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 3.2.2 文言文课外阅读课件(专题突破版).ppt

183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84095185
  • 上传时间:2024-08-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71MB
  • / 18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用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与与 元元 祐祐 已已 前前 所所 书书 大大 异异答案:答案:与元祐已前所书与元祐已前所书/ /大异大异 2.2.解释文中加点词解释文中加点词1 1)罢:)罢:________________((2 2)从:)从: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结束(完了,停止))结束(完了,停止) ((2 2)跟随)跟随 3.3.说说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的意思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疑疑 信信 5.5.山谷草法从山谷草法从““近于俗近于俗””到到““下笔飞动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钱穆父的批评、指点2 2)得到了怀素的)得到了怀素的《《自自叙叙》》帖3 3)自身的努力自身的努力 6.6.用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于于 是是 左左 将将 军军 辛辛 庆庆 忌忌 免免 冠冠答案:答案:于是于是/ /左将军辛庆忌免冠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7.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廷(廷( )) 已(已( )) 易(易( ))答案:答案:在朝廷在朝廷 停止停止 换掉换掉 8.8.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2 2)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或:可以杀一儆百或:可以杀一儆百 9.9.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癫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癫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 10.10.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2 2)勇于改正自己的错)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行行””与与““禽兽行善禽兽行善””中的中的““行行””意意思相同的一项(思相同的一项( ))A.A.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悉以咨之,然后施行B.B.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将军向宠,性行淑均C.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D.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解析【解析】】选选A A。

      禽兽行善禽兽行善””中的中的““行行””意思是意思是““做做””A项中的项中的““行行””也是也是““做做””的意思;的意思;B B项中的项中的““行行””意思是意思是““品德品德””;;C C项中的项中的““行行””意思是意思是““军队军队””;;D D项中的项中的““行行””意意思是思是““行走行走””﹒﹒﹒﹒﹒﹒﹒﹒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的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的““念念”“”“虽虽””““去去””的意思要解释出来,尤其是的意思要解释出来,尤其是““去去””在古文中是在古文中是““离开离开””的意思答案:答案:鹦鹉想,这里虽然快乐,却不是我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鹦鹉想,这里虽然快乐,却不是我长久停留的地方,就离开了 3.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读后启示的开放性试题。

      解答时,一这是一道考查读后启示的开放性试题解答时,一定要把物与人联系起来,从人应该学习鹦鹉的哪些优秀品质定要把物与人联系起来,从人应该学习鹦鹉的哪些优秀品质方面入手作答方面入手作答答案(示例):答案(示例):做人要像鹦鹉那样,知恩图报;做人应像山做人要像鹦鹉那样,知恩图报;做人应像山中禽兽一样善待外来者;做人应当行善;善有善报;做事只中禽兽一样善待外来者;做人应当行善;善有善报;做事只要心诚就会成功答出两方面即可)要心诚就会成功答出两方面即可) 4.4.用用““/ /””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时时 邕邕 才才 学学 显显 著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在理解句子的基础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划分,表示时间的上划分,表示时间的““时时””、人名、人名““邕邕””后停顿答案:答案:时时/ /邕邕/ /才学显著才学显著 5.5.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1 1)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 ))((2 2)一坐尽惊)一坐尽惊 (( ))((3 3)其强记默识如此)其强记默识如此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

      解释这些词语,要在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解释这些词语,要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推测其意思,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推测其意思,““奇奇””是意动用法;是意动用法;““一一””和现代汉语中的数词和现代汉语中的数词““一一””差别较大差别较大答案:答案:((1 1)以)以…………为奇为奇 ((2 2)全(满))全(满) ((3 3)记)记﹒﹒﹒﹒﹒﹒ 6.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1)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因因””““使使”“”“背背”“”“然然”“”“精意覃思精意覃思”“”“加加””的正确解释。

