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生人群体社交分析.docx
6页陌生人群体性社交@社区在产品中的角色:产品形成“工具+服务+社区”的功能链,社区能积累用户(满足用户需求)并进行转化(可行的商业模式)@社区的方向:社区为移动端的汽车社区,要足够地垂直,也很好地为用户解决问题,用户更能从中获取到更多的乐趣,同时不会带来带社交压力 @社区的使用:足够的“轻量”,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容易上手及沉醉@与的关系:跟既不是竞争、也不是寄生的关系,而是利用好进行分享、推广@竞品分析:[用户画像]以80后、90后的男性为主,职业多为个体经营者、企业管理者,且多为服务业,他们热爱生活,喜欢自由行旅游,同时也保持着健身的好习惯[车轮社区]汽车之家、易车传统PC论坛直接移植到移动端、并和资讯,有种水土不服之感,车轮社区正是看到汽车社区在移动端的“空白”,因此从产品的设想、到构建,都是从移动端出发,旨在打造车长的掌上社区,并在传统的论坛加上点赞、评论、投票、语音等移动端好玩的功能,也可以看得出社区在认真运营,所以整体的活跃率较高优点:车轮社区的显示形式、规则玩法都非常适合移动端,值得借鉴缺点:1) 功能越来越多,操作上变得更加复杂,用户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 论坛覆盖面越来越广,引导用户每天进行登录、活跃,希望可以从竞争使用时间3) 成员多但是日活低,组织线下活动能力弱,远远不及汽车之家@寻找机会:移动端的车友社区,利于用户快捷方便地找到组织,并容易地参与到车友活动(易组织、易参加)@用户来源:首批用户可从4S店中产生:从4S店购买汽车的车主组建车友会,具有同车系、同地区的优势;另外,组建之后可以拉近4S店与车主之间的距离,并有适当的福利奖励@优驾产品优势:1) 身份鉴别,盒子自动识别车型2) 行驶数据精准,利于交流油耗、故障、保养等信息@群/群的不足>>寻找车友会交流的突破口(目前为群、群存在):a.信息碎片化,导致优秀内容很难沉淀下来,导致后来加入的成员无法得知这部分的内容,甚至现有成员也只能将讨论中得到的知识零碎地储存在脑海中;b.发表重要公告、活动的时候,不能确保每一个成员都可以看到;c.成员数量庞大的情况下,部分成员的参与感较低陌生人群体社交理论整理形成:社交的需求一方面来自于孤独感,熟人之间的社交能消磨时间,也能增进感情,但是怀有某些兴趣的时候,可能就无法从周边的人身上获得认同感。
由此,促进了利用互联网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产生了基于同一兴趣的陌生人群体在这种群体之中,避免了一对一之间的尴尬,多对多的交流也有利于激发个人的想法,提升了个人表现的想法,从而不断产生新内容另一方面,现实生活的社交压力,也导致人渴望寻找另一个社交身份,可以独立于现实生活存在在陌生人群体之中,人可拥有另外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面谱,交流过程中不用带有太多的顾虑,更能轻松地表现自我优点:陌生人群体属于弱关系社区,成员的社交压力较少,能更加轻松地变现某个维度上的自我,基于相同兴趣属性组成的成员容易形成同一性,成员也能从群体中得到认同感,很好的降低内容生成和互动行为产生的成本,让优秀的社区内容更容易沉淀下来;但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信誉基础以及完善的流程和规则上缺点:1)弱关系社区“强调对事不对人”,造成了留存的不容易,一来成员的兴趣可能会减退甚至改变,二来则是社区内并没有值得让成员留下的社会直接关系;2)陌生人社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与人之间彼此越熟络,甚至阶层分化更明显,从弱关系社区渐进为强关系社区,建立起小圈子、形成了社区人格,将给成员带来越来越大的社交压力群和群:1)群及群的对比:名称群群建立数量限制无数量限制加入邀请/查找邀请条件通过群主验证/通过特定条件40人以下,通过邀请/扫码加入;超过40人,邀请需要得到同意;超过100人,用户身份需要通过实名验证才可接受邀请领袖群主/管理员群主管理群主/管理员可以进行公告、筛选成员、修改群成员名称、修改群资料群主可筛选成员,100人以下的群任何成员均可修改资料数量上限2000人上限500人功能聊天、红包、语音视频聊天、禁止成员发言、分享信息、匿名、关键词/用户特别关注、等级、相册、文件、活动,群可被搜索甚至有SEO排名,也可以进行推广聊天、红包、小视频、语音视频聊天、共享位置、分享信息隐私可发起群里一对一聊天;看到成员的资料,公开程度较高查看成员资料,公开程度较低可以看出,群的发展悠久,整体功能较多,从功能上看尤其是公开程度上看得出,群更偏向于做兴趣类的陌生人社交,因此兼备这很多辅助功能,而且等级明显,管理者握有巨大的群权力,群的结构是自上而下的。
