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业.doc
7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I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论文暴力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姓 名: 学 号: 系 别: 专 业: 年 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II背景杜林(Karl Eugene Dühring, 1833~1921) ,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1867 年在报刊上撰文对 K.马克思的《 资本论》进行抨击其后,出版《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1871)、 《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 》(1873) 和《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1875)等主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折衷主义的哲学、庸俗的经济学和反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向马克思主义全面挑战,声称自己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领域都做出了全面的变革为此,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 ,系统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同杜林的论战中,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部伟大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彻底批判了机会主义者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在经济方面驳斥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对经济和政治暴力关系的歪曲,指出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不是暴力,而恰恰是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是为了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全面地论证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III前言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经济方面驳斥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对经济和政治暴力关系的歪曲,指出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不是暴力,而恰恰是经济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对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应作全面分析,不能一概否定,应当看暴力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暴力违背经济规律时,当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但是当暴力适应经济规律时,对社会发展就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恩格斯《暴力论》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问题不断更新,不变的是:暴力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从未停止,并且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网络上一些关于暴力对政治经济以及我们生活的影响的一些文章,并且加以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暴力事例加以说明,警示我们未来更要重视暴力,并且超越暴力,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人类文明更好的发展关键词:暴力 暴力类型 暴力事例 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IV正文一、 什么是暴力?各种不同领域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哲学意义上的暴力指得是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力量通常是指个人或犯罪集团之间的殴斗以及凶杀国家、民族之间也往往会发生暴力事件权力的形成也往往要诉诸暴力威胁,强制对方服从马克思主义观点上暴力往往要依赖于身体、技术、设备、武器等,工具的先进与否决定了暴力的效果暴力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施行暴力者总是要将他人压制在物的状态或者彻底消灭基本上,对于暴力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不予鼓励,并且通常是禁止的,但是若能提出证据证明暴力手段的使用是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则通常刑责会被减免 如果一个国家对权力的行使依赖于暴力手段,往往使政权不能稳固,成为暴政二、 暴力类型 在人类的心理上,总是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对于暴力的态度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反映。
一方面,人们极其厌恶暴力,憎恨暴力因为暴力不但势必造成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破坏,还会给千百万人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甚至使社会发展陷于停滞乃至倒退状态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却又崇尚暴力,讴歌暴力,乃至于把那些使用暴力的世界征服者当作了英雄、伟人不仅亚历山大、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甚至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这些战争狂人与受到一些人的崇拜,力量在尹明耀先生的《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文中,暴力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 个人暴力 个人暴力 诸如个人之间的斗殴,家庭暴力等等这种暴力通常只是偶发性的,因而发生率较高二) 团伙暴力 即一伙人对他人所实行的强制力团伙暴力虽然与黑社会组织有直接的关联,但却不仅限于黑社会组织,由“哥们”之间组成的团伙对他人施以威胁、殴打等等暴力行为,或者彼此之间的殴斗,都属于这种团伙暴力这种暴力行为,不仅有偶发性的,而且也有预谋性的 (三) 集团暴力 即有组织、有策划的暴力集团使施行的暴力施行这种暴力行为的,不仅存在于恐怖主义组织,也包括所有旨在以暴力手段推翻现政权的革命组织四) 国家暴力 国家暴力可以分为两种:1) 行政暴力,又名暴力行政或曰政府霸权,是兼有贬义词的新名词,即国家通过某些政策、法规对民众采取强制性措施,而使之不得不接受其支配,2) 军事暴力, 即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
三、 暴力事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暴力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对于暴力的认知也不断提高在《第一财经日报》2008 年 7 月 24 日的报道中,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认为: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期其中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暴力冲突也是其中一点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V领人民进入小康生活人民生活问题解决了,愿意致力于经济生产,从而否定了暴力手段来争取自己利益,这也为国家管理人员提了个醒,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和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对于暴力袭击,不得不提的要属“9.11” 事件了2001 年 9 月 11 日, 发生在美国东部纽约州纽约市、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劫持的 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了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 2749 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 6 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 23 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东方网在 9 月 12 日的报道中表示,此次的恐怖袭击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紧张气氛上升,美国的一系列反恐活动可能冲击中东地区,乃至各大洲的经济局面动荡人们注意到,在恐怖事件对人们的心理影响迅速传播的同时,经济活动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凸显出战争使美国经济增长放慢,人们为了防备恐怖事件,会购买更多的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但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可能下降,从而导致消费疲软由于多架飞机被劫持,人们不敢出门旅游,外国游客也会减少,因此对美国服务业的打击也很严重事件对本已疲软的投资环境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美国的投资环境因爆炸事件而恶化恐怕将成为不争的事实,依靠外国资本带动的美国经济将遭受打击由于通讯的发达,美国人的恐怖情绪在全球迅速传播,经济活动也同步受到影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同时看到如此大规模的恐怖事件的画面,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由此造成的全球经济影响不 可低估近几年来不断发生的暴力拆迁悲剧被人们称之为“新圈地运动”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工业化路线与英国 16 世纪 ——19 世纪为资本原始积累而进行的野蛮的圈地运动有很多雷同之处:都是政府推动的、都是为资本积累服务的、都以暴力为特征,结果都是民众利益遭到严重损害,资本贵族获得了巨大利益。
那么中国的暴力强拆有没有尽头呢?回答是没有这是由目前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环境所决定的人民无权抗议 ——他们没有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的自由;人民无权告状 ——因为政府规定不许越级上访、无序上访、缠访;人民丧失了生产资料所有权,成了“弱势群体”即使是这种不可想象的困难境地,人民依然没有采取有力的手段予以还击, 但是毕竟人的忍耐力不是无穷大的,对于那种野蛮的、反动的、法西斯式的资本主义暴行,一旦超过了人们的忍耐程度,他们必然会如火山喷发一样爆发出自己的不满,2011 年的昆明老百姓与城管和警察的冲突事件、2009 年通钢事件、2008 年贵州瓮安事件,都说明了群众心中怒火之强烈他们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火花就可以被引燃只是由于群众运动的盲目性必然导致其失败的命运,这种抗议还不能惊醒当政者 以上综合了当时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充分表现了暴力活动对于国家经济及相关领域的影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了,”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即在于经济领域,而不在于暴力;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也不是暴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是历史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暴力对于政治经济的影响不是基础的,但确是重要的四、 影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VI马克思主义哲学史V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