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部.doc
19页附件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一、概念与特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出以下6个特点:一是活态性:这些系统历史悠久,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是农民生计保障和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适应性:这些系统随着自然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系统稳定基础上因地、因时地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三是复合性:这些系统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还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以及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四是战略性:这些系统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解决贫困等重大问题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五是多功能性:这些系统或兼具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六是濒危性:由于政策与技术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造成这些系统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会产生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业技术知识丧失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风险二、基本标准(一)历史性1.历史起源:指系统所在地是有据可考的主要物种的原产地和相关技术的创造地,或者该系统的主要物种和相关技术在中国有过重大改进2.历史长度:指该系统以及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二)系统性1.物质与产品:指该系统的直接产品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保障能力基本要求:具有独具特色和显著地理特征的产品2.生态系统服务:指该系统在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价值基本要求:至少具备上述两项功能且作用明显3.知识与技术体系:指在生物资源利用、种植、养殖、水土管理、景观保持、产品加工、病虫草害防治、规避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的知识与技术,并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以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基本要求:知识与技术系统较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4.景观与美学:指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生存智慧,具有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力的景观生态特征,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有较高价值。
基本要求: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一定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5.精神与文化:指该系统拥有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哲学、生活和艺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三)持续性1.自然适应:指该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所表现出的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的恢复能力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2.人文发展:指该系统通过其多功能特性表现出的在食物、就业、增收等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能力基本要求:能够保障区域内基本生计安全四)濒危性1.变化趋势:指该系统过去50年来的变化情况与未来趋势,包括物种丰富程度、传统技术使用程度、景观稳定性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程度基本要求:丰富程度处于下降趋势2.胁迫因素:指影响该系统健康维持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新技术、外来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多少和强度基本要求:受到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三、辅助标准(一)示范性1.参与情况:指系统内居民的认可与参与程度,需要有公示及反馈信息基本要求:50%以上的居民支持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2.可进入性:指进入该系统的方便程度与交通条件。
基本要求:进入困难较少3.可推广性:指该系统及其技术与知识对于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二)保障性1.组织建设: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人员2.制度建设: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制定的《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完成情况,要求包括明确的政策措施、监督和奖惩手段等基本要求:基本完成《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制定工作3.规划编制: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编制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要求包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变化、现状与价值的系统分析,提出明确的保护目标、相应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附件2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模板概要u 农业文化遗产名称u 范围u 主要特点价值(系统基本结构特征与保护意义)u 申请者(县级地方政府)u 责任者(主要责任部门,主要合作单位与技术支持单位)一、遗产地概况u 区域范围(指出明确的地理坐标和涉及的行政区域)u 自然条件(气候、土壤、生态环境)u 社会经济状况(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人口与民族)二、遗产特征u 起源与演变历史u 农业特征(种养殖情况,品种类型)u 生态特征(农业生物多样性,相关生物多样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u 景观特征u 技术体系(农作技术,水土资源管理技术,灾害防控技术)u 知识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传统知识,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传统知识,相关的乡规民约)u 文化特征(地方特色农耕文化,节庆、习俗,饮食、服饰、建筑文化及其与农业文化遗产的关系)u 创造性(人与自然和谐、资源持续利用情况)u 独特性(国内同类型比较说明)三、遗产功能与重要性评估u 物质与产品生产(主要农产品及其特色,在保障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价值)u 生态系统服务(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功能及其重要性)u 文化传承(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生活和艺术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价值)u 多功能农业发展(在就业增收、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安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u 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四、机遇与挑战u 主要问题u 主要机遇u 发展前景五、保护与发展措施u 已采取的措施u 拟采取的措施六、附件材料u 图件与照片u 音像资料u 其他证明材料(获奖、认证与科学研究证明)u 保护与发展规划七、承诺函具体格式内容如下例:承诺函 我们郑重承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XXXXXX及其相关的生产方式、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文化多样性以及农业景观。
我们将制定长期保护与发展规划,采用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与可持续利用途径,保护此项农业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遗产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承诺人: (地方县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地方县级人民政府盖章) 年 月 日附件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写导则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农企发[2012]4号)文件及其所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总则本章着重阐述规划编写的背景、依据、原则、时限与技术路线一)规划背景应当根据国家(主要是农业部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要求,结合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情况进行阐述,并围绕保护对象的相关特征及政府工作,阐述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规划依据列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具有指导、约束、参考作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政府(部门)规划和其它相关文件三)规划原则1.科学性规划编制应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及其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对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科学评估,保护与发展目标和采取措施力求科学合理。
2.前瞻性规划编制应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和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出发,力求高起点,注重长期目标的实现,确保规划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指导作用3.代表性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听取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规划的实施应当能够在农业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的同时,让遗产地居民和保护者获益4.实用性规划编制应针对遗产特点确定目标与措施,并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遗产保护与地区发展的协调,注重本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使目标可检查、措施可操作四)规划时限一般要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段,或近期、中远期两个时段,全部规划期一般为10年左右五)技术路线说明规划编制的思路、方法与流程一般应包括基础调研、基础分析、目标确定、规划编制方法与核心内容、征求意见、评审验收、审批发布等二、遗产特征与价值分析本章主要是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遗产的基本特征、核心价值以及保护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一)遗产特征1.起源与演变阐述遗产的起源与演变历史,并分析演变过程中的自然与经济社会影响2.系统结构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从生态系统与景观、农业生产、知识与文化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3.系统特征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从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濒危性等方面,阐述遗产的特征二)遗产价值1.生态价值从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评估该遗产的生态系统功能价值2.经济价值从原材料供给、产品生产、景观展示等角度,评估该遗产的经济价值3.社会价值从生计维持、社区服务、社会关系、劳动力结构、妇女地位、社会和谐等方面,评估该遗产的社会价值4.文化价值从精神依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角度,分析遗产在文化传承、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价值5.科研价值从史实考证、遗传资源、生态功能、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等角度,分析遗产在农业历史、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农村发展、民族生态、人类学等领域科学研究的价值6.示范价值从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保护途径的推广等角度,分析遗产的示范价值7.教育价值从人与自然和谐、历史价值等角度,分析遗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自豪感提升的教育价值8.独特价值通过与类似遗产进行比较,分析该遗产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价值二)遗产的重要性与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1.遗产的重要性通过上述价值的分析,从历史地位、区域地位、潜在价值等角度说明该遗产的重要性。
2.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现行政策、价值观念、比较效益、自然演变趋势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三、保护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本章主要是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一)优势与劣势从工作基础、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品牌建设、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保护与发展的难易和效益显现、市场前景、自我维持能力(可持续性)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二)机遇与挑战从国内外关注、国家政策、社会认识、市场需求、地方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机遇从技术、人才、观念、市场、地方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风险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挑战四、保护与发展的总体策略本章主要是根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本要求,立足实际情况,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