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易激综合征与个性特征.docx
3页37 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张文忠(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 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对37例IBS患者采用消 化道症状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 zung氏焦虑自评 量表(SAS)进行分析,进而评价精神心理因素与IBS的关系.结果:IBS患者较对照组在内 外向量表得分(51.94±10.2vs64.73±8.0)、神经质量表得分(52.67±6.0 vs41.48±7.8)、精 神质量表得分(48.67±11.3 vs44.21±4.96)、抑郁量表得分(51.18±6.6 vs40.70±7.2)、焦 虑量表得分(48.36±2.1 vs 37.88±6.3)等方面,pv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BS 患者存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异常心理,消化道症状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能很好分析精神心理因素与肠 易激综合征(IBS )的关系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心理因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指一组包括腹 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粘液便或硬结便) 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症状常呈持续存在或间断发作,但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异常的证据。
IBS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并不危及生命,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国外IBS患病率10%-15%,就诊率 20-29%[2]国内IBS患病率5.6%⑶IBS与心理因素之间关系密切,国外研究认为心理精神因 素是IBS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研究认为IBS的发病与焦虑、抑郁及躯体不适有显著相 关性,总之,肠道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环境刺激、胃肠激素等是肠易激综 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37例IBS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特点、精神心理因素对IBS 发病的影响进行临床分析,借以指导IBS的临床治疗、提咼疗效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IBS患者 37 例, IBS 诊断符合国际公认标准1.2.病例选择:1.2.1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公认的罗马III诊断标准⑷(2)经内镜、x线、B超和实验室 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3)性别不限;年龄大于18 岁,小于65岁;非孕妇和哺乳妇女;(4)经检 查血象正常,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疾病史,内分泌系统疾病史和 肝肾疾病史;(5)近一周内未正规用过治疗IBS的药物;(6)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2.2 排除标准: (1)排除原有精神疾病者(2)孕妇或哺乳期妇女(3)伴有其他脏器器质性疾 病,会影响症状的评价者1.2.3 对照组来源: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健康体检者37 例,并进行均衡性试验,两组具 有可比性2.研究方法2.1 发放问卷,受试者自评2.2消化道症状调查表:采用罗马III成人肠易激综合征调查问卷表,共发放问卷70份, 收回问卷 80 份,其中有效问卷 74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92.5%2.3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本实验采用的是成人EPQ版本,(EPQ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 克等人编制的一种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对分析人格的特质或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医学、司法、教育、人才测评与选拔等诸多领域,获 得了较确定的信度和效度2.4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本测验为短程自评量表,填写方便,不受年龄、性别、 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正常人或各类 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病人、老年病人和神经症病人也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以早期发现抑 郁症病人.( Zung 于 1965 年编制可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 其严重程度和变化。
为临床心理学诊断、治疗以及病理心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5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本测验为短程自评量表,填写方便,不受年龄、性别、 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正常人或各类 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病人、老年病人和神经症病人也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以早期发现焦 虑症病人 (Zung 于 1971 年编制的它可以准确、迅速地反映伴有焦虑倾向的被试的主 观感受为临床心理咨询、诊断、治疗以及病理心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 土 s表示,两样本资料 的均数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BS 患者上消化道症状上消化道症状例数百分比暧气1335.1%餐后腹痛或不适1746.0%早饱1027.0%恶心38.1%不消化感1027.0%胀气1848.6%烧灼感25.3%2. IBS患者EPQ各量表得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BS 患者(n=37)对照组(n=37)tP内外向量表得分51.94±10.264.73 ±8.06.002<0.05神经质量表得分52.67土 6.041.48±7.86.917<0.05精神质量表得分48.67±11.344.21±4.962.198<0.05掩饰性量表得分53.97±9.354.67 ±3.20.432>0.053.IBS患者zung量表焦虑与抑郁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IBS组(n=37)对照组(n=37)tP抑郁量表得分51.18±6.640.70±7.26.53<0.05焦虑量表得分 48.36± 2.137.88± 6.36.59<0.05讨论常丽虹[5报道IBS的临床症状中腹痛伴腹泻多见占25%,腹泻20%,腹痛16%,腹痛伴便秘 15%,本资料显示以胀气多见占54.55%,其次为餐后腹痛或不适占51.52%,二者临床症状表 现相似,仅所占比例不同,考虑与样本量大小有关。
IBS患者情绪不稳定明显,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精神因素已经逐渐成为IBS主要的致 病因素,有研究表明IBS患者具有神经质,内向的个性倾向,出现焦虑抑郁表现者较健康 人常见[5],其主要通过脑-肠轴损害胃肠生理功能,进一步影响肠道动力和内脏敏感性 穆标等w]的研究表明,IBS患者的心理异常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本资料显示神经质量表分值 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有焦虑、紧张、情绪起伏较大,在遇到刺激时易有强烈的情绪反 应,甚至可能出现不理智的行为,IBS患者性格内向,内外向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提 示患者人格内向,好静,离群,富于内省;除了亲密朋友之外, 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 刺激、冒险和冲动李定国[7]报道IBS患儿比健康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异常倾向,常表现为焦虑和抑郁、 情绪易烦躁不安,性格内向化等Spence M 报道有研究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620位急性胃肠炎的患者进行情绪、压力、完美主义信仰、对于疾病的负面观念和行为进行评价, 发现 压力大、抑郁和焦虑积分高的人更易患IBS. Asahina等[9]的研究显示29%的IBS患者合并 抑郁、恐惧心理和神经症,黄怡【10】报道IBS患者的SCL-90总分以及所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 常模,阳性检出率为57.1%;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因子排前四位。
本资料显 示IBS患者焦虑或抑郁得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说明焦虑、抑郁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Dancey CP, Backhouse S.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dv Nurs 1993; 18: 1443-1450[ 2] Sp inelli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 Clin Drug Investigat, 2007, 27( 1 ) : 15- 33.[3] 尉秀清, 陈旻湖, 王锦辉, 等. 广州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J ]. 中华内科杂志, 2001, 40 ( 8 ) : 517- 520.[4] Longstreth GF, Thompson WG , Chey WD , et al.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J ].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8) : 1480.⑸ 张彩玲,高峰玉,王明霞.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治疗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5(7) :2215-2216.[6] 穆标, 王邦茂, 黄乃侠, 吴琳, 刘文天. 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心理因素研究. 天津医科大 学学报 2003; 9: 543-544.[7] 李定国,刘栋,许小幸,等.青少年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消化杂 志, 2005, 25( 5) : 266-269.[8] Spence M J, M oss-MorrisR. The cognitive behavioural model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with gastroenteritis[ J] . Gut, 2007, 56 ( 8) : 1066 - 1071.[9] Asahina S, H asegaw a K, TsuboiK. Depression in patient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 Nippon Rinsho, 2006, 64( 8 ): 1527 - 1531.[10] 黄怡,吴建玲.我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J ],吉林医学,2011 ,32(7 ):1338-1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