      的正确解释答案:答案:((1 1)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2 2)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 7.7.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答)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信息的提取能力根据题干中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信息的提取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在文中摘选概括性词语的提示,在文中摘选概括性词语答案:答案: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8.8.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先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再分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先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再分析蔡邕的言行,然后选取一个角度谈感受或体会析蔡邕的言行,然后选取一个角度谈感受或体会答案(示例):答案(示例):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其他角度的合理答案也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其他角度的合理答案也可)可) 9.9.用用““/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落落 笔笔 辄辄 为为 人人 所所 传传 诵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先了解句意:东坡写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先了解句意:东坡写的诗词,一写好就被人所传诵根据句意,应在诗词,一写好就被人所传诵根据句意,应在““落笔落笔””后停后停顿答案:答案:落笔落笔/ /辄为人所传诵辄为人所传诵 10.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 1)类()类( ))((2 2)是()是( ))((3 3)夸()夸( ))答案:答案:((1 1)像)像 ((2 2)这)这 ((3 3)夸耀(炫耀))夸耀(炫耀) 11.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 12.12.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文段通过写人们对苏轼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文段通过写人们对苏轼文章的反应:文章的反应:““往往以多相夸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觉气索””,从侧面衬托其成就之高从侧面衬托其成就之高答案:答案: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衬托苏东坡的成就之高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衬托苏东坡的成就之高。

      13.13.从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品格的分析欧阳修每看到东坡的本题考查对人物品格的分析欧阳修每看到东坡的一篇新作就高兴一天,而不是嫉贤妒能、心中郁闷,可见心一篇新作就高兴一天,而不是嫉贤妒能、心中郁闷,可见心胸之宽广胸之宽广答案:答案:开阔的胸襟开阔的胸襟 14.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佯:________________((2 2)悔不穷问)悔不穷问 穷:穷: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假装)假装 ((2 2)穷尽)穷尽﹒﹒﹒﹒ 15.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先借助注释读懂全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先借助注释读懂全文,然后联系上下文翻译注意文,然后联系上下文翻译注意““同列同列”“”“诘诘”“”“遂遂””的解的解释答案:答案: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他们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他们 16.16.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读懂原文,从吕蒙正制止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读懂原文,从吕蒙正制止同事的行为和他的语言上谈启示同事的行为和他的语言上谈启示答案:答案:((1 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样宽容大度2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17.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 1)武王示之病)武王示之病 (( ))((2 2)君与知之者谋之)君与知之者谋之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根据平时所掌握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根据平时所掌握的““病病”“”“谋谋””的意思,再联系文意和句意理解的意思,再联系文意和句意理解答案:答案:((1 1)疾病)疾病 ((2 2)计议,商量,谋划)计议,商量,谋划﹒﹒﹒﹒ 18.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将使耳不聪,目不明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联系上下文,特别注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联系上下文,特别注意意““聪聪””的解释,的解释,““聪聪””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聪明聪明””,这里,这里是是““灵敏灵敏””的意思答案:答案:(弄不好反而)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弄不好反而)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看不明 19.19.““君以告扁鹊君以告扁鹊””中,中,““告扁鹊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用自己的话概括)【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做此题,要先根据注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做此题,要先根据注释弄明白全文的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测释弄明白全文的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测““告扁鹊告扁鹊””的具的具体内容答案:答案:““左右左右””认为认为““我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 20.20.扁鹊的话一是针对扁鹊的话一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而言,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

      而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语言的理解扁鹊作为一名医生,本题考查对人物语言的理解扁鹊作为一名医生,第一要务是看病,当然关心治病问题再从他说的第二句话第一要务是看病,当然关心治病问题再从他说的第二句话看出,是就国家大事方面说的看出,是就国家大事方面说的答案:答案:治病治病 治国治国 21.2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A.以语使以语使 (告诉)(告诉)B.B.讶其文讶其文 (感到惊讶)(感到惊讶)C.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做法)(做法)D.D.使乃优遇之使乃优遇之 (他,指刘宣)(他,指刘宣)【解析【解析】】选选C C作作””应解释为应解释为““作品作品””﹒﹒﹒﹒﹒﹒﹒﹒ 22.22.翻译下面句子翻译下面句子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这里省略了主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这里省略了主语,语,““厩中厩中””前省略了介词前省略了介词““于于””,,““使使””指指““卫使卫使””答案:答案:(刘宣)白天晚上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白天晚上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23.23.分别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这分别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这三个人物三个人物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刘宣,可从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刘宣,可从标题中得出;卫使最大的举动是标题中得出;卫使最大的举动是““优遇之优遇之””,故为,故为““爱惜人爱惜人才才””;刘铉,能从文章中判断此人;刘铉,能从文章中判断此人““必山林老儒之作必山林老儒之作””,足,足见其见其““慧眼识才慧眼识才””。

