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学设计】.docx
12页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①了解隋唐时期在雕版印刷术、天文学、医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②知道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领先发展的原因,认识到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基础之上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医学;唐代的思想家;唐诗教学难点:理解隋唐时期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与这一阶段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美国学者卡特说:“在这个已经封闭了将近九百年的古代图书馆所藏写本中,发现了世界最古的雕版书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物——《金刚经》在《金刚经》的卷尾刻有一行字:“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正是这几个字让中国乃至世界的雕版印刷历史第一次有了确切日期除了雕版印刷术之外,你知道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么?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隋唐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雕版印刷术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7,归纳雕版印刷术的相关史实。
答案提示:唐朝; 《金刚经》; 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经波斯传到埃及与欧洲教师指导:雕版印刷术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刻印章和石碑拓印这两种传统工艺2、问题探究:【历史解释】结合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术出现的原因初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人们需要大量的宗教经典和宗教画像......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出现和完善使得教育得到了发展,还有科举考试自身带来的特定文献复制需求,都促进了印刷出版业的大规模发展隋唐五代至两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雕版印书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完全成熟的时期——李凤华《踏“印”寻源——从中国古代印刷术谈起》答案提示:统治者对宗教的推崇;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隋唐封建经济的繁荣;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3、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了解雕版印刷术的流程4、教师指导: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有何影响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已知的标有最早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一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得到大量出版,且每一部书籍都可以拥有大量读者,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手抄本书籍很少,只在达官贵人、上层领域中流传的状况,使读书人越来越多——摘编自许正文《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革新》答案提示:提高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
教师指导:通过视频可知,雕版印刷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木板或石板上,然后涂上墨水,再按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从而复制出内容这种技术相比手抄本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书籍和文献的制作效率,使得知识的传播更为广泛和迅速二)目标导学二:天文学与医学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8,根据提示归纳天文学与医学的主要成就答案提示:2、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了解孙思邈的生平3、问题探究:【家国情怀】结合教材P38学史崇德内容,简述孙思邈优秀的精神品质答案提示:勤奋好学、医者仁心、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淡泊名利教师指导:《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孙思邈所撰的两部方书,合称“千金方”这两部书之所以叫作“千金方”,在于孙思邈认为,人的生命至为贵重,比起千金巨资还要昂贵用一张小小的药方挽救病人的生命,所造就的功德远比千金还要宝贵4、知识拓展: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的?答案提示:唐朝; 唐朝末年教师指导:火药是炼丹家在炼制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丹药时偶然发明的唐哀帝天祐元年(904 年),郑璠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时,曾 “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发机飞火” 是一种早期的火药武器应用形式。
一般认为这是火药应用于军事的最早记载,标志着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过渡迈出了重要一步5、知识拓展:观看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容填充完整小组讨论思考隋唐时期的科技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领域广泛、实用性强、总结为主、领先世界(三)目标导学三:唐朝的思想家1、教师指导:根据思维导图说一说魏晋以来,佛道流行,儒家传统地位受到挑战的原因隋唐时期三教的发展状况答案提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大分裂时期,社会动荡儒家提供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也受到损坏,儒家思想思想如仁、义、德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动摇而道教、佛教宣扬的思想为苦难生活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提供了精神慰藉于是三教思想在争论和发展中不断碰撞融合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到了唐朝,统治者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政策2、教师指导:【【史料实证】佛教的广泛传播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答案提示:寺院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财富,引发社会经济问题,威胁封建统治教师指导:材料解读:近来(世人)倾慕佛法,家家户户奉行斋戒,不再从事农业与蚕桑生产,只空谈超脱生死的境界全国的)僧尼多达十多万人,(他们所拥有的)资产丰厚富饶。
这种情况在各个郡县,多得说也说不完和尚们有俗家弟子,尼姑们都收养义女,(这些人)都没有被编入国家户籍,全国的户口,几乎减少了一半佛教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还拥有大量仆役,寺庙还享有免税特权,造成大量社会财富向佛寺集中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3、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8,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答案提示:抨击佛教,主张禁绝佛教; 复兴儒学;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封建统治教师指导:材料解读:佛原本是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的人,与中原地区语言不相通,服饰样式也截然不同嘴里不讲古代圣王所倡导的合乎礼法的言论,身上不穿古代圣王规定的合乎礼制的服饰,不懂得臣子对君主应尽的道义,也不明白父子之间的亲情4、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9,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答案提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反对神学天命论,认为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领会佛教义理,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教师指导:材料解读:佛教的书籍中有《大报恩》十篇,都在讲通过行孝来成就佛教的功业世上那些行为放荡怪诞、傲慢轻慢的人,虽然信奉佛教却喜欢违背这些书籍中的教义。
对于元暠师,我看到他不违背这些教义,并且与儒家的观念相契合柳宗元通过对《大报恩》十篇的阐述,以及对元暠师的称赞,表达了他对佛教与儒家思想关系的看法,认为佛教中关于孝道的内容与儒家的孝道观念是相通的并由此提出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四)目标导学四:唐诗、书法、绘画1、自主学习:①图片中的三位诗人分别是谁?答案提示:李白、杜甫、白居易教师指导:唐朝是诗歌发展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的诗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②他们的诗歌有何特点?答案提示:李白-飘逸洒脱、昂扬进取; 杜甫-悲愤凄婉、忧国忧民; 白居易-凝重沉郁、反映现实教师指导:李白处于盛唐时期,诗歌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因而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本人经历了离乱漂泊,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有“诗圣”的美誉,他的诗歌记录了时代重大事件,揭示了社会现实,故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③【唯物史观】诗歌风格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答案提示: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际遇,也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诗人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各阶段的诗歌深刻体现了唐朝的兴衰历程。
④他们三位诗人分别还有哪些代表作品?答案提示:李白-《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杜甫-“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2、自主学习:【史料实证】下列作品分别是哪两位书法家的?他们的书法有何特点?答案提示: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3、自主学习:唐朝绘画有哪些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谁?他们的作品有何特点?答案提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阎立本: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教师指导:《送子天王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时,其父抱着他到寺庙谒见天神的情景图为第一段天神画像)吴道子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其绘画风格非常独特,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五)目标导学五:敦煌莫高窟1、教师指导:有一个地方被称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你知道是哪里么?答案提示:敦煌莫高窟教师指导: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2、自主学习:观看视频,阅读教材P40,归纳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史实答案提示:教师指导: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通过其丰富的艺术作品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佛教与本土文化在敦煌逐渐融合的过程3、教师指导:【史料实证】敦煌莫高窟有何历史价值?答案提示: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4、问题探究:【唯物史观】小组讨论:隋唐科技文化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政策因素等方面思考)答案提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中外交往频繁;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实行开明、兼收并蓄的政策课堂小结】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大放光彩科技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而民族交融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使得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历史证明,科技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同时隋唐取得的辉煌的成就,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课后检测】1.(2024·山西·中考真题)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女史箴图》(局部)作者:顾恺之(东晋)作品风格: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送子天王图》(局部)作者:吴道子(唐)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的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 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2.(2023·宁夏·中考真题)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