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文化史(经典).ppt
28页中外文化史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 探索中西文化发展的规律,进行中西文化 比较,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综合性特点目 的在增加学生中西的文化知识,加深对中西文 化的认识,以便在纵向和横向联系中开拓比较 研究的思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文 化基础u教师主讲和学生适当讨论相结合; u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指定书目; u根据选课学生数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比例, 尽量安排每一位学生对事先给定的主题做至少 一次的课堂发言阅读相关书籍、撰写读书报告、闭卷考试 平时10%,作业30%,期末考试占60%u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二册,南京:中山书店,193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重印,1987 u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编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u 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u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u 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u 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u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u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2001 u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2003第一章 导论 ——关于文化的概述u文化之界定 u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u文明/文化发展阶段与体系 uu““文化史文化史””的文化研究和人类学文化研的文化研究和人类学文化研 究的区分(补充)究的区分(补充) uu本课程的框架和思本课程的框架和思 uu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一、“文化”之界说u汉语中的“文”: – 通“纹”,各色交错,纹路 •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 •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 – 衍生1:包括语言文字在内象征符号 、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 《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 兹乎 – 衍生2:伦理教化、休养、人为的装 饰 •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 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衍生3:美、善、德行之义,德行的 修炼过程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1)甲骨文,正立的 人形,头和四肢,胸前 有美观的花纹;(2) 金文,花更精致;(3 )小篆,胸前的花纹省 略;(4)楷书,看不 出“人”形 “文”字从甲骨文到金 文再到楷书的演变过程 ,也恰恰反映了“文化” 的过程u汉语中的“化” – 变化、改动、生成 • 《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 《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u汉语中的“文化” – 文明教化《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 – 西汉以后,“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后武力”,文成为一 种统治手段,“文化”意为以文德教化的一种统治手段u简而言之,古代汉语中“文化”是用一定的方法 将文明礼仪普及教化u近现代中国学者受到西学的影响,对文化有更为 现代的定义: –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0 年):文化乃 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 蔡元培《何谓文化》(1920 年在湖南的讲演):文化 是人生发展的状况 – 梁启超《什么是文化》(1922):文化者,人类心能所 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1926):第一 ,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第二,文化 是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 贺麟《文化与人生》(1947):所谓文化就是经过人类 精神陶铸过的自然u英文中的“文化” – 英文的culture是指通过人工劳作,将自然界的 野生动植物加以驯化和培养,使之成为符合人 类需要的品种,原意是物质性的栽培– 后来引申为人们对精神和身体的发展和培育, 特别是艺术和道德的培养进而广泛指称人们 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人们在征服自然和自 我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u 英文中的“文化” –1952年,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文化:关于概 念和定义的探讨》,161种 目前,概有300多种 –经典的文化定义: •爱德华·泰勒(英国人类学家):复合论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 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 •兰登贝格(社会学家) :意义论。
文化可以被定义为是一套从社会活动中习得并传递的判断标准、信 念、行为,以及因此出现的行为的习惯模式,及其物质的和象征意 义上的产物 •赫斯科维兹(美国人类学家):工具论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 •《辞海》:广义-狭义,物质-精神 •《枫丹娜现代思潮辞典》:社会遗产论一个共同体的‘社会遗产’:由一个民族在他们特殊生活条件下不断发 展的活动中创造并且从一代传向一代的物质手工艺品,集体的思想 和精神制品,以及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总体u文化的结构划分有着多重标准 – 二分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 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 四层次说:物质、制度、行为、心态– 六大子系统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 、语言符号、风俗习惯u本课程对于文化定义的概括: – 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以及由 语言和符号构成的全部世界包括以及几个部分:物质文化人类建工制造的生产、生活的器具 以及相关技术;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制度文化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的社会规范 处于文化结构的次表层行为文化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 模式;处于文化结构较深层精神文化人们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心 态等;处于文化结构的最深层 核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本课 