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华为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案[46页].docx

46页
  • 卖家[上传人]:ahu****ng1
  • 文档编号:273370284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7M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最新资料推荐…………………………………………………远程运维会商系统建设方案华为公司2022-04-05 目录第一章 视讯技术发展概况 31.1 H.264是高清视频编解码协议的标准 51.2 H.320/H.323长期共存,向SIP协议平滑过渡 71.3 高保真,低延时宽带音频协议AAC-LD成为高品质音频首选 91.4 1080p 50p/60p、720p 50p/60p高清是新一代视频会议的不二选择 10第二章 视讯系统选型关注点 142.1 稳定性 142.2 全高清 142.3 可持续性 142.4 扩展性 142.5 标准性 152.6 易用性 152.7 客户化解决方案能力 162.8 本地化服务能力 16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163.1 系统背景简介 163.2 视频会议对于网络需求: 17第四章 系统设计方案建议 174.1 系统设计依据 174.2 系统设计原则 184.3 系统组网方案 204.4 系统建设规模 21第五章 会议录播系统介绍 215.1、 概述 215.2、 系统组成: 225.3、 系统的管理与使用 235.4、 系统功能: 255.5、 方案优势 28第六章 集团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主要投标产品介绍 286.1、 产品介绍 286.2、 MCU 286.2.1、 ViewPoint 8660 288.1 终端 316.2.2、 ViewPoint 9039S视讯终端 316.3、 管理平台 346.3.1、 网络控制中心(SwitchCentre) 346.3.2、 多点资源管理中心(ResourceManager) 36第七章 视频会议室布置及装修建议 38第八章 会议室的类型、大小与环境 418.1、 会议室的类型 418.2、 会议室大小 418.3、 会议室的环境 41第九章 会议室的布局、照度、音响效果 439.1、 会议室的布局 439.2、 会议室照度 439.3、 会议室的音响效果 449.4、 会议室的电声设计 45第十章 视频会议会议室的典型布置图 46第十一章 会议室供电系统 4711.1、 会议室供电 4711.2、 会议室接地 47第十二章 华为公司简介 47第十三章 附录二:华为视讯简介 48第十四章 附录三:华为视讯用户名单 5014.1、 国家部委 5014.2、 政府及职能部门 50第一章 视讯技术发展概况视讯技术实现了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综合在一起的远距离传输,使人们在进行异地交流时利用视讯技术既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又可以看到对方的活动图像和胶片内容,大大增强了异地交流的亲切感和临场感。

      在“效率至上”的信息社会中,通过视讯系统,进行协同工作时既可听到对方的声音,又可看到对方的图像,大大增强了沟通的效果,在节约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同时,又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充分发挥出视频会议真实、高效、实时的优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协同工作手段为了实现信息化,保证信息的快速、高效的传输,很多运营商与企业建设了基于宽带多媒体业务的视频会议系统利用业界先进的视频通讯技术,实现了视频、语音和数据的视频稳定传输,提高了宽带网络的利用率和办公效率,并减少了差旅费用、日常会晤费用的支出,并为实时的沟通创造了条件随着IT技术的发展以及视频会议需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H.264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为视频图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高清视频已经成为众望所归,技术发展的方向,成为新一代视频会议系统的一个标志性指标根据美国咨询机构WR(Wainhouse Research)报告显示,今后5-10年,视频会议主要有如下发展方向更清晰--视频720p/1080p 50p/60p高清成为新一代视频会议系统的不二选择;音频:AAC-LD宽带音频协议正逐步取代低品质音频通讯协议如G.711、G.728、G.722等高临场感--多声道、会议室场景技术(远程呈现技术)、3DAV低带宽、高效率--H.264视频解码协议已经成为高视频编解码的绝对首选多协议长期并存-- H.320和H.323网络协议长期共存,并有向SIP协议平滑过渡720p/1080p 50p/60p高清会议电视系统在大型行政会议、大型培训、远程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AAC-LD等宽频语音技术,以及双声道、三声道技术,提供高保真、立体声的音频效果,结合双720p、双1080p的辅流技术,视频会议可真正实现三位一体(图像、声音、数据内容)的高质量效果。

      远程呈现系统使用先进的音、视频、网络等技术,通过真人大小的高清视频图像,用户相隔万里,却能带来身临其境般面对面交流的圆桌会议体验,在行政管理团队会议、高端培训、客户协作支持、应急危机管理、股东发布会、事件发布会、高层研讨会、高层峰会、研发团队协作、高端人才远程面试等应用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1 H.264是高清视频编解码协议的标准视频协议从H.261、H.263发展到目前主流的H.264协议H.261H.261视频编解码标准是最原始的视频编解码协议,在8*8像素块上使用离散余弦变换(DCT)编码视频帧,支持两种视频图像格式--CIF和QCIF,是H.323/ H.320基本要求的一部分,1995年之前,会议电视系统图像都采用H.261编码协议H.2631995年,ITU-T针对低比特率视频应用制定了H.263标准,当时H.263被公认为是以像素为基础的采用第一代编码技术混合编码方案所能达到的最佳结果尽管采用H.263编码技术较H.261编码在压缩率和图像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H.263信源编码算法的核心仍然是H.261标准中采用的DPCM/DCT混和编码算法,原理框图也和H.261十分相似。