      答案:答案:刘宣:苦读成才;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刘宣:苦读成才;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24.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 1)方得一车)方得一车 (( ))((2 2)以其贵故)以其贵故 (( ))((3 3)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 ))答案:答案:((1 1)才)才 ((2 2)因为)因为 ((3 3)这样)这样﹒﹒﹒﹒﹒﹒ 25.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联系上下文,注意重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联系上下文,注意重点词语点词语““即即”“”“诣诣”“”“直直””的意思,其中的意思,其中““直直””为通假字为通假字答案:答案: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26.26.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这是一道感悟启示题要联系文章内容,紧扣文章这是一道感悟启示题要联系文章内容,紧扣文章主旨主旨————批评了急于求成、见异思迁的做法作答批评了急于求成、见异思迁的做法作答答案:答案: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意思对即可)心意思对即可) 27.2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解析】】选选C CA A项中项中““若若””分别解释为分别解释为““像像””和和““你你””;;B B项中项中““使使””分别解释为分别解释为““派派”“”“假使假使””;;D D项中项中““遗遗””分别分别解释为解释为““丢失的东西丢失的东西””和和““给予给予””。

      28.2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1)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魏惠王惭,不怿而去魏惠王惭,不怿而去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我所认为的宝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样我所认为的宝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样2 2)魏王十分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魏王十分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 29.29.请用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吾吾 臣臣 有有 朌朌 子子 者者 使使 守守 高高 唐唐 则则 赵赵 人人 不不 敢敢 东东 渔渔 于于 河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虚词本题考查断句文言虚词““者者”“”“则则””是断句的标是断句的标识,断开后,诵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句意是否完整。

      识,断开后,诵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句意是否完整答案:答案:吾臣有朌子者吾臣有朌子者/ /使守高唐使守高唐/ /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30.30.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的理解有什么不同?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疏通文意后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疏通文意后分析,魏王认为夜明珠之类的东西就是宝物,而齐威王把人才当做魏王认为夜明珠之类的东西就是宝物,而齐威王把人才当做宝物答案:答案:魏王:宝物(或答宝珠、有宝珠的车亦可);威王:魏王:宝物(或答宝珠、有宝珠的车亦可);威王:人才(或答贤臣)(答全具体人名亦可)人才(或答贤臣)(答全具体人名亦可) 31.3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标出来书书 之之 寡寡 人人 不不 肖肖 好好 为为 大大 室室 香香 子子 止止 寡寡 人人 也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

      首先应理解其意思,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首先应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划分停顿之处后根据意思划分停顿之处答案:答案:书之书之/ /寡人不肖寡人不肖/ /好为大室好为大室/ /香子止寡人也香子止寡人也 32.3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中““释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中““释释””的解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最恰当的一项( ))A.A.放下,放弃放下,放弃 B.B.消融,融化消融,融化C.C.排解,解除排解,解除 D.D.指佛教或僧人指佛教或僧人E.E.喜悦喜悦【解析【解析】】选选A A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释释””的意思应为的意思应为““放弃放弃”” 33.3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重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重点句点句““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三年而未能成三年而未能成””思考作答思考作答答案:答案: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34.3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言行分析答案:答案: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35.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A.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B.B.其里之富人见之其里之富人见之C.C.贫人见之贫人见之D.D.挈妻子而去之走挈妻子而去之走【解析【解析】】选选B B。