程认为精神文化处于整个文化系统的核心,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以精神 文化为主,同时兼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并在力所能及的 情况下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是什么?u复习一下《文化学概论》中的内容:u中国文献中的文明 – 《易经·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 以元亨” – 《尚书·虞书》:“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疏曰:经天 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 意为:第一是“经天纬地”,是“应乎天而时行”,是人必 须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第二是“照临”,指破除蒙昧黑 暗,追求光明 – 这两层含义基本上已经包含了现代关于文明的基本定义 :第一,文明是人类利用自然,创造出自然本身所不具 有的精神与物质成果;第二,人类社会一文明进步来战 胜黑暗和蒙昧,追求文明是个个民族共同的理想u 西方世界的“文明”内涵:– 公元前5世纪,罗马人星期之后,势力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建立辽阔的大 帝国,希腊人与罗马人将殖民地的民族特别是尚未被征服的日耳曼人看 成是野蛮人 (barbarian).文明与野蛮之分成为希腊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思 想– Civil:公民的、人类社会的; – Civilian:平民的、非军人的; – Citizen:市民、公民; – Civitas:城市自治; – Civilitas:公民身份,特指罗马共和国所颁定的公民 。
– 公民化、市民化的演化过程,文明是城邦化社会与蛮族的区别,野蛮民 族是外在于城邦居民社会的,是非社会化的– 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文明近现代以来的西方,文明一词依然包含欧洲中 心主义的意味比如: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是西方国家的自我意识, 民族的自我意识,包括他们最近三两百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西方用这 个概念表达他们的自豪感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是什么?u文明的历史分期划分标准时是多重的 – 以生产形态为主要标准 • 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以社会整体开化为标准: • 蒙昧、野蛮、文明 – 以物化形态(生产工具)• 石器时代、(铜器)(玉器)、铁器时代、 – 以文明的生成变化为标准: • 本原型文明、主合型文明、从合型文明、复合型文明 文化culture与文明civilization的区分和联系– 复习《文化学概论》中的相关内容:补充概括的知识点:埃利亚斯关于文明与文化区分的概括:补充概括的知识点:埃利亚斯关于文明与文化区分的概括: 第一,文化是使得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一个民族的第一,文化是使得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一个民族的 自我和特色,而把文明看成是是使得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自我和特色,而把文明看成是是使得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 ,表现着人类的普遍行为和成就。
换句话说,文化使得各个民族不一样,,表现着人类的普遍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文化使得各个民族不一样, 文明使得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文明使得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第二,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和精神气第二,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和精神气 质,而把文明看成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质,而把文明看成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 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 ,有知识等词语联系有知识等词语联系第三,在某种意义说,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不变的,它表现出第三,在某种意义说,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不变的,它表现出 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抗拒,而文明常常是始终在运动的、前进的、表现着殖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抗拒,而文明常常是始终在运动的、前进的、表现着殖 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表现着过去对现在如影随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表现着过去对现在如影随 行的影响,而文明与未来有关,表现着将来普遍的趋势和方向行的影响,而文明与未来有关,表现着将来普遍的趋势和方向 u文化和文明又是有联系的,很多时候,文明被看做是文化 的发展形态 : – 两者之间没有共同的词根,从语源学上来看,具有非同源的可能性。
前者 以农耕为本意,后者强调城市化、市民化但是真正的文明是从大 规模的农业生产才开始的,有农业生产才有城市与公民– 也就是说,文化的发展导致文明的产生,文明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 段和形态所以,两者有一致之处和联系的– 日本学者伊东俊太郎认为:使用文明的研究,可是帮助人们从“国 家“的狭隘单位中脱离出来,超越本民族中心主义,认识各种文明 的特点,通过对诸文明的比较,谋求共生共存的地球文明他认为 ,文明是指伴随着城市形成的“都市革命”以后创造的内容,它是文 化发展的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文明与文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 连续的,文明是更高一级的“特殊的”文化的存在方式小结:这种关于文明和文化的联系,可以说是广泛 被接受的因此,国内很多关于文化史,或者文明 史的研究,其实并不能严格地进行区分因此,本 课程的文化史其实是在一定的文明史框架下来讲述 的离开文明史的框架和体系,没有办法学习文化 史 三、文明/文化发展阶段与体系 文明发发展四阶阶段划分1.世界古代文明阶段 2.世界经典文明阶段 3.近现代文明交流与转型4.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交流八大文明体系1.亚洲太平洋文明体系 2.南亚文明体系 3.地中海大西洋文明体系 5.北美大洋洲文明体系 6.拉丁美洲文明体系 7.非洲文明体系 8.犹太文明体系4. 中东东阿拉伯文明体系全球文化发展脉络原始文化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化多元化世界文 化的黎 明时期 ,被称 之为野 蛮时代 。
文明之火 在世界多 个地点点 燃,知识 文化蓬勃 发展Eg :古希腊 罗马、中 国、印度 等等东亚儒家 文化、南 亚印度文 化、阿拉 伯-伊斯 兰文化和 基督教文 化文艺复兴 、宗教改 革、启蒙 运动、地 理大发现 、资本主 义殖民扩 张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文 化的内在矛 盾暴露;非 理性主义思 潮流行;社 会主义革命 、民族独立 革命的爆发 科技革命 、经济一 体化、后 现代主义 、女权思 潮、第三 世界文化 的勃兴关于文明体系划分注意之处:u上述划分,只是一种多数人认同的大概的划分 u任何一种文明的特点产生于不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