫克蛋白每分钟抑制连苯三酚自氧化速率达5 0 %的酶量定 义为一个酶活单位,以U 表示 S O D 活力( U ) = [ ( O D 0 - - O D l ) /O D 0 /5 0 %] x 1 0 0 %x R /( S x V O 式中,O D 0 为连苯三酚自氧化1 r a i n 内下降的吸光度;O D l 为待测样l m i n 内下降的吸光度;R 为反应总体积( 止) ;S 为待测样品体积( 皿) ;W 为蛋白质含 量( m g ) 过氧化氢酶( C A T ) 活力的测定依据M a r k s 等的方法进行.酶活力单位定义:每 克蛋白质每秒钟分解底物过氧化氢的相对量定义为1 个酶活力单位( I 功酶活力 按下式计算:C A T 酶活力= I n ( O D I /O D 2 ) ( 2 .3 0 3 x 样液稀释倍数/( 6 0 样液蛋白 质含量) 1 .6 数据分析 数据结果以平均值4 - 标准误( m e a n 士S E ) 表示,试验结果用S P S S l l .0 软件包进 行统计与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D u n c a n 检验进行多重比较,P 0 .0 5 ) 。
对照组的黑鲷幼鱼增重率( W G R ) 中最低,为1 8 2 .5 1 %随着维生素C 含量 的增加,黑鲷幼鱼的W G R 呈上升趋势,各组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俨 0 .0 5 ) 黑鲷的特殊生长率( S G R ) 的趋势与W G R 相似,即对照组的黑鲷幼鱼的S G R 最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 的增加,黑鲷幼鱼的S G R 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当饲料中的维生素C 的添加为2 0 0 m g /k g 时,黑鲷的S G R 达到最大值1 .9 4 %,与 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与W G R 与S G R 相反,最小的饲料系数出现在 2 0 0 m g /k g 饲料组 黑鲷幼鱼的肝体指数( H S I ) 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 的增加有先下降后上升的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趋势但各饲料黑鲷幼体之间的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黑鲷的肥满度并没有随维生素C 含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变化,但对照组的肥 满度( C F ) 最小,而其它的添加组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 ( 砌.0 5 ) 但有添加了维生素C 的各组之间没有显有显著性差异。
表8 维生素C 对黑鲷幼鱼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指数及饲料系数的影响 T a b e l8t h eE f f e c to f V i t a m i nC o ns u r v i v a l ,W G R , S G R , H I Sa n di c eo f j u v e n i l eb l a c ks e a b r e a m 注:同一列数字上标识的不同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妒 0 .0 5 ) . N o t e ..W i t h i nt h es 锄ec o l u m n ,v a l u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s u p e r s c r i p t s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d i f f e r e n t ( P 0 .0 5 ) . 2 .3 维生素C 对黑鲷幼鱼全鱼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表9 是维生素C 对黑鲷幼鱼全鱼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投喂8 周后的各 试验组黑鲷的全鱼常规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及水分在各饲料组之间均无 显著性差异粗蛋白的含量在1 2 .8 3 %, - - 1 3 .6 1 %之间,粗脂肪含量在4 .2 4 %- - - 4 .5 0 % 之间,水分含量在7 5 .3 7 %, - - - 7 6 .8 1 %之间,粗灰分含量在5 .0 5 %- - , 5 .2 7 %之间。
表9 维生素C 对黑鲷幼鱼全鱼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湿重) T a b .9E 胁o fv i t a m i nCo np r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