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df
12页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科技文化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1964 年 10 月 16 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4)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5)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 年 11 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 年 10 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 年 9 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20 世纪 70 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屠呦呦和青蒿素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 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文化事业的发展(1)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2 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社会生活的变迁1日常生活的变化(1)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2)过去,人们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他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3)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2)截至 2010 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3)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4)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5)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6)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7)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8)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的使用十分普遍9)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15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考向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建设【典例引领】“文革”期间, 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答案】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 年的“一五”计划期间,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 A 不属于 “ 文革 ” 期间的成就,符合题意。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时间是1967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是1970 年;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时间是1973 年由此可知B、C、D 三项属于 “ 文革” 期间的成就,不符合题意11964 年 10 月某报纸上的新闻头条是“ 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 ,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而“ 我不在家, 就在试验田; 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则真实地反映了著名科学家_的科学品格A钱学森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3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了A诺贝尔化学奖B诺贝尔物理学奖C诺贝尔和平奖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发表感言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 如果死守着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 一筐草 ” ,无法变成 “ 一块宝 ” 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5下列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BCD6为了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中国共产党于1956 年提出的 “ 双百 ” 方针是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C“ 百花争艳,百家争鸣”D“ 百家争鸣,推陈出新”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布票种类丰富,能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 年代看天上(太阳) ,70 年代看墙上(挂钟) ,80 年代看手上(手表) ,90 年代看腰上(BP 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C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D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9下列有关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信息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ABCD1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突出贡献分别是什么?(2)请你再说出一位你熟悉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性成就3)你觉得这些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1 ( 2018 年江苏扬州)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D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1 号” 顺利升空2 ( 2018 年山东滨州)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 蛟龙 ” 下海、 “ 墨子 ” 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 两弹元勋” 的科学家是A王进喜B邓稼先C袁隆平D焦裕禄3 ( 2018 年江苏无锡) 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时限20 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0 世纪 60 年代另一位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被誉为“ 两弹元勋 ” 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是A爱因斯坦和邓稼先B牛顿和邓稼先C爱因斯坦和王大珩D牛顿和王大珩4 ( 2018 年福建) 20 世纪 70 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 它” 指的我国第一颗A原子弹B导弹C氢弹D人造地球卫星5 ( 2018 年江苏无锡) 2018 年 4 月 24 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40 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神舟五号B神舟一号C东方红l 号D神舟六号6 ( 2018 年山东临沂) “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 ” 是A神舟一号飞船B神舟三号飞船C神舟五号飞船D神舟六号飞船7 ( 2018 年江苏南京)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ABCD8 ( 2018 年贵州黔西南州)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我国“ 杂交水稻之父 ” 的是A邓稼先B袁隆平C钱学森D华罗庚9 ( 2018 年湖南岳阳)成功培育了 “ 籼型杂交水稻 ” ,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刘筠B陈国达C黄伯云D袁隆平10 (2018 年河南) 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11 (2018 年山东聊城) 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政府注重民生脱贫任务完成休闲需求增加法制体系健全ABCD考点冲关1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1964 年 10 月 ”“蘑菇云 ”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 10 月 16 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项符合题意; A项的时间是1970 年; C 项的时间是1967 年; D 项的时间是1999 年故答案选B2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的有关知识,关键信息是“ 试验田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被称为“ 东方魔稻 ” 袁隆平有一句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