      A A、、C C、、D D三项中的三项中的““之之””均是代词,她均是代词,她B B项项中的中的““之之””是助词,的是助词,的﹒﹒﹒﹒﹒﹒﹒﹒ 36.36.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彼知膑美,而不知膑之所以美彼知膑美,而不知膑之所以美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通假字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通假字““膑膑””同同““颦颦””,皱眉头,还要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皱眉头,还要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答案:答案:(这个丑女)只知道皱着眉头的样子美,却不知道为(这个丑女)只知道皱着眉头的样子美,却不知道为什么皱眉的样子美什么皱眉的样子美 37.37.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述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述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回答问题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回答问题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总结中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总结中心————丑女效颦反而更丑,丑女效颦反而更丑,可见胡乱、机械地仿效他人是不行的可见胡乱、机械地仿效他人是不行的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不要胡乱、机械地仿效别人,遇事要多动脑不要胡乱、机械地仿效别人,遇事要多动脑思考 8.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1)因谒公)因谒公 (( ))((2 2)觉饥甚而不敢去)觉饥甚而不敢去 (( ))((3 3)旁置菜羹而已)旁置菜羹而已 (( ))((4 4)公取自食之)公取自食之 (( ))答案:答案:((1 1)拜见、拜访)拜见、拜访 ((2 2)离开)离开 ((3 3)放、摆)放、摆 ((4 4)吃)吃﹒﹒﹒﹒﹒﹒﹒﹒ 39.3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A.方命坐方命坐 (才)(才)B.B.萧氏子颇骄纵萧氏子颇骄纵 (很、非常)(很、非常)C.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只)(只)D.D.其人愧甚而退其人愧甚而退 (但是)(但是)【解析【解析】】选选D D。

      此处此处““而而””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 40.4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注意重点词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注意重点词““果蔬果蔬””““具具”“”“其其”“”“怪怪””的意思答案:答案: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41.41.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通过王安石的行为进行分析,如上,通过王安石的行为进行分析,如““公取自食之公取自食之””等。

      等答案:答案: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A.高祖责其后服高祖责其后服 (降服)(降服)B.B.万夫敛手万夫敛手 (收)(收)C.C.陛下废万机陛下废万机 (废除)(废除)D.D.诚非所宜诚非所宜 (应当)(应当)【解析【解析】】选C这里的选C这里的““废废””应解释为应解释为““失去、错过失去、错过””﹒﹒﹒﹒﹒﹒﹒﹒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A.遂笑而释之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B.B.今因隋之侈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无案牍之劳形C.C.实谓惩其奢淫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既克,公问其故D.D.今于隋宫之内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于槽枥之间【解析【解析】】选B、D。

      选B、DB B项中的项中的““之之””均无实义,只起舒缓语均无实义,只起舒缓语气的作用;D项中的气的作用;D项中的““于于””均为均为““在在””的意思A A项中的项中的““而而””分别表修饰、并列关系;分别表修饰、并列关系;C C项中的项中的““其其””分别是分别是““他的他的”“”“其中的其中的””意思﹒﹒﹒﹒﹒﹒﹒﹒﹒﹒﹒﹒﹒﹒﹒﹒ 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1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几个重点词的意思和句子的语气句(几个重点词的意思和句子的语气句(1 1)中注意)中注意““为臣私为臣私计计””的意思;句(的意思;句(2 2)中注意)中注意““作作”“”“雕丽雕丽”“”“若若”“”“是是””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疑问语气同时还要注意疑问语气答案:答案:(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4.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分析第二段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分析第二段中苏世长的两句话,可看出他的耿直、敢于直谏、无畏的特中苏世长的两句话,可看出他的耿直、敢于直谏、无畏的特点。

      点答案:答案: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5.5.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百川灌河百川灌河 河:这里指黄河河:这里指黄河B. B. 河伯欣然自喜河伯欣然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欣然:高兴的样子C. C. 不见水端不见水端 端:端来端:端来D. D. 闻道百闻道百 闻:听说,知道闻:听说,知道【解析【解析】】选选C C端端””是是““尽头、边际尽头、边际””的意思﹒﹒﹒﹒﹒﹒﹒﹒﹒﹒ 6.6.对下面加点的对下面加点的““之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之:的之:的B.B.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之:的之:的C.C.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之:他,指浑沌之:他,指浑沌D.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之:她,指淑女之:她,指淑女【解析【解析】】选选B B。

      此处的此处的““之之””指他们﹒﹒﹒﹒﹒﹒﹒﹒ 7.7.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A.不辩牛马不辩牛马 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B.B.我之谓也我之谓也 译文:说的就是我啊译文:说的就是我啊C.C.少仲尼之闻少仲尼之闻 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D.D.大方之家大方之家 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解析【解析】】选选D D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8.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B.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C.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都在设喻解析【解析】】选选C C文中的河伯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并没文中的河伯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并没表现出谦虚、勇于进取的品格表现出谦虚、勇于进取的品格 9.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 1)务令忠厚)务令忠厚 令:令:______________((2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适:适:______________((3 3)若吾儿坐食好物)若吾儿坐食好物 食:食: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让、使)让、使 ((2 2)适合)适合 ((3 3)吃)吃﹒﹒﹒﹒﹒﹒ 10.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是( ))A.A.岂有不爱之理岂有不爱之理B.B.驱其残忍之性驱其残忍之性C.C.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D.D.辍耕之垄上辍耕之垄上【解析【解析】】选选D D。

