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新教材(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1 捡石头》精品教案.doc
5页1. 捡石头课题捡石头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分析《捡石头》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单元的第1课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丰富对岩石的感性认识本课以观察和描述为核心,联系生活,分四个模块展开活动:(1)交流哪里有石头,意识到石头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2)观察石头,从多个方面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3)按一个特征标准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4)了解远古时期古人利用石头制造工具本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并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认识石头的外部特征2.科学思维:借助各种感官细致观察石头的外部特征,能按照某一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3.探究实践:借助感官及简单的工具,多角度、全面、细致地对石头的特征做结构性的观察,并借助气泡图用科学的词汇、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4.态度责任:对石头和研究石头感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乐于分享发现重点借助感官及简单的工具,多角度、全面、细致地对石头的特征做结构性的观察,并借助气泡图用科学的词汇、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
难点借助气泡图用科学的词汇、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气泡图、手持显微镜、托盘、气泡图等学生准备:石头、水彩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看它们是什么?(观看各种各样的石头及石制品图片)师:出示问题,这些石头有你喜欢的吗?我们一块儿走进今天的课堂——《捡石头》学生讨论回答调动学生对石头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观察石头教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石头?(一)讲解和启发观察方法1.方法一:看一看看什么?形状、颜色和气泡(1)看形状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像鸡蛋,像泄了气的篮球,像红薯……有些石头的形状不规则,什么也不像做演示)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能观察到石头表面的花纹演示和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2)看颜色: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可以借助颜色卡去判断做演示)(3)看气泡:有的石头放进水中会有气泡冒出注意轻拿轻放教师演示)2.方法2:摸一摸手摸一摸石头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是硬还是软教师做演示,或找学生演示)3.方法3:掂一掂每只手掌都放一块石头,掂一掂,比比谁轻谁重做演示)4.方法4:比一比两块石头放在一起,比较谁大谁小。
做演示)(二)实践操作1.观察材料与工具各种各样的石头、放大镜、水和水槽2.观察挑选一块石头,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方法观察石头,用气泡图描述它的特征解释概念:用合适的词语或写出石头的特征,就是描述3.出示讲解观察记录单4.你观察的结果如何?我们来检验一下把我们观察的石头放在一起,打乱顺序,描述你观察的石头特征,让其他同学找一找提示:在找的过程中,可以互相补充更多的特征二、给石头分类教师活动:1.如果给我们小组的石头分类,你会怎么分?2.用水性笔给石头编号,把同一类的石头的序号写在一起3.不同类别的石头有不同的作用远古时期,先人们用石头制作各种各样的工具出示图片)三、古人对石头的利用教师活动:1.谈话: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可有着很大的帮助呢!2.观看视频展示古人用石头制作的工具,如石斧、石刀、石纺轮等,还有古人的生活场景)3.交流:这些石头工具对古人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并积极回答问题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并积极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并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描述石头特征指导学生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石头在远古时期的作用。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1.知道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2.了解了石头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做建筑物、做家具、做装饰品等3.学会如何描述石头的形状,大小,颜色,斑纹,粗糙程度等外部特征4.通过阅读知道了先民们把石头加工制作成石斧、石刀、石锤等工具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总结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作业设计【基础训练】: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内容【拓展训练】:1.将你带来的石头做个标记,参加班级里的石油展2.选择喜欢的石头完成一副石头作品板书1.捡石头2.观察石头:看、摸、掂、比3.给石头分类:特征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户外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描述石头特征时语言不够准确,分类时存在混淆,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教学建议:增加更多样化的石头样本,提供更丰富的观察材料;在分类环节引入更多互动游戏,如“石头连连看”,以增强分类的趣味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用更丰富的词汇描述观察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