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职称评审新条件.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217398622
  • 上传时间:2021-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榆林市教育局榆政人社发〔2013〕254号关于印发榆林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市级各有关部门:现将《榆林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密切配合,统筹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积极稳妥地搞好实施工作,按时完成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榆林市教育局 2013年5月2日 榆林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根据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陕人社发([2013] 2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5、坚持与中小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二、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健全制度体系改革原中学和小学(幼儿园)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原中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与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职称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二)完善评价标准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工作业绩、方法艺术及教学一线、农村教育实践经历,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三)创新评价机制按照分类改革、分类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办法,采取教学能力测试答辩、专家评议的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将职称评审作为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

      全面履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职称(职务)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三、改革试点的期限与范围(一)改革试点期限从2013年5月开始至2013年6月结束二)改革试点的范围本次改革试点适用范围为全市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四、改革试点的工作进度及时间安排(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上旬)各县区成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班子;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了解情况;研究制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 (二)实施阶段(2013年5月至6月)1、动员部署印发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召开全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2、人员过渡对改革前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任职资格且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

      对改革前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教学人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可先过渡到相应的任职资格,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按照新的岗位聘用程序择优聘用3、过渡人员审批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局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称(职务)审批权限进行审批三)总结阶段(2013年6月) 按照改革实施工作要求,认真组织自查和检查,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改革工作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完善改革的意见建议五、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以当地政府领导牵头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要及时制定本地区的改革试点方案,报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批准后组织实施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要按照国家两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和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县区实际,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要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复杂性,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平稳过渡,确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四)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各县区人社局和教育局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人社部门负责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教育部门要发挥行业管理职能,积极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任务各县区要广泛开展宣传,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遇到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市局报告各县区改革进展情况请及时报送我市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附件:1、榆林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榆林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办法(试行)3、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行)4、榆林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办法(试行)5、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规则(试行)附件1:榆林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 长:高中印 榆林市常务副市长副组长:李怀珠 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崔志平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常少明 榆林市教育局局长成 员:师万成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锦文 榆林市教育局副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师万成(兼)副主任:刘 军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雷建军 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办公室成员:吴延兵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管理科科长贾兴荣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副科长韩胜飞 市教育局人事科主任科员附件2:榆林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办法(试行)为切实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现新老人员平稳过渡和新旧政策有效衔接,确保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办法。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的人员范围和对应等级(一)过渡人员范围:全市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已取得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的在职人员二)对应等级: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幼儿园)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二、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的具体办法(一)对改革前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任职资格且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二)对改革前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教学人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可先过渡到相应的任职资格,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按照新的岗位聘用程序择优聘用三、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的程序(一)学习宣传和组织准备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榆林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本办法,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这次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了解职称(职务)过渡的范围、程序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职称(职务)改革扩大试点工作。

      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复杂性,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平稳过渡,确保改革扩大试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二)个人申报(5月中旬)单位组织个人填写《榆林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过渡登记表》(附表一),并提交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证书、岗位聘任文件(聘任书)原件和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三)材料审核(5月下旬)申报单位对申请过渡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主要查看申报材料是否真实、规范、完备申报材料及证书复印件统一用A4纸张形成初级人员过渡材料由县区人社、教育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中级人员过渡材料由县区人社、教育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副高级人员过渡材料报省职改办审核各县区、各部门上报材料包括:1、人员过渡的请示;2、《榆林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过渡人员登记表》(附表一);3、《榆林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过渡花名册》(附表二);4、《榆林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过渡情况一览表》(附表三);5、《榆林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状况表》(附表四);6、个人申报过渡的相关材料四)过渡人员审批(6月中旬)中小学三级教师、二级教师过渡由各县区人社局(职改办)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批,报市人社、教育部门备案;中小学一级教师由市人社局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说课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移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1课《望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9课《木兰诗》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重点句子(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