相反,群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需要验证、甚至需要实名制,也不能单对单地发起私聊,更保证成员的隐私,群更加偏向做熟人、半熟人的社交在群没有更多的头衔、等级,群主也仅是一个发起者的角色,群讲究成员之间的平等,并且保留了交流的纯粹性,功能几乎与社交相关(红包视频语音)群的结构是扁平化的2)共同优点:a.即时沟通,方便成员之间进行实时交流,能让成员之间彼此快速地了解b.用户基数大,与陌生人的群聊的时候,也可以同时进行,不用过多地占用时间3)共同缺点:a.信息碎片化,导致优秀内容很难沉淀下来,导致后来加入的成员无法得知这部分的内容,甚至现有成员也只能将讨论中得到的知识零碎地储存在脑海中;b.发表重要公告、活动的时候,不能确保每一个成员都可以看到;c.成员数量庞大的情况下,部分成员的参与感较低豆瓣(文化资源/小众圈子/私密性/强大的推荐算法):豆瓣首先建立起“庞大的文化库+优质的评论”,接下来将分散的用户整理,从而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群组,很好从数据的长尾效应中积累起一批用户群组比较小众(因为基于豆瓣用户的小众特性建立起来的),因此在百度上也很难通过关键词搜索出来,相反通过你在豆瓣上的痕迹进行推荐才能找到,一定程度上的小众充当了筛选的功能。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豆瓣除了有很丰富的资源之外,更能很好地保证了自身的隐私,甚至带来社交私密性,不想过多和身边的人分享某刻想法、也不想和过多的陌生人分享陌生人群体社交的相关文章:为何很多人喜欢陌生社交? 什么是社交产品?产品中主要用户行为的是社交互动行为的产品为社交产品什么是强 / 弱关系社区?强 / 弱关系社区的定义和社交无关,只由社区内人与人的关系所决定我们姑且把人的社会属性分为直接社会属性(一级社会属性),譬如种族,譬如年龄,譬如职业,譬如毕业学校,这些明确的社会标签还有一种属性为间接社会属性(二级属性),譬如兴趣,譬如审美,譬如价值观这些属性可能可以由直接属性衍生而来,也可能是独立于直接属性而存在强关系社区的关系圈子大多数是由直接社会属性所决定,而弱关系社区的圈子多是由间接社会属性所决定从掌握信息的相关度来说,强关系社区里的人与人之间掌握了更多相同的信息,而弱关系社区里人与人往往只共享每人信息网络中的某一个维度在弱关系社区里,分享的质量与相关性,远比强关系社区里重要得多并且由于强关系社区中人们所掌握的信息倾向于类似,封闭性强,对于新生事物和新兴观点更容易在弱关系社区里快速流动陌生人与信任(可信性 + 可靠性 + 亲密性)/ 个人利益=信任 ——David Maister2) trust prevails)。
严格符合这样定义的小圈子其实类型很有限:宗族聚居社区、紧密合作的业务团队、要好的同学圈子、密切合作的社会团体成员等社区、社群、社交的关系是什么?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有一致行动的能力进入人本社交——社交网络的本质与发展趋势浅谈 “亚关系”亚关系这里指的是那些对于一般用户来讲,不需要进行对他人的身份识别,而仅仅以获取某一特定内容或产生某一互动行为作为目的即我不需要知道你是谁,你的身份是什么,你在哪里;只需要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就行这个概念其实并不陌生,他的一种表现就是众建、众筹在社交领域,可以是多个时间段上,多人共同生产一个内容,比如一段视频、声音或文字;也可以是用户间集体完成一个事件,比如共同发挥才智完成一件艺术作品,一起编写一个程序等以亚关系为主的社交应用对人们有更少的压力,而且可以很好的降低内容生成和互动行为产生的成本;但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信誉基础以及完善的流程和规则上社群产品经验谈传统社群 社群至少具有三个典型特征:1)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2)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和持续互动关系;3)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 社群的结构: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规模、群体领袖、群体决策社群与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