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大学-机械原理各章填空题.doc
10页一、选择题1. 机构只有一个 2. 平面运动副所提供的约束数为 3. 用一个平面低副连接两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 个自由度4.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运动链相对于机架的自由度大于零,且原动件数 5. 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小于或大于其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将 确定的运动6. 某平面机构共有5个低副,1个高副,机构的自由度为1,该机构具有 个活动构件 7. 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传递运动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 8. 杆组是自由度等于 的运动链9. 某机构为Ⅲ级机构,那么该机构应满足的必要充分条件是至少 10. 同一运动链构成的机构,当取不同构件为原动件时,机构的级别 二、判断题1. 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运动副称为Ⅰ级副2. 平面高副只约束两构件之间的一个相对转动自由度,保留两个相对移动自由度3. 一个平面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一个平面高副引入一个约束4. 机构中的虚约束都是在特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5. 进行机构的高副低代是为了对含有高副的平面机构进行结构分析6. 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则增加两个自由度。
7. 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大于或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8. 任何机构的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都等于零9. 所有自由度不等于1的机构,各构件之间都不可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10.任何机构都是由机架和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组成一、选择题1. 某机构有六个构件,则该机构的全部瞬心数目为 2. 当铰链四杆机构的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使机构成为双摇杆机构,应固定 3. 若将一曲柄摇杆机构转化为双曲柄机构,可将 4. 曲柄摇杆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5. 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的可能取值范围是 6. 一个K大于1的铰链四杆机构与K=1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串联组合成一机构,该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7. 曲柄为原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若已知摇杆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1.5,那么极位夹角q 等于 8.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若增大曲柄的长度,则滑块的行程 9. 曲柄为原动件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当滑块上的传动角最小时,则 10. 摆动导杆机构中,当导杆处于极限位置时,导杆 与曲柄垂直。
11. 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长度为a,连杆长度为b,则最小传动角gmin等于 12. 当曲柄为主动件时,曲柄摇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gmin总是出现在 13. 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只能发生在 14. 曲柄摇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 等于零度15. 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 共线位置二、判断题1. 平面五杆机构共有十个瞬心2. 速度瞬心是构件上速度为零的点3. 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有曲柄,则曲柄一定是最短杆4. 平面机构中任一构件的瞬时运动均可视为绕其绝对速度瞬心转动,故构件上任一点的加速度等于绕该速度瞬心转动的法向和切向加速度矢量之和5. 速度瞬心是指两个构件相对运动时相对速度相等的点6.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且机架为最短杆,则该机构中必有两个曲柄7.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以最短杆为主动件,则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8. 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等于19.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主动件时,最小传动角gmin出现在曲柄与机架两个共线位置之一处10. 摆动导杆机构的极位夹角等于导杆的摆角。
11.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当以滑块为主动件时,机构一定会出现死点位置12. 任何平面四杆机构出现死点时对工作都是不利的,因此应设法避免一、选择题1. 与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的最大缺点是 2. 与其他机构相比,凸轮机构的最大优点是 3. 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的轮廓曲线必须全部是外凸形状4. 当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在推程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5. 下述几种运动规律中, 既不会产生柔性冲击,也不会产生刚性冲击,可用于高速场合 6. 若把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选择为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或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当把凸轮转速提高一倍时,从动件的速度是原来的 倍 7. 若把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选择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或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当把凸轮转速提高一倍时,从动件的加速度是原来的 倍8. 凸轮转速的大小将会影响 9. 对于转速较高的凸轮机构,为了减小冲击和振动,从动件运动规律最好采用 运动规律10. 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基圆的大小会影响 11. 若要减小凸轮机构推程压力角a,应增大凸轮基圆半径,则从动件上所受的有害分力将 。
