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宋、辽、金士人画.doc
17页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一):宋、辽、金士人画一、宋代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在两宋,有着过去时代少有的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三支庞大的队伍,他们既相互独立,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宋代绘画艺术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创作题材上,更多关心现实生活尤其是平民生活,表现城市生活尤其是市民生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杰出代表,即使是宗教壁画,也更多的重视生活素材和展示热闹场面,是这一时期宗教美术中值得注意的现象,应该说画家们萌生了一种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倾向其中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从唐代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绘因战乱和复杂的民族关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绘画非常流行,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忧患意识绘画中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在深入自然,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创造了以不同的笔法去表现不同的山石树木的方法,使得名家辈出,风格多姿多彩。
南宋山水画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展,在追求表现内容的单纯完整,形象上的鲜明突出,表现手法上的精炼有力等方面又有新创造;宋代花鸟画家极注重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并为此而养花养鸟画花果草木,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先,务求生动逼真因而评画者视画中猫之瞳孔为竖线而指出《牡丹狸猫图》系画正午景候,及赵佶对孔雀升墩必先举左足的论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实合理;宋代绘画分科更加细致、专门宋徽宗时期办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 6 科《宣和画谱》著录藏画,则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 10 