      A A、、B B、、C C三项中的三项中的““之之””均为均为““的的””;;D D项中项中的的““之之””为为““去,往去,往””的意思﹒﹒﹒﹒﹒﹒﹒﹒ 11.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怜怜”“”“无可如无可如何何”“”“使使”“”“去去”“”“岂岂””的意思答案:答案: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挖肉(的痛苦)吗?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挖肉(的痛苦)吗? 12.12.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作者对弟弟的嘱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作者对弟弟的嘱托中,抓重点句子揣摩其意图中,抓重点句子揣摩其意图答案:答案: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合即可) 13.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解析】】选选A A此项““或或””均为均为““有时有时””的意思B B项项““殆殆””分别为分别为““恐怕恐怕”“”“有害有害””的意思;的意思;C C项项““故故””分别为分别为““旧的旧的”“”“所以所以””的意思;的意思;D D项项““恶恶””分别为分别为““丑怪丑怪”“”“憎恶憎恶””的的意思 14.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解析】】选选B BB B项项““以以””均为均为““凭、靠凭、靠””的意思A A项项““之之””分别为分别为““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性””;;C C项项““于于””分别为分别为““在在”“”“把把””;;D D项分别为项分别为““他他”“”“加强反问语气加强反问语气””。

      15.1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B.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C.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治昏惰”“”“疗贪疗贪”“”“已佞已佞”“”“治怯治怯”“”“疗恶疾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D.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解析【解析】】选选B B 医生只是在使用了多年、被舵工手上出的汗医生只是在使用了多年、被舵工手上出的汗水浸透了的船舵把柄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来。

      并没用到舵公水浸透了的船舵把柄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来并没用到舵公的牙、手的牙、手 16.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 1)居家恒服布衣)居家恒服布衣 (( ))((2 2)实勉我也)实勉我也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应结合具体语句,再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应结合具体语句,再根据平时所掌握的根据平时所掌握的““居居”“”“实实””的意思推测的意思推测答案:答案:((1 1)日常,居家,在家时)日常,居家,在家时 ((2 2)其实)其实﹒﹒﹒﹒ 17.17.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B.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C.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解析【解析】】选选A A再再””是是““多次多次””的意思愠色愠色””指生气指生气的表情故的表情故A A正确 18.18.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用原文语句回答)【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寻找寻找““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的原因的句子的原因的句子答案:答案:《《诗本音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卷二稿再为鼠啮 19.19.““鼠啮我稿,实勉我也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表现了顾亭林____________的心态;的心态;““五易其稿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态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先理解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先理解““五易其稿五易其稿””的意思,即五次修改文章,再分析其心态的意思,即五次修改文章,再分析其心态答案:答案:豁达豁达 勤奋好学勤奋好学 20.2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A.斥逐之斥逐之 (追赶)(追赶)B.B.富人病且死富人病且死 (将要)(将要)C.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多么)(多么)D.D.不复有故态不复有故态 (原来的)(原来的)【解析【解析】】选选A A逐逐””的意思是的意思是““赶走赶走””﹒﹒﹒﹒﹒﹒﹒﹒ 21.21.下列句中加点的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以””与例句中的与例句中的““以以””用法相同的一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项是(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A.何以战何以战B.B.不以物喜不以物喜C.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D.以塞忠谏之路以塞忠谏之路【解析【解析】】选选C C。

      例句和例句和C C项中的项中的““以以””均解释为均解释为““把把””A A项项中中““以以””解释为解释为““凭、靠凭、靠””;;B B项中的项中的““以以””解释为解释为““因为因为””;;D D项中的项中的““以以””解释为解释为““以致以致””﹒﹒﹒﹒﹒﹒﹒﹒﹒﹒ 22.22.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B.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C.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D.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解析【解析】】选选A A文中说张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了后事文中说张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了后事 23.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信:______________((2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图:______________((3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之:______________((4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而: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诚实)诚实 ((2 2)料想)料想 ((3 3)用于主谓之间,取)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 4)然后,表顺接)然后,表顺接﹒﹒﹒﹒﹒﹒﹒﹒ 24.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2 2)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5.25.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掌握。