12. 对心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超过许用值时,可采用 措施来解决13. 当凸轮基圆半径相同时,从动件适当偏置,可以 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14. 设计一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当凸轮转速w及从动件运动规律v=v(s)不变时,若amax由40°减小到20°,则凸轮尺寸会 15. 在设计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发现压力角超过许用值,且凸轮实际轮廓曲线出现变尖的现象,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16. 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传动角 17.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当推程为等速运动规律时,最大压力角发生在行程的 18. 设计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时,若将滚子半径加大,那么凸轮凸形廓线上各点曲率半径 19. 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的滚子半径应 理论轮廓曲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20. 在设计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为了防止出现运动失真现象,应 二、判断题1. 齿轮的传动比总是等于两轮齿数的反比,所以任何齿廓曲线的齿轮都可以保证恒定的传动比2. 根据渐开线性质,基圆内无渐开线,所以齿轮的齿根圆必须设计得比基圆大。
3. 标准齿轮上齿厚等于槽宽的圆称为分度圆4. 标准齿轮就是分度圆处模数和压力角均为标准值的齿轮5. 渐开线齿轮的法向齿距恒等于基圆齿距√6. 渐开线齿轮传动中,啮合点处的压力角等于啮合角7.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节圆总是大于分度圆8. 只有当一对标准齿轮在标准中心距情况下啮合传动时,啮合角的大小才等于分度圆压力角9. 一对渐开线齿轮等速传动时,啮合点在实际啮合线上也等速移动10. 当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改变后,这对齿轮的节圆半径也随之改变11. 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时,当中心距a=m(z1+z2)/2时,则一定是一对标准齿轮传动12. 齿条是相当于齿数为无穷多的齿轮,那么齿条与齿轮啮合时,其重合度应当为无穷大13. 加工变位系数为x的变位齿轮时,齿条刀具的中心与节线相距xm距离14. 当不发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为负值时,该齿轮就应该负变位15. 在加工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时,由于刀具有了变位,因而变位后齿轮的分度圆改变了16. 组成正传动的齿轮应是正变位齿轮17. 正传动中的一对齿轮必定都是正变位齿轮×18. 在设计用于传递平行轴运动的齿轮机构时,若中心距不等于标准中心距,则只能采用变位齿轮来配凑中心距。
19. 一对斜齿轮啮合时,齿面的接触线与斜齿轮的轴线平行20. 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模数和法面模数的关系为:mn=mt/cosb21. 斜齿轮的当量齿轮的齿形和其法面内所有齿形是完全一样的22. 要求斜齿圆柱齿轮的螺旋角b<20°,是为了避免对轴承的轴向作用力过大23. 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中,两轮轴线夹角S必须等于90°24. 圆锥齿轮的当量齿数公式为:zv=z/cos3d一、选择题1. 齿轮的渐开线齿廓在 处曲率半径最大2. 对于渐开线齿轮而言,其模数决定齿轮的 3. 标准渐开线外齿轮的齿数增加,则齿顶圆压力角将 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可分性是指 不受中心距变化的影响5. 渐开线上某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所受正压力的方向与该点 方向线之间的夹角6. 模数m=2mm,压力角a=20°,齿数z=20,齿顶圆直径da=43.2mm,齿根圆直径df=35.0mm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 齿轮7. 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8. 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非标准安装,它们相切且作纯滚动的一对圆是 9. 一对渐开线标准齿轮在标准安装时,两轮的分度圆与 。
10. 一对啮合传动的渐开线齿轮,其啮合角为 1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是实际啮合线段与 的比值12. 现要加工两个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中齿轮1:m1=2mm,z1=50;齿轮2:m2=4mm,z2=25,这两个齿轮 加工 13. 齿轮的根切现象发生在 的场合14. 不发生根切的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外齿轮的齿根圆直径 大于基圆直径15. 渐开线齿轮经过正变位修正后,其分度圆直径同未修正时相比,是 16. 负变位齿轮的分度圆齿距应是 pm17. 正变位齿轮的分度圆齿厚 标准齿轮的分度圆齿厚18. 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和啮合角必分别 标准中心距和标准压力角19.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齿形为渐开线,其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定义于 20. 一对平行轴斜齿轮传动,其传动比i12 等于zv1/zv2 21. 已知一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模数mn=8mm,分度圆上的螺旋角为b=20°,齿数z=20,则斜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mm22. 斜齿轮的当量齿数是用来 。
23.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24. 传递两相交轴之间运动的齿轮传动是 25. 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的当量齿数zv 其实际齿数z 二、判断题1. 齿轮的传动比总是等于两轮齿数的反比,所以任何齿廓曲线的齿轮都可以保证恒定的传动2. 根据渐开线性质,基圆内无渐开线,所以齿轮的齿根圆必须设计得比基圆大3. 标准齿轮上齿厚等于槽宽的圆称为分度圆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节圆总是大于分度圆5. 渐开线齿轮的法向齿距恒等于基圆齿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