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讲 公转意义.doc
5页第六讲地球运动意义二【考纲解读】《导与练》P18【考点梳理】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 递减随纬度,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变化j冬至日:由 向 递减春秋分: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一秋分(北半球—半年)[太阳直射__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V随季节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 夏至日—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太阳高度 ,为 度.每年直射j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 现象秋分一次年春分 (北半球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 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各纬度•北极圈及基以内出现—现象〔春秋分:太阳直射 ,全球二、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 的变化{气候四季:春季 月,夏季6、7、8月,秋季I 月,冬季12、1、2月(北半球)五带:自北向南依次是 、北温带、 、南温带和 界线:和极圈依据: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方法突破】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1 .关于昼孤、夜弧及昼长、夜长的计算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 道上和春秋分外,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 昼弧长,夜弧短,则旺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如果昼弧和夜弧等长,则 昼夜平分昼长和夜长的计算公式是: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o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导与练》P1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结果之一是形成了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半年(北半球) 春、秋分 冬半年(北半球) 23吃6 Nfi 射2326S卫苴…23265 23 26 N 0 23 269 S纬度变化北半球昼长 夜短,纬度越 高.昼越长. 北极地区出 现极梢现象; 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短 夜长,且纬度 越高,昼越短, 北极地区出 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太阳 处于①段时・ 昼位夜短,昼 渐K,夜渐 短;太阳处于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太阳 处于③段时, 昼短夜昼 渐短,夜渐 长;太阳处于②段时.昼长④段时,昼短夜短.昼渐 短,夜渐K; 南半球相反夜长.昼渐 长,夜渐短; 南半球相反3 .昼夜长短的判读 《导与练》P184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 《导与练》P185 .昼夜长短与廿出廿落时刻及日出口落的方位的关系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一天中仁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 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廿的口出、口落时间,其方法为:廿出时间=12—昼长/2 口落时间=12 +昼长/2。
温馨提示】旺夜长短的判断注意以下几点:① 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旺长相等,夜长也相等;② 南北 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务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数的夜长相等,例如 40 “N的昼长等于4005的夜长;③ 春秋分廿,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④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口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比较说明如下:东40N附近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运行轨迹图时间春分H夏半年秋分II冬米年槌夜状况昼=夜异〉夜昼=夜耗V夜u出时刻(地方时)6时早于6时 夏至日最早6时晚于6时 冬至H最晚方位正东方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日落时刻(地方时)18时晚于18时 夏至H最晚18时早于18时 冬至日最早方位1E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对点演练1, (2008年宁又商考)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I门I答 ⑴ 〜(2)题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及时空分布规律(1) 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h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2) 在图示月份中()A .② 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 ① 地昼长最长C .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 .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导与练》P18【温馨提示】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般用等太阳高度线(太阳高度相等的 各点连线)图来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
如图:其特征有:(1)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 (2)以直射点为圆心成同心圆状|仰外递减3)最外圈的大圆的太阳高度若为0o,则为晨昏圈4)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 为12时,该经线上各点太阳高度均为当LI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物体影子的年变化《导与练》P19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导与练》P19对点演练| 2 . (2010年宜昌模拟)下图表示某LI某时刻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读 图回答(1)〜(3)题1)此刻,北京时间为()A . 3 : 20 B. 12:40 C . 11 : 20(2) 该纬线可能是A.60 N B.23 26 N C . 66 34* N(3) 此LI,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 .华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麦C.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最大值为20太配■度B .北京日落方向为西偏南D .巳四高原呈现草类茂盛的景象【经典例题】例题二(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II),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 一(3)题⑴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 N、66 N、40 N、40 S B .66.5 S、66 S、40 S、40 NC.66.5 N、66 N、0 、40 S D . 66.5 " S、6605、00、40 N(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 a月内①一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 b月内①一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oD.③ 地与④ 地之间的某一纬线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与P、的关系应符合()A.0
从图中看出,从a月到b月①②③三地昼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为北半球,④ 地昼渐短,所以④地为南半球所以选A o第(2 )题,看图,a月和b月①②③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④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故A、B都错③ 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③ 地纬度比② 地低,昼夜 长短的年变幅小,故C错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第(3)题,①地在a月昼长变化约为2小时,①地在b月昼长变化约为5小时,故OvP/PbV 1答案】(1) A (2) D (3)A【方法总结】侄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1)利用昼夜长短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某一天昼夜长短的状况判断南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 短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北半球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昼长大于12小时的, 任越长纬度越高;侄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3)利用昼夜长短求口出口落时间在已知某地昼夜长短的情况下,当地的LI出肘间和口落时间可以用公式求出。
日出时间=12一昼长/2 日落时间=12 +昼长/2(4)利用昼夜长短判断某地的季节在已知某地昼夜长短的情况下,可以据此推知该地此时的季节昼长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夜短一般为夏半年,昼短夜长一般为冬半年五三典题】(2009年广东高考)读图,回答1 一 3题双项)1 .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 丁地2 .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口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B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3 .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乙地的地方时可能是()A. 4时40分 B . 8时40分 C . 16时40分 D . 20时40分(2008年四川高考)右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 ①一⑤ 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4 — 5题4 .若图中① 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5 .图中五地 ()A .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B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C・① 地、⑤ 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 地位于极圈之内6.(2010河南郑州)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 在同一纬线上,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读图I门I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太阳宜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北京时间为(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 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⑶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口出时物体影了朝向(4)该|一|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5)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什么?(6)此时新一天在全球的范围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