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王哥
  • 文档编号:30119604
  • 上传时间:2018-01-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摘 要:汉语和日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日语中存在大量汉字词汇,汉语中也存在由日本传入的词汇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相互影响,并且产生了大量字形相同的词汇,即所谓的汉日同形词汉日同形词中的字同义不同现象有待于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汉日同形词 比较研究 字同义异 一、引言 日语中有大量的常用汉字,对于母语是日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如果所学汉语与日语中的常用汉字相近或相似,他们就会按日语去理解而认定中日同形词的基准往往是视觉的统一性大河内康宪(1992)①、潘钧(1995)②、万玲华(2004)③等都对汉日同形词下过定义综合以上几位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汉日同形词定义为:“在中文与日文之中,字形相同(繁简体差异以及送假名、形容词或形容动词或者动词词尾等非汉字因素可忽略不计) ,有共同出处和历史关联,现在两国语言中都在使用的二字(或三字以上)字音词 ”汉日同形词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将完全同形和基本同形的词汇视作同形的基础上的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汉日同形词的研究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知名的国内论著有:林成虎《中日同形异义词》 (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 、李月松《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赵岩《日语汉字的研究与教学》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朱京伟《近代日中新词的创出和交流》 (日本白帝社出版,2003) 、高坂登《日语汉字趣谈》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秦明吾《日汉同形异义词词借》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 (中华书局,2010)等等。

      国外论作有:森田良行《?Z??趣饯我馕丁罚ㄖ晔交嵘绁?ルク,1991) 、国宏哲弥《日本语误用、惯用语小辞典》 (讲坛社,1991) 、大河内康??《日本?Z と中国?Z の同形?Z》 (日本?Z と中国?Z の??照研究?文集,1992)等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日同形词的异同、产生原因以及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进行梳理与归纳 二、汉日同形词类型 从其来源上看,汉日同形词类型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一)汉源同形词 比如“爱情、和平、因缘、迷惑、恩赐、赤身、快活、英俊、暧昧、开眼、隐居、亲子、得体、演出、解体、大势、大方、怪人、街道、温暖、男女、黄色、该当、意味”等   伍铁平曾提到, “唐人” (とうじん)在古日语中指“中国人” ,江户时代则泛指“外国人” ,因此, “唐物”(とうぶつ)在古日语中也泛指“外来货、舶来品” 这表明中国货物在古代日本的进口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唐土” (とうど)在日本文语中指“中国” , “唐风” (とうふう)指“中国式” , “唐名” (とうみょう)在古日语中指“中国式的名称” , “唐扇” (とうせん)指“中国制的扇子”④还有,日语中的“吴服(ごふく) ”是织品的总称,而“吴服屋(ごふくや) ”的意思是“绸缎庄”和“布庄” ,它反映了布、绸等织品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一史实。

      日本人不但用汉字指代中国的事情、物产,而且还借汉语已有的词为己所用 (二)和源同形词 这类词又被称为“和式汉语词” ,是日本人根据汉语的造词规律,给原有的训读词加上适当的汉字,然后再改用音读的方式拼凑而成的⑤比如“大根(ダイコン←おほね) 、见物(ケンブツ←みもの) 、心配(シンパイ←こころくばり) ”等等 (三)外源同形词 比如佛教用语中的“经行、知客、行灯、菩萨、罗汉、盂兰盆会”等,都是佛教传入日本后佛教词语日本化的产物明治之前,日本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语,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名称及“天鹅绒、纽扣、天妇罗、烟草、护膜、酒精、珈?i、喇叭、瓦斯、骨牌、珐琅”等外来物品名称,在语义上明显不同于中国读者的认识高文汉⑥提到,到了明治时代,随着西方文明的输入,中日两国都产生了大量的翻译词,不过,在全面接受西方文明方面,日本走在了前头虽然他们也从我国编辑的英汉、汉英辞典里吸收了“数学” “理论” “电气”之类的翻译词,但从整体上说,我们吸收日本的翻译词更多一些比如倒流回中国的部分同形异义汉字词:天文学、动物学、化学、伦理学、行政、心理学等等 (四)杂源同形词 李月松⑦提到,明治时期的造词有所谓“汉语加和语”的形式,比如“?腋撸ㄈ赵?升值) 、?野玻ㄈ赵?贬值) ”;现代汉字词里也有和语与汉语的混合,如“手?u(手工制作) 、家?U(房租) ”等。

      吴侃⑧提到,日本人经常使用根据日本?惯合成的外语词,这些词通常被称作“和制洋语”或“和制英语” 其中有同一来源词的组合,也有不同来源汉字词的组合比如“麦酒” (英语 beer+汉字词) , “beer”是来自荷兰语的英语,所以这个词是荷兰语与汉语的混合还有用片假名来表示外来语的发音以及用汉字来表示相关语义的词如“大型テレビ(大型电视机) 、胃カメラ(胃镜) 、?ガラス、ビ―ル瓶(啤酒瓶) 、マンション?U?樱?经营管理公寓) 、スピ―ド?(测速计) 、宣?互互螗俊?(宣传站) ”,还有英语字母加汉语的词,如“X?(X 线) 、京セラ(京瓷) 、放送センタ―(广播站) ”等 三、中日同形词的形成原因 (一)古汉语的遗留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受益于汉字的产生和词汇的丰富与发展然而在古代的日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日本从平安时代就开始从中国引入汉语词汇,并逐渐发展起来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与语音和语法相比,词汇的发展就显得更迅速当今社会的常用词汇和古汉语词汇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有些词汇现在仍然在使用,但其词义却发生了变化,可能是扩大,可能是缩小,也可能是完全改变。

