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教学管理论文.doc
2页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_教学管理论文 摘 要: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是当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学习国家政策与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之间的重要载体,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 一、形势与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素业知识的再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和树立大学生良好道德的情操众所周知,大学生被称为一代天骄,这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力的评价,更重要要的是对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如果一个大学生只具备专业知识,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那么大学生只徒有虚名,不具备被社会尊重的权利高校的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的同时,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而大学生形势教育,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与支持。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形势教育体现的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形势化的教育本体,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宗旨 (二)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形式 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的形势教育,需要对大学生对这些事件全面准确的了解,对发生事件的背景、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宽大的思想理论基础而实际上,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身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修养,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势与政策教育为大学生把握政治方向高校实行这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解决大学生的政治方向问题,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又要正视我们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政治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其次,形势与政策教育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的世界观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流砥柱,担负着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艰巨任务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体制要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大学生为谁服务和奉献,是一个关乎于大学生人生观的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一直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
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很好的融合,让大学生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最后,规范大学生行最为有效的武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行为时时刻刻都起着表率的作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学生行为应为实现人民服务为宗旨,规范大学生行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中要处理好的关系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的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他不仅需要社会与高校各个系统间进行协调与合作总的来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主要表现为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关系 (一)处理好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之间的关系 形势是事实客观存的条件,政策是根据客观提供的条件而制定的,主要是人为的指导性原则,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从根本上来说,形势决定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政策对形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影响,同时,政策还要在客观形势发展变化的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建立在正确的形势认知上的,制定政策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理论依据,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
其二是,现实依据或客观存在依据政策是人们根据客观形势所制定的主观性行动准则,是对形势发展有着强大推动作用因此,政策是促进形势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有利形势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利武器另外,形势的发展也是检验政策的客观标准,在一定的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形势的发展是检验政策的唯一标准 (二)处理好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及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压力,大学生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就当前高校教育的内容来说,任然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内容偏面不完整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内容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要解决教育内容不适应,首要解决对教育内容的充实,补充更多的新观点,突出时代气息,教学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展开另外,教育内容一定要精练,要突出重点,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原理教给学生针对这两点要求的实现,首先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等伟人理论为依据,构建教学内容,克服教学过程中多而杂的弊端其次,形势教育、政策教育与其他教育课程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避免重复出现。
最后,加强形势教育、政策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性,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融合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不单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政策教育、形势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高度配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瑛.大学生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2(07). [2]张凤仙.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 刘喆(1983-),男,汉族,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初级职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