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生态循环圈——关于“信息人”生存的学问.doc
14页信息生态循环关于“信息人”生存的学问摘要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阐释了信息生态循环的 有关概念、基本动力和主要特征等,分析了信息生态循环 的基本结构,包括要素结构和系统结构,提出了建设信 息生态循环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关键词信息生态信息生态循环信息生态循环 1信息生态循环的一般原理 信息生态循环的概念生态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概念所谓生态,就是生物的 生存状态,即生物群落及其生存发展系统各种因素相互关 联制约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今天人们对生态的认识,已经从生物学、自然科学扩展到 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人类的生存状态 是人类与其相关的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人类的 生存质量,不仅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且要达到生态问题无疑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适者生存” 是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所谓生态循环,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从一定的物 理环境开始,经过生产、消费和分解作用,又回到一定的 物理环境,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到各种高级有机化合物,最终又还原为简单无机物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循环,生 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物理环境得到更新并变得越来越适合 生物生存的需要在这个物质的生态循环的过程中,太阳 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被固定在有机物中,供生物链上的各级 生物利用。
所谓信息生态循环,就是在特定的信息生态环境中, 信息经过一定的生产、传递和利用过程,使人们的信息需 求得以满足,信息资源得以利用,信息环境得以更新,同 时不断产生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反馈新的信息需求在信息 生态循环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信息需求、供给、更 新、反馈的共生共进关系,信息生态循环最终有效推动了 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更新,推动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 经济建设离开了信息生态循环,人类的一切活动就会终 止,整个世界将必然处在无序、混浊的状态利用比较成熟的生态循环的一般原理及分析方法,研 究分析信息生态循环理论与实践问题,大大地拓展了人们 认识自身、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的视野信息生态循环的动力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不仅是动物性(物质性)生 存,而且还在于他的社会性(文化性、精神性、信息性) 的生存人类天生就具有物质需求与信息需求,这两种需 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信息需求是信息循环的基本动力,它决定着信息生态循环的方向、路线、速度及其整个过程 研究信息生态循环必须首先弄清信息需求的相关问题著名的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从哲学的高度寻求 信息需求和信息利用的本原,其代表性理论有布鲁克斯的情报学基本方程式,即:K(S) + AI=S+K[S+AS]方程式中K(S)为原有的知识结构,即一个人的背景知 识或图示;A I为吸收的情报量,即能够理解、整合到自己 知识结构中的信息;K [ S + A S ]为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形成的 信息知识结构。
布鲁克斯的理论揭示: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不是 所有的信息,而是使人们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 部分知识或情报(AI);这一小部分知识或情报的利用不 仅仅是量的改变,而且是知识结构的改变,“改变”是信息 需求满足的必然结果;一小部分知识或情报(AI)的信息 需求满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有的知识结构K(S)信息需求满足过程实际是信息的利用过程信息利用 为信息吸收、消化和扩张过程信息吸收是知识结构变化的第一道工序,是取得人脑 的“门票”,凡是输入到人脑的信息,人脑都毫不例外地要 对其进行“盘查”因此信息吸收具有“排队检查、对号入的过程,即人脑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参照系数对输入信 息进行比较和鉴别的过程信息消化是对输入信息进一步理解、记忆和反思过程, 即对新的信息进行不断的认识、认同、接收、整理、深化; 在对输入信息进行消化的同时,亦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 加工、整理和改造,使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 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改变信息扩张是新旧信息发生碰撞、信息增值的过程,是 一种量变现象;也是新知识、新信息的生产、创造过程, 是一种质变的“酵化”现象信息扩张的规模和能量取决 于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新被利用的信息两个方面,要满足信 息需求,必须研究信息接受对象的知识基础和相关条件, 以此为前提,调配“酵母”,开展个性化服务,才能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产品利用”与“信息利用”不是一个概念,信 息产品利用建立在信息利用的基础之上,并且以信息利用 为终结;信息产品利用是信息利用的形式,是信息利用的 过程与载体,是信息利用的延伸与拓展信息产品利用一 般包括接受、消费、转移三个阶段,这三者都直接影响着 信息产品利用的状况信息生态循环的特征下五个方面1) 循环的相关性信息生态循环总是在一定的信息 环境之中循环,脱离一定环境条件的循环是不存在的;这 些环境条件总是有着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 联系,就不可能实现这种循环;这种循环总是处在一定的 介质和界面上,离开了这种介质和界面就失去了循环的相 关性2) 循环的互动性信息生态循环总是处在彼此吸引、 相互作用、双方有利的互动过程中如果彼此没有吸引力, 双方不愿意,就失去了循环的前提;如果彼此不配合,双 方不尽力,就失去了循环的基本条件;如果彼此得不到相 关的利益,就失去了循环的动力3) 循环的连续性信息生态循环总是连续不断的进 行,如果在某一个环节上脱节,整个循环就会受到影响4) 循环的周期性信息生态循环总是按照一定的周 期进行5) 循环的封闭型信息生态循环对社会来讲它总是 开放的,但其实际过程总是落实在具体的个体上,根据个 体的需要,满足个性的需求,如果离开了这些个体的具体 的表面是无序的循环,就没有整个社会全面的深入的有序 的循环。
