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艺术教学论文.doc
3页大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_艺术教学论文 摘要:大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在美感缺失严重和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对人文素养的探索和追寻永远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和直抵人心的力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自然就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开发其创造性的理解美密不可分了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开阔大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欣赏能力;审美情趣 美术作品是人类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美术家通过改变事物形象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观的艺术品艺术品通过审美过程把主客观统一起来,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物化为对象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消费产品,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影响客观世界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文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所以要想顺利完成美术欣赏教学,教师必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生活变化,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引起人的审美观的变化,艺术情趣迥然加上社会上许多不良现象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游移不定,不知道怎么定义美和丑另外,现在许多学生都沉浸在网络世界里,卡通动漫充斥脑海,让他们去喜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术作品很难,更甭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神论”“韵论”了美是客观对象的某种价值或吸引力,就其存在形式来说,它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感觉不到就无法去欣赏美,无视美的存在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对美不再视而不见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能正确地欣赏美术作品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人类是万物之灵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更高发展阶段的未来人类文明,无不是人类发挥其创造性本质力量的结果美术正是有美术家的不懈创造才会长盛不衰,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创新应该从“发现”开始,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上到处存在美,就靠我们去发现 所谓大师,就如莫奈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却总是能够发现出美来,创造出独特新颖的作品,激发起欣赏者极大的兴趣。
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进而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有所顿悟,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作品《蒙娜丽莎》,许多学生对它丝毫不陌生,对它的地位、影响、成就早已耳闻,都认为该作品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但是学生却不知道该作品具体美在哪里,对作品的形式、形象、美术语言不能正确理解显然,学生没有认真欣赏,也没有去发现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认为作品主人公很美这一点,引导学生去观察作品主人公的形象:脸部表情、手部动作,猜想她正在干什么;还有作品的背景跟其他的画面处理有什么不同……这样很快,学生就有了各自的发现,讨论也就多了,教师因势利导,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全班发言,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也有启发,审美范围得以扩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幻想乃是创造之母”,这句话反映了想象力和创作之间的依存关系美国著名美育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激发学生更多的思维、扩大参照、培养学生设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成为审美的主动者和支配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否则所做的作品就会单调乏味,没有感染力,打不到一定的深度,只能停留在生活的表层,不能触及人的心灵深入。
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欣赏《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作品的表现线条进行联想,并按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另外一幅“爵士音乐”,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随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以培养 三、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很多画家在经历了特殊事件之后才能画出闻名于世之作,因为只有体验了才能触动其情感,从而激发创作的灵感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所以在欣赏课上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对事件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将其情感表现绘画作品之上,这也就达到了激发创作灵感的目标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比如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
这幅画是毕加索为抗议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怀着无比激愤的心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废寝忘食地完成的大幅壁画若教师给学生介绍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达到共鸣,否则,学生的欣赏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甚至不知所云 四、美术欣赏要多元化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亦会有不同的评价,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所在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答案,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否则创造出来的作品就会千遍一律,缺少创新,没有个性,不利于整个没有美术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统一性,告诉学生这些,有利于他们进行积极思维,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以新课程标准为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以传授美术技能技巧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到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开放型的、以美术文化渗透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轨道上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总之,赏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在掌握欣赏技巧的基础上陶冶情操,进而全面提高创造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