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拼音的来历.docx
2页汉语拼音的来历Origin of Chinese Pinyin (reprint 再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 “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 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 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 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 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1955年10月15 日,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 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 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 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1956年1月20 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
他说,“关 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 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 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 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 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 ”(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在中国制定拼音 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 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 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 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 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 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 月提出《修正草案》, 11 月 1 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 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 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 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 统一规范的报告》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 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ISO7098-1982《汉 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未来的改革方向是汉字拼音化1951年,毛泽东曾经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改 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在我国的学者中,还有一些公开主张“双文 制"(digraphia)的人,例如,周有光就主张实行"“two-script system”(文字双轨制),冯志伟 提岀首先在计算机通信中实行“文字双轨制”,认为文字书写方式的改革应该先从信息科学做 起来政府对于这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并不干涉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的自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受到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该学会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导 和研究“拼音化”问题。
我国政府这样宽松的政策,为“双文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 于双文制的想法,早在清朝末年的汉语拼音运动中就产生了,后来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关 心这个问题郭沫若曾经说过:“我们可以预想到必然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让汉字和新 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文字的逐渐推广中而让汉字在大多数人民的日用中逐渐归于隐 退,汉字的归于隐退,是不是就完全废弃了呢?并不是!将来,永远的将来,都会有一部分 学者来认真研究汉字,认识汉字,也就跟我们今天有一部分学者在认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一 样茅盾说得更明白,他说:“我希望,至少我们的孙儿孙女这一代能够两条腿走路,既 能用汉字写,也能用拼音字母写,听报告作笔记,用拼音字母写,会比汉字写得快如果可 能,还能用上拼音字母的扛字机这样该是多么幸福呢!我并不幻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 以废除汉字(方块字);然而即使在百年之内或在百年之后还要用汉字,让我们的子孙的一 代能用'两条腿走路'又有什么不好呢? ”郭沫若和茅盾生活的那个时代,计算机还没有普及, 他们大约也没有使用过微型计算机,更没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去访问互联网的网络、在网络上 自由地漫游,但是,他们当时就已经慧眼独具地看到了双文制的好处,如果他们今天还健在, 一定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在计算机通信中首先实行双文制的建议。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的日子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 十八条规定,学好汉语拼音,用好汉语拼音,让汉语拼音在信息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汉语 拼音化进程急刹车 80 年代中期,为了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势,我国在拼音化的 政策上做了调整1986年1月,当时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导牛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报 告《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指出:“关于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应该强调,《汉语拼 音方案》是国家指定公布的法定标准它的制定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公布之后已经在国内外 广泛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一个科学实用的方案,我们 应当努力推行,而不应当另起炉灶;要想用其它方案来取代,事实上难于办到继续推行《汉 语拼音方案》,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今后要继续加强拼音教学,逐步扩大《汉语 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并研究、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如汉语拼音的同音字和同音词的 区分,汉语拼音正词法的标准,汉语拼音技术应用中的标调法等 刘导生的报告完全没有 提毛泽东指示的“拼音化方向”,只是谈到扩大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这意味着,我国政府放 弃了毛泽东提出的“拼音化方向”的政策,汉语拼音不再被看作文字,而只是被看作是一种辅 助汉字的工具。
反切,训读比如《通鉴》以及史书的注释都是这样的补充: 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 古人因为没有拼 音文字,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的音第一个字(反切上字)注声母,第二个字(反切下字) 注韵母和声调例如:酒子酉切子声母为精母,酉韵母为有韵,声调为上声,故酒精声酉韵上声因为古 代的发音和现代的不一样,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把当时的反切发音出来 汉语本来的注音方 式是“读如某字“,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 隋??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