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1949517
  • 上传时间:2019-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一、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教育部专家讨论稿),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9大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要求核心素养基本要点1.身心健康1.1体魄强健1.2人格健全1.3尊重生命2.学会学习2.1乐于学习2.2善于学习3.实践创新3.1学以致用3.2敢于创新4.公民道德4.1品德修养4.2社会责任4.3法治信仰4.4生态意识5.国家认同5.1国家意识5.2政治认同5.3文化自信6.国际理解6.1全球视野6.2尊重差异6.3合作共生7.人文底蕴7.1文化积淀7.2人文情怀8.科学精神8.1追求真理8.2实事求是9.审美情趣9.1感悟鉴赏9.2表达创造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1)具体化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明确化与深化2)整体性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关键素养3)综合性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4)操作性强调经过后天的学习可获得,可教可学5)渐进性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

      二、关于高中学科核心素养1.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专家讨论稿)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数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像,数据分析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政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历史历史时空观,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地理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化学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可,实验探究,绿色运用生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珍爱生命信息技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通用技术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体育与健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1)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2)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能力、情感、态度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3)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质量标准的依据和导向。

      4)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5)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化划分三、关于高中学科课程结构1.课程与学分安排《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讨论稿)》科目必修选修Ⅰ选修Ⅱ语文80-60-6数学80-60-6外语60-80-6思想政治60-60-4历史40-60-4地理40-60-4物理40-60-4化学40-60-4生物40-60-4技术60-180-4艺术60-180-4体育与健康120-180-4综合实践活动16  校本课程   2.课程方案修订重点(1)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组成2)高中学分:高中144学分,必修减为88学分3)科学设置:高中开设语文等13门课程,外语倡导多语种4)科目设计: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按学期、学年组织教学内容,也可设计模块,思想政治必修分理论学习和社会活动两部分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初稿)(略)4.学科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1)国家对于“立德树人”的要求2)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3)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4)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5.学科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1)时代性体现核心价值观,反映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经验。

      2)基础性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合理控制课业负担3)选择性体现选择性,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学科课程内容必修,共同基础,全修全考;选修,差异发展,个性需求4)关联性关注学科间的联合与整合,关注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世界的内在联系四、关于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启示存在问题:(1)对课程改革、教育本质认识不到位2)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学校课程方案缺乏系统设计3)没有围绕主干课程统一规划开发开设选修课程4)选修课程缺乏层次性、系统性、有效性5)课程整合没有找对路径,课程实施因循守旧6)课程开发追求数量,缺乏质量控制1.完善体系,忠实国家课程基本价值追求,厘清三类课程功能定位,满足学生发展不同需求2.找寻支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用大概念统整课程内容,清晰选修课程建设逻辑起点,彰显学科魅力3.设计层次,按学科领域分类分层建设课程群,支持学生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4.多元融合,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强化实践探究,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培养学生全面素养5.资源建设,学科课程开发和常态实验室、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建设、教学实施整体设计6.基于技术,变革课程实施形态,创造有限课堂无限学习。

      7.提升质量,规范课程实施,建立适性的课程学业质量管理和评价本文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缪水娟在2015年教师发展论坛暨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学术年会(中学段)上的报告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