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只熊教案.docx
42页三只熊教案三只熊教案1 活动目标 1、乐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节中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3、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种熊摆放物品,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难点 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图片 2、大小不同颜色一样的苹果、汉堡包、衣服、面包图片 3、教师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导幼儿比较“高”“矮”“不高不矮” 出示小熊的家 师:孩子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幼:是小熊 师:除了小熊上面还有谁?(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小熊的爸爸或妈妈)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熊爸爸最高,熊宝宝最矮,熊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况下,在小朋友家里也是爸爸最高,宝宝最矮,妈妈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导幼儿比较“大”“小”“不大也不小” 出示衣服图片。
师: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们起床应该要穿什么呢? 幼:穿衣服 师:那我们帮他们穿衣服好不好? 师: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妈妈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熊爸爸很大应该穿大衣服,熊宝宝小应该穿小衣服,熊妈妈应该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创设情境三只熊吃早餐,体会汉堡包的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汉堡包图片 师: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后要吃早餐了,我们看一下他们吃的什么呀? 幼:汉堡包 师:你觉得哪个汉堡包是熊爸爸吃的?为什么?熊宝宝吃哪个?熊妈妈吃那个?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汉堡包熊宝宝最小胃口小应该吃最小的汉堡包,熊妈妈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汉堡包 四、创设情境给三只熊分食物,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1、出示苹果、面包图片,激发幼儿想给小熊一家分餐的愿望 师:小熊一家还没有吃饱,我们再分给他们一些吃的好吗? 幼:好 师:现在老师发下操作卡片,我们帮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谁分的对!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巡回指导。
小结:大苹果、大面包要分给熊爸爸吃,小苹果、小面包要分给熊宝宝吃,不大不小的苹果和面包要分给熊妈妈吃 五、韵律活动:三只熊,引导幼儿放松一下 师:小熊一家真开心,谢谢你们帮助他们摆放物品,我们和三只熊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根据大小不同的碗给爸爸妈妈分碗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三只熊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的一家”、三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三只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细不同的玉米、六个苹果、三个画有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鱼盒子。
2、供15名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张画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个小篮子里面装有六个苹果) 活动重难点: 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熊的一家”观察其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师:“喜欢小动物吧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今天老师这上面也有小动物,看看是谁?(出示小熊的一家)家里都有谁呀?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宝宝?哪个是妈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爸爸长的高,宝宝长的矮,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过小熊的一家,了解熊爱吃的食物 师:“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你们今天吃过早餐了吗?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有可能哦”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么?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并请小朋友牢牢的记住这些东西 三、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细与数量的关系 1、比较相同物体,区分大小 师:“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当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个给熊爸爸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给熊宝宝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熊妈妈的?什么颜色的?"出示图片,说说你的理由。
“爸爸个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宝宝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宝宝用最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 师:“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不小的给妈妈 2、比较相同食物,区分高矮 师:“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三只瓶子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是给爸爸的?为什么?(中间的瓶子最高,里面装的蜂蜜越多,所以应该给爸爸哪个给妈妈? 哪个给宝宝?刚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这个事物它们都长的一样高哦 3、比较相同食物,区分粗细 师:“要吃第二样东西了,玉米(出示图片)(刚才的东西有高有矮,现在他们一样高哦,谁会分一分?)哪个给爸爸?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理由幼儿讲述玉米的粗细,请幼儿做出粗细的动作 小结:三根一样长的玉米,粗细不一样,粗的那一根多一点,细的那一根少一点 正确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按苹果的数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来分食物萌发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个苹果围绕在熊一家的周围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数清楚?你数的第一个苹果在哪里?” 2、师:“6个苹果三只熊来分,你会怎么分呢?理由是什么?” 3、师:“熊的一家要这样分苹果,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要少吃点,熊妈妈呢不多也不少。
幼儿重复一遍 4、幼儿操作,教师提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熊的一家,还准备了一个小篮子,小篮子里面有6个苹果,请你将篮子里的苹果按要求分给三只熊” 5、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出示三只装有不同大小不同数量鱼的盒子(盒子上写上数字2、4、6)师:“你觉得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让幼儿猜测后打开箱子让幼儿自己发现,除了事物数量的多少外还事物大小有关 活动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学期《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课件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阶段,影响孩子思维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在观看课件时,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三只熊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通过高矮、大小、粗细等多纬度比较来感知物体的多少。
2、乐意给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画有3只熊的底板,6个苹果 2、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师:出示小熊一家,今天我们来和小熊一家做朋友来,打个招呼吧!(你们好!) 师:都来了谁呀?(爸爸、妈妈、宝宝) 师:哪个是熊宝宝呀?(个头最矮)熊爸爸在哪?(服装上可以看出;而且熊爸爸个子最高、说明它平时吃的也很多,身体很强壮!)熊妈妈的个子?(不高也不矮 总结:大家根据“个子”高矮认出了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师:小熊一家长得这么健壮,猜猜它们喜欢吃些什么东西幼猜) 它们究竟喜欢吃什么呢?看!几种食物?(幼认识:玉米、鱼、蜂蜜、苹果)品种真丰富啊! 二、分配食物 师:它们还有自己喜欢的碗呢!这里有三只碗,看看哪只碗适合爸爸用,为什么?(爸爸大吃得多,大碗适合爸爸)蓝色的小碗给谁用?(小熊)为什么?(小熊最小用小碗)妈妈个子不高也不矮用不大也不小的碗 总结: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碗,小的给宝宝,大的给爸爸,不大不小的给妈妈这样可真合适 师:碗分好了,开饭罗!看看这三瓶蜂蜜怎么分呢? 师:爸爸吃哪瓶?(最高的)最高的那瓶 蜂蜜多还是少?(多)爸爸个子最大当然要吃最多的了;妈妈个子不高也不矮吃第几瓶?(第*瓶)都一致认为;宝宝个子小,就吃最矮的那瓶。
都难不倒你们! (点图) 总结:原来一样粗的瓶子,我们可以从高低上看出,高瓶的蜂蜜比较多,矮瓶的蜂蜜比较少 3、出示玉米图师:诶!这玉米一样高,怎么分呢?熊爸爸饭量最大吃哪根玉米?为什么?(幼:最大的) 师: 哪根最大?哪里大?哦!这叫什么?(粗)(幼儿做动作粗和细) 总结:原来一样高的东西,我们看粗细也能知道,粗的,食物多一些,细的,食物少一点,不粗不细的食物不多也不少这样分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