      H.2642001年12月,ITU-T和ISO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视频编码的专家联合组成视频联合工作组(JVT,Joint Video Team),负责制定一个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以实现视频的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的网络适应性等目标随后JVT制定出的视频编码标准被ITU-T 定义为H.264;H.264相对以前的编码方法,在图像内容预测方面提高了编码效率,采用可变块大小运动补偿、1/4采样精度运动补偿、加权预测等算法,改善了图像质量,增加了纠错功能和各种网络环境传输的适应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中低带宽情况下,H.264具有比H.263更优秀的PSNR性能:H.264的PSNR比H.263平均要高3dB所以目前业界主流视频会议系统厂家都推出了基于H.264的视讯产品H.264编码技术使运动图像压缩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在较低带宽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传输是H.264的应用亮点H.264的推广应用对视频终端、网守、网关、MCU等系统的要求较高,目前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厂家才有能力提供全线的产品以下是各种算法的比较:各种编码算法效率对比可以看出,在图像编解码效率上,H.264算法最为领先,MPEG-4和H.263算法基本相同,MPEG-2算法效率最低。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当前建设的会议电视系统必须支持H.264编码,当带宽比较低时,采用H.264编码协议,可以充分利用H.264压缩效率较高的优势,相对H.263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1.2 H.320/H.323长期共存,向SIP协议平滑过渡作为两种主流的视讯标准,H.320/H.323、SIP未来怎样发展?各自的优点何在?这将决定它们的未来之路 1964年,语音与图像结合的技术出台,产品是贝尔实验室研制的Picture Phone MOD-I,属于一种分时传送技术;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用于可视生产与应用的TTC标准;90年代,CCITT提出用于电视会议、可视的H.261协议,并迅速取代TTC标准在全球得到应用 作为全球性互通的依据,随着电视会议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人与企业应用视频技术的增多,数据业务也集成进来,发展成为“视讯业务”与此同时,新的协议框架与标准文本不断出现,对视讯服务与产品等各个方面的性能指标、压缩算法、信息结构、控制命令、规程和组建电视会议网原则提出一系列的完整规定 目前,主流视讯设备基本上都是采用H系列标准,中国更是如此,电信运营商推出的视讯业务基本上以H系列标准为准则,不同的是,或者采用成熟的H.320系列协议,或者采用较新的H.323系列协议。

      H.320: 稳定中求发展,宝刀未老 H.320协议主要用于电路交换网络,也就是以中国通信网为基础的网络中,由于基本上采用网络线路专用方式,图像质量、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所保证 从应用方来看,用户更加注重的是其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可选用设备多样等特点,并且由于全球范围内通用的视讯传输网络只有ISDN,所以在跨国视讯网络建设方面,采用基于H.320技术标准的设备比较多见同时,这一技术也通常是政府、军队、金融等行业对于安全保障敏感的行业的首要选择 从市场机会来看,由于原本就是建立在非规模性应用的设想之上,而且以系统稳定为第一要义,采用这一协议,在当前的公众网络资源上用得相对少一些,但是政府、军队、金融、公检法等对于安全保障敏感行业,H.320是首要选择,而且在国内市场大规模应用H.323: 视讯市场的宠儿 运营商宽带建设规模化的形成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成熟,使得基于TCP/IP技术的视讯协议更容易获取市场,而针对这一市场的协议便是H.323协议标准 根据H.323协议的规定,一个多媒体会议应用系统,应该由终端、网守(GateKeeper,亦称网闸)、网关(Gateway)、多点控制器(MC)、多点处理器(MP)和多点控制单元(MCU)等部分组成,看似复杂,但用户端所需要做的工作并不多,这也是TCP/IP的优势所在。

      相对而言,基于TCP/IP协议的视讯网络部署比较灵活简单,维护也比较方便,所以公众性网络或者企业级视频应用选择H.323协议以及相应的TCP/IP网络会多一些 但是由于IP网络本身的QoS问题还没得到完全解决,视讯技术应用因此容易出现网络抖动、包序混乱、网络拥塞等现象,系统稳定性没有基于H.320的视讯系统好 现在的情形是,H.320因为在国际上已经广泛部署,并且在国内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所以在未来的多年内还仍然会得到电路交换网络的支持,市场前景并不黯淡; 而H.323标准则因为和TCP/IP绑定到一起,对于系统要求更为简略,并且在操作、互动、以及市场价格方面都具有优势,所以其发展会更加迅速 SIP: 视讯市场的新星H.323和SIP,两者都对IP系统信令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但两者的设计风格各有千秋,H.323采用的是信令模式,包括一系列协议; 而SIP借鉴互联网协议,采用基于文本的协议当采用H.323协议时,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而SIP协议应用较为灵活,可扩展性强两者各有侧重在H.323系统中,终端主要为媒体通信提供数据,功能比较简单,而对呼叫的控制、媒体传输控制等功能的实现则主要由网守来完成。

      H.323系统体现了一种集中式、层次式的控制模式而SIP采用Client/Server结构的消息机制,对呼叫的控制是将控制信息封装到消息的头域中,通过消息的传递来实现因此SIP系统的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