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检验12级内科学重点整理.doc
10页名词解释一、呼吸系统1.慢性支气管炎,P19: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肺心病,P110:即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果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PS: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慢阻肺COPD,约占80~90 %3.肺性脑病,P115: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常继发于慢阻肺COPD4.肺炎,P41: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P42: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②医院获得性肺炎(HAP),P42: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它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5.呼吸衰竭,P139: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二、循环系统1.稳定型心绞痛,P228:也称劳力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236: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主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3.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P242: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4.高血压急症,P267:是指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5.心力衰竭(HF),P162: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脏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三、消化系统1.急性胰腺炎(AP),P439: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坏死等炎性损伤2.复合溃疡,P368:指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多见于男性,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
3.球后溃疡,P368: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初始部及乳头附近,溃疡多在后内侧壁,可穿透入胰腺4.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P372:由促胃液素瘤或促胃液素细胞增生所致,临床上以高胃酸分泌,血促胃液素水平升高,多发、顽固及不典型部位消化性溃疡及腹泻为特征四、泌尿系统1.急性肾损伤(AKI),P518:以往称为急性肾衰(ARF),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症2.慢性肾衰竭(CRF),P524: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它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3.急性肾小球肾炎(AGN),P469: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4.肾病综合征(NS),P477: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诊断标准:①尿蛋白大于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为诊断所必需5.无症状细菌尿,P498: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路感染演变而来或无畸形尿路感染病史。
五、内分泌系统1.甲状腺危象,P687:又称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发生原因可能与循环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有关临床表现:高热或过高热、大汗、心动加速(>140次/分)、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心衰、休克、昏迷PS:甲亢突眼分类:单纯性突眼、浸润性突眼2.糖尿病(DM),P733: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PS:可分为I型糖尿病(T1DM)、II型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GDM)、其他类型特殊糖尿病 六、血液系统1.粒细胞缺乏症,P571: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严重,低于0.510^9/L时,称为~ 简答/问答题呼吸系统:一、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P20依据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慢性疾病2、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缓解期的治疗原则,P21(1) 急性加重期1、 控制感染:多依据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菌经验性的选用抗生素,一般口服,严重时静脉给药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恶唑等。
若能培养出致病菌,可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2、 镇咳祛痰:可试用复方甘草合剂、复方氯化铵合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桃金娘油等干咳为主者可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及其合剂等3、 平喘:有气喘者可加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或茶碱控制剂或β2受体激动剂吸入2) 缓解期1、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它有害颗粒2、 增强体质,预防感冒3、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或中医中药,部分患者或可见效三、重症哮喘的治疗原则,P35持续雾化吸入SABA,联合雾化吸入短效抗胆碱药、激素混悬液以及静脉茶碱类药物尽早静脉应用激素,待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后改为口服给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当血pH<7.20且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应适当补碱经上述治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无改善甚至继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指征主要包括呼吸肌疲劳、PaCO2≥45mmHg、意识改变(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此外,应预防呼吸道感染等4、 肺结核的化疗原则,P69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整个治疗方案分为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五、慢性肺心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指征,P1151、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治疗后右心功能无改善者;2、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患者;3、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率>100次/分)者;4、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六、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指征?II型呼吸衰竭应如何吸氧?(一)动脉血气指征,P138I型呼衰: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II型呼衰: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2) II型呼衰的吸氧,P143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在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达90%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对于II型呼吸衰竭,一般需要将给氧浓度设定为达到上述氧合指标的最低值循环系统一、急性左心衰的治疗原则,P175(一)基本处理:1、注意体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2、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吸氧,严重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持续加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给氧,3、救治准备:静脉通道开放,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等,4、镇静:吗啡静脉注射,5、快速利尿:呋塞米,6、氨茶碱,7、洋地黄类药物:毛花苷C静脉给药,最适合于(二)血管活性药物1、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酯类、α受体拮抗剂2、正性肌力药物:β受体兴奋剂、磷酸二酯酶峰抑制剂(三)机械辅助: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用于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于极危重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LVAD和临时心肺辅助系统四)病因治疗二、心衰的分级(NYHA),P1631、I级:心脏病患者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
2、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3、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4、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三、二尖瓣狭窄的并发症,P3011、心房颤动:房产为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相对早期的常见并发症,可能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房颤常致心衰加重,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2、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重度呼吸困难和发绀,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布满干湿啰音3、血栓栓塞:20%患者可发生体循环栓塞,其中80%伴房颤血栓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约占2/3,亦可发生于四肢、脾、肾和肠系膜等动脉栓塞,栓子多来自与扩大的左心房伴房颤者来源于右心房的栓子可造成肺栓塞4、右心衰竭:为晚期常见并发症5、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6、肺部感染:本病常有肺静脉压力增高及肺淤血,易合并肺部感染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P2441、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
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正相关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疼痛,肠胀气亦不少见,重者可发生呃逆4、心律失常:见于75~95 %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以24h内最常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各种心律失常中一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AMI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常见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的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可有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有右心衰竭的表现五、高血压的诊断标准,P261主要根据诊室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90mmHg可诊断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正常,但也要诊断为高血压6、 高血压常用降压药分类,P263利尿药(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啶等)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氯沙坦等)、钙通道阻滞剂CBB(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缓释剂、地尔硫卓缓释剂等)七、稳定型心绞痛胸痛的特点,P228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阀门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