      根据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和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掌握根据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和平时对成语的掌握回答即可平时对成语的掌握回答即可答案:答案:见贤思齐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任重道远 成成人之美(任选三个即可)人之美(任选三个即可) 26.26.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谈谈对你的启示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根据对语句的理解,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根据对语句的理解,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答案(示例):““其恕乎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不要强人所难 27.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顾野有麦场B.B.乃建奇策乃建奇策/ /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C.C.身使孙权身使孙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D.江南悉平江南悉平/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解析【解析】】选选D DA.A.拜访拜访/ /往旁边看;往旁边看;B.B.计谋计谋/ /用鞭子用鞭子打;打;C.C.出使出使/ /与与““如如””连用表假使连用表假使﹒﹒﹒﹒﹒﹒ ﹒﹒﹒﹒﹒﹒﹒﹒﹒﹒ 28.28.用用““/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备备 得得 用用 与与 武武 帝帝 交交 战战 大大 破破 其其 军军 乘乘 胜胜 克克 捷答案:答案: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大破其军大破其军/ /乘胜克捷乘胜克捷 29.2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句(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句(1 1)中注意)中注意““躬躬”“”“闻达闻达””的意思,属于介宾后置句句(的意思,属于介宾后置句句(2 2)中注意)中注意““既既”“”“足足”“”“以以…………为为…………””的意思答案:答案:((1 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2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30.30.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抓住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答案:答案:①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用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31.3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 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适:______________((2 2)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又出示谕闺城户口 谕:谕: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应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应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解释答案:答案:((1 1)恰好)恰好 ((2 2)告知)告知﹒﹒﹒﹒ 32.32.将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将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标出来,全都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恰当的一项是( ))A.A.盖恐次日大搜盖恐次日大搜| |急于移置而物多急于移置而物多| |难携故密着难携故密着| |而屡出之也。

      而屡出之也B.B.盖恐次日盖恐次日| |大搜急于移置大搜急于移置| |而物多难携故而物多难携故| |密着而屡出之也密着而屡出之也 C.C.盖恐次日大搜盖恐次日大搜| |急于移置急于移置| |而物多难携而物多难携| |故密着而屡出之也故密着而屡出之也D.D.盖恐次日大搜急盖恐次日大搜急| |于移置而物多于移置而物多| |难携故密着难携故密着| |而屡出之也而屡出之也解析【解析】】选选C C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可根据意思标出可根据意思标出 33.3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真盗””??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内容,根据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故密着而屡出之也故密着而屡出之也””总结答案:答案: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34.3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1 1)盗贼:)盗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于成龙:)于成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抓住盗贼转移赃物的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抓住盗贼转移赃物的手段,于成龙所采用的破案形式及言行理解总结手段,于成龙所采用的破案形式及言行理解总结答案:答案:((1 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2 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 35.35.根据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①①友人来过(友人来过( ))A.A.走过,经过走过,经过 B.B.胜过,超越胜过,超越 C.C.错误,过失错误,过失 D.D.访,探望访,探望②②逾年而事暴(逾年而事暴( ))A.A.暴露,显露暴露,显露 B.B.凶恶残酷的凶恶残酷的C.C.突然突然 D.D.欺凌,损害欺凌,损害【解析【解析】】①①选选D D②②选选A A根据具体语境,使用根据具体语境,使用““代入法代入法””选选择答案﹒﹒﹒﹒﹒﹒ 36.36.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与之绝。

      例句:遂与之绝A.A.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B.B.乃入见C.C.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斯人,吾谁与归?D.D.行者休于树行者休于树解析【解析】】选选B B例句和B B项都是一般的陈述句而项都是一般的陈述句而A A、、C C、、D D三三项都是倒装句项都是倒装句 37.3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固固””是是““本来本来””的的意思,意思,““窃窃””是是““偷偷””的意思,的意思,““履履””指鞋子答案:答案: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8.38.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生活体验加以评价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从友人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从友人““吾不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中,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特点作评价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特点作评价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答案:答案: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如果我们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如果我们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