2信息生态循环圈的构成当今社会,被称作是信息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当 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所有的社会组织和自然人都是信息人,都有自己的信息生态循环而且这个“圈”的状况决定着该社会成员的水平高低、能量大小、贡献多少 决定着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命运、前途信息生态循环圈相关涵义所谓信息生态循环圈,是指在特定的信息空间,由信 息、信息人、信息环境彼此之间构成的一种均衡运动状态 信息人与信息环境之间以信息(传输和反馈)为纽带、以 需求满足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其机理是信息人 为了自身的生存,本能地或自觉地适应、利用客观的信息 环境,进行一定具体内容的信息吸收、消化和扩张,以此 满足社会的需求,最终通过互动推动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 更新通过这一信息生态循环过程,信息资源得以利用, 信息人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信息环境得到更新,在此 基础上又不断反馈新的信息需求,又利用新的信息得到新 的信息满足……这样循序不断、反复无穷的循环信息生态循环圈是一种“自然一4人工”生态系统, 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构成了信息生态循环圈内复杂的 生态元系统我们今天在这里重点研究的“信息生态循环圈”不是体系,进行专职的信息研究与服务,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进 步,同时使自己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建立的信息生态循环 系统。
这里所说的“信息人”指的不是广义的社会“信息人” 而是指专门从事信息研究与服务的自然人和企事业法人 在这里把信息人作为有生命的物体,放在一个大的生态系 统之中,一切从信息环境出发,以信息环境的需要、信息 环境的作用、信息环境的全面发展为本源、为中心、为出 发点和归宿现代信息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这里所说的信息环境指的是与信息人生存发展相关的 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核心部分是信息用户,即信息环境的主体信息交流的对象 人及社会组织,用户是上帝,用户的状况决定着信息循环的 状况与过程;二是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 利用的相关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信息 循环的方式和效能;三是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和条件;四是 信息政策和法律;五是信息文化和信息伦理信息生态循环圈的支撑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信息生态循环圈必须以业务支撑体、利益共同体、和谐关系体为基本支撑,三者紧密 联系,缺一不可业务支撑体这是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基础和主体,它是具体的可操 作的业务工作系统,没有具体业务支撑的信息循环是不存 在的业务支撑体建立在信息用户的需求之上,往往以具 体的项目和长期的服务为支点,靠“看准,捂透,托住, 到位”作保证。
因此,判断业务支撑体的标准首先是社会 需求程度,社会越是需要,这个支撑体就越牢固;二是工 作的规模,一般来讲,规模越大,支撑体就越是有影响力 三是工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专 业化分工趋势日益明显,这为信息人建立信息业务支撑体 提供了机会和舞台利益共同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分配的问题,它是要让大家看 到共同的希望,让大家为共同的目标尽到自己的职责,贡 献自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利益共享运行机制 利益共同体是信息生态循环圈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是 信息生态循环圈高效运行的动力,是检验运行结果的直接 标准,是新一轮信息循环的起动器共同利益必须建立在 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它不是狭义的物质利益这种利益必 须明确在事前,体现在事中,落实在事后,建立在公开透 明、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和谐关系体人”是感情动物,和谐关系是生产力,和谐关系是财富,和谐关系体是信息生态循环圈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形物质的灵魂,建立和谐关系体符合“以人为本”的现实 要求和谐关系体贵在和谐,和谐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 基础之上,特别是信息人一定要尊重用户,真正做到“用 户至上”,把用户视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和谐关系体建立在 诚实守信、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要讲究职业道德,不断改 进工作态度及工作方法。
3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建设信息工作重建设、轻利用,重数量、轻质量,重单干、 轻合作的现象明显存在;信息孤岛、信息老化(如网站信 息资源建设滞后、信息更新慢等)、信息不对称、信息非结 构化、信息非个性化等现象大量存在这些工作中的不良 倾向和信息滞留、不循环状态充分说明了加强信息生态循 环圈的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更新观念 树立对立相容的观念过去,自然及人文进化强调“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思想但是,追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发展历程,不难 发现信息生态循环似乎并不遵循“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反而更符合相互依存的对立相容的规律不少表 面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环境范围内和谐相容,统一共处,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当今世界,信息消费市场也不是早期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场,而是由各种相 互联系的共生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各个信息人在 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运用不同工具和载体,针对不同对象和资源,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以争取更快的发 树立平衡互动的观念分析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共生性,倾向于人与自然为一 体的“一元论”思想,相信“人天双赢”的可行性,主张 信息人与信息环境各要素、信息人与信息人、信息人内部 的和谐协调。
这意味着“生活在一个社会的部分意义就在 于个人、群体和大型组织为了达到个人和集体目标,必须 依赖其他的人、群体或系统控制的资源,反之亦然”因此,信息人要生存和发展,不但要依赖自身内部平 衡互动联系,而且还要依赖于与外部环境诸多要素流动的 良性循环,只有保持其内部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稳定而有 规则的流动与循环,才能维持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否则 信息人就会失衡、退化,甚至瓦解树立共生共进的观念信息生态循环圈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和其他系 统之间、和经济社会大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共生共 进关系事实上,一切物体包括各种生态系统都置身于一 个环境之中,同时也是这个环境的构成部分,环境为生态 系统的构成提供素材,环境是生态系统展现的背景,生态系统依存于这个环境,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