      例如“老婆”一词,在古代指“老年妇女” ,目前在日语中的意思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汉语中“老婆”的意思已经变成“妻子” 再如“竞走”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奔跑” ,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指一种体育项目;“颜色”一词,在古汉语中指“人的脸色” ,日语沿用了这一意思,但现代汉语中的“颜色”却引申为“色彩”义   (二)汉语词义引申 在古代汉语中, “驰”的意思是“用力地赶马” , “走”是指“跑、奔跑” , “驰走”就是指让马自由地奔跑而在现代日语中, “驰走”与款待与美食相关联比如:ご?Y 走さまでした(真好吃) ;いろいろなご?Y 走が出た(拿出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 “驰走”与美食看似没有关联,但细想,如果想用美味佳肴款待客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奔走准备、劳心费力正像我们平时常说的“您受累了” 所以,这样的用法不仅仅限于与餐饮有关的方面,如果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也可以用“ご?Y 走さまでした”来表示感谢之意再比如“远虑”一词,汉语中经常使用“深谋远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词语,在今天其意思也没有变化,但现代日语中的“远虑”则表示谦让、客气之意如:“どうぞご?h?]なく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 (不要客气,请吃吧!) 。

      因此, “远虑”被用于表示客气,这一点是日本人的创意在日本人眼中,事情的失败往往是由于操之过急、缺乏深谋远虑而造成的,如果经过了长远的考虑再付诸行动,便能够避免失败所以, “远虑”便转为表示“善于控制、不操之过急”义在日语中,类似于“驰走”和“远虑”这样源自于汉语又不同于汉语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格好” “迷惑” “料理” “勉强”等等 (三)读音的差别 汉日同形词在读法上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其读音和词义都不相同比如“大势”一词,音读读作“たいせい” ,意思是大局;训读读作“おおぜい” ,意思则是“人数多,总的趋势” “大风”一词,训读读作“おおかぜ” ,表示强风;音读读作“おおふう” ,表示“骄傲自大”之义再比如“大家”一词,日语中有三种读音:训读读作“おおや” ,意思是出租房的房东;音读读作“たいか”时表示“大师、专家权威者” ,还可以读作“たいけ”表示“大富人家”之义 (四)文化背景的差?? 由于中日两国在社会制度、文化、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汉日语同形词所指的对象也有所不同比如“高校”一词,日语中的“高校”指高级中学,也就是“高中” ,而汉语中的“高校”指高等学校,也就是“大专院校” 。

      另外,日中两国初高中的不同点是:日本把初中和高中分别称为“中学校”和“高校” ;中国则多把初中高中一起统称为“中学” 再比如“正月”一词,汉语中是指农历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而在日语中是指公历上每年的第一个月,中日所指各不相同 (五)外来语汉译的差别 20 世纪以来,汉语和日语之间出现了许多中西方译词,这也是汉日同形词同形不同义的另一个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涌入大量西方文化,日本的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原有的词汇已经不足以表达新思想和新事物,就需要新词语来更好地接收和传播西方文化当时,汉字早已经广泛用于日本的官方与民间,再加上汉字较强的构词能力,日本利用已经掌握的汉字,意译了不少来自西方的词语 与此同时,中国的开明人士也在积极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利用汉字意译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词语于是,形成了一些形同义异的中日同形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一词,汉语的“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作为动力,在公路及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来自英语“automobile” 日语的“汽车”一词,相当于汉语中的“火车” ,来自英语“train” “automobile”在日语里是“自?榆?” 。

      因此,中日同形词的形同义异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受到古汉语残留、汉语词义引申、读音的差别、文化背景、宗教用语以及外来语汉译等多方面的影响 四、汉日同形字词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 大量存在的汉日同形词,是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化财富同形词的存在方便了语言学习者对第二外语的认识和学习,这是同形词的积极作用可是,同形词有时也很容易造成误会,给两国人民的交际带来不便与困扰据说,中国访日代表团在参观日本工厂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条幅:“油断一秒,怪我一生” 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应该是“不要让油停止一秒钟,不然的话,会责怪我一辈子” 其实,这句日语口号的正确意思是“大意一秒钟,受伤一辈子” ,是一则安全警示标语 汉日同形词看似相同,可一旦望文生义,就可能造成理解不准确,甚至出现理解偏差、错误的情况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呢?首先,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保持严谨的学风,正确地对待汉日同形词对于没有充分把握的同形词,应该在查字典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仔细分析语义在理解翻译的同时,也一定要好好把握汉日同形词的用法差异,力争做到信、达、雅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形词,但从整体上分析,除了部分同形词在词义上相同以外,大多数同形词在词义、用法、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汉日同形词是在两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日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结晶汉日同形词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能让人轻易地快速理解双方语言;另一方面,也会让人糊涂地“望文生义” 鉴于汉日同形词误用现象的普遍存在,加强汉日同形词的教学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注释: ①大河内康??.日本?Z と中国?Z の同形?Z[C].日本?Zと中国?Z の?? 照研究?文集,1992.   ②潘钧.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5. ③万玲华.中日同字词对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4. ④伍铁平.比较词源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⑤高文汉.日语词汇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⑥高文汉,男,1951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日本文学、中日文学关系方向) 、东亚文化研究所所长 ⑦李月松.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8. ⑧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