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状结肠论文稿档.doc
4页乙状结肠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观察乙状结肠的解剖结构,为乙状结肠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丰富体质与形态学数据关键词:乙状结肠 大肠 肠梗阻 肠癌 形态结构观测乙状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在腹腔及盆腔内也是疾病好发部位,故在临床诊断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其行程位置为基础(1),在我们的该试验中,我们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测量和分类总结,进行了进一 步的研究方法5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其中男50具,女4具解剖固定尸体标本,暴露乙状结肠走形及相应结构,取水平仰卧位然后打开腹月空观察乙状结肠的位置和走行并测量其长度对其相关结构和 走形进行观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乙状结肠总长度平均为32.04cm ( 54具成人尸体标本),乙状结肠起端管径长 约3.38cm ( 54具尸体标本),乙状结肠中断管径约为3.83cm. ( 54具成人尸体标 本),乙状结肠末端管径约为3.24cm ( 54具尸成人体标本),乙状结肠肠系膜最大长 度约为12.58cm ( 45具尸成人体标本),乙状结肠肠系膜直长度约为6.50cm ( 51具 成人尸体标本),乙状结肠向前突岀度约为8.10cm ( 52具尸成人体标本),乙状结 肠向右突出:其中(47具尸成人体标本)88.68%位于右边,其中(1具尸成人体标 本)1.89%位于正中,其中(5具尸成人体标本)9.43%位于左边。
乙状结肠向前突岀 度约为8.10cm ( 52具成人尸体标本)乙状结肠整体外形(51具成人尸体标本): 有(15具成人尸体标本)约29.42%由左腰区到左腹股沟区,再入盆腔1具成人 尸体标本)约1.96%在左腰区中部向上弯曲入脐区,再向下入盆腔18具成人尸体 标本)约35.29%由左腰区到左腹股沟区,入盆腔后弯曲9具成人尸体标本)约17.65%由左腰区到左腹股沟区,到腹下区弯曲后入盆腔.(3具成人尸体标本)约 5.88%由左腰区到左腹股沟区横向入腹下区弯曲1次,入盆腔,(1具成人尸体标本) 1.96%由左腰区到左腹股沟区横向入腹下区弯曲2次,入盆腔2具成人尸体标本) 3.92%由左腰区到左腹股沟区向上弯曲入腹下区,入盆腔弯曲2次.(1具成人尸体标 本)约约1.96%由左腰区向右弯曲到下腹区入盆腔1具成人尸体标本)约1.96% 由左腰区到左腹股沟区向上弯曲入腹下区,再向下入盆腔后弯曲毗邻结构:乙状 结肠后壁与左骼总动静脉、左骼内动静脉、腰大肌、骨氐丛相邻,前方有小肠 祥,当乙状结肠充盈扩张时,可直接与腹前壁相接,左外侧与左骼外动静脉、 左侧闭孔神经、股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精索(卵巢)动静相 邻。
男性乙状结肠在盆腔内紧靠膀胱,女性则与子宫底,左输卵管和卵巢接 触,乙状结肠系膜附着于腹后壁处,有开口向下的乙状结肠陷凹系膜内动脉 分支:有2条分支21具占38.99% , 3条分支30具占55.56% , 4条分支3具占 5.55%.结论 乙状结肠的走形种类较多,各种走形和位置类型复杂,临床手术中应予以充分注 意和分析,正确处理关键词 乙状结肠:形态结构:观测 乙状结肠冗长 乙状结肠肠系膜随着乙状结肠冗长症和结直肠癌以及相应的并发症状的手术广泛开展,临床医师熟练 乙状结肠的各种解剖形态结构越来越重要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乙状结肠的形态 学观测研究并不是很多,在已有的数据中,也存在数据在某些方面的较大差异为了 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形态学数据,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我们利用教学标 本,对乙状结肠的形态学结构进行了相关观测1.材料与方法选取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54例,其中男性50具,女性4具细心 打开腹膜后间隙,分离开相关结构直至清楚显露,原位观察乙状结肠走形位 置关系,用米尺(最小刻度为cm )进行相关测量2结果2.1乙状结肠长度自左骼悄至砥岬平面高度上的距离,以此测得乙状结肠长 度约为32.04cm。
2.2乙状结肠起端管径长约3.38cm2.3乙状结肠中段管径长约3.83cm2.4乙状结肠末端管径长约3.242.5乙状结肠肠系膜最大长度自左骼悄至隆曲顶点,以此测得肠系膜最大长度约为12.58cm.(测量45具尸体标本)2.6乙状结肠肠系膜直长度测得长度约为6.50cm (测量51具尸体标本)27乙状结肠向右突出度以隆曲顶点到正中线的距离,(测53具尸体标本) 其中有47具尸体测得向右突岀度约为3.62cm位于正中线右侧,占88.68%. 1 具尸体测得突 出度位于正中线,占1.89%. 5具尸体标本测得突出度位于 正中线左侧1.92cm占 9.43%・2.8乙状结肠向前突出度测52具尸体标本)以隆曲顶点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测得长8.10cm2.9乙状结肠肠系膜动脉内动脉血管分支有由肠系膜上动脉上直接分岀2条 分支,进入乙状结肠肠系膜内,随后2分支分岀数条小分支有由肠系膜上动 脉直接分出3条分支的进入肠系膜内,随后三条分支分别发岀数条小分支有 由肠系膜上动脉依次分出4条分支的(临床较为少见),随后4条分支发出数 支小分支(如图)3•讨论对于我们在该研究中所测量的一些数据”例如在测量乙状结肠长度时,我 们采取的是以自左骼悄至紙岬平面高度上间的距离,一些学者测量时所取的数 值是不同于我们的,他们是起于器哺终于腹下区紙3前方(2 ),我们是以左骼 悄至紙岬平面高度上为全长途径,我们同样将有些结肠分为二曲三段(3,4) 文献二中的数据很正确,在我们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有25.49%的是在第一弯曲 处较明显,有些很不明显,我们观察中发现有少部分的在第一弯曲处弯曲两次 后进入盆部,在进入盆腔的时候,有1.89%位于正中线处,突入左季肋区及中 线右侧的分布较正常,在乙状结肠的诊断时要考虑突入左季肋过长的特殊情况(5)。
乙状结肠的动脉血管分支较为复杂,尤其在相应的手术中要注意有的分 支有4支,在结肠冗长治疗切除手术中,结扎时要注意在肠梗阻的治疗时,要 考虑到乙状结肠的活动范围以及肠管径的相应大小,在我彳门的研究观测时发现有 一例乙状结肠的长度长为66.62cm.起端管径的范围是1.13-8.29cm冲段管径 长为1・37~ 6.60cm.末端管径长为1.38~7.46cm,管径的大小范围跨度比较尢在 治疗时要作一定的分析与检查.(图另附)参考文献:1.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岀版社,1998, 3042.《解剖学杂志》2000年第02期作者:戴正寿,邱云芳,陈丁惠3西成甫(汤尔和译),精选解剖学,同仁会,1936, 396.4.魏鑫元,国人乙状结肠的观察,解剖学通报,1981 ,4; 165和韩永坚,刘牧之,《临床解剖学丛书》腹,盆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 354.5徐国昌,胡庆甫,陶俊良(河南省南阳卫生学校解剖学教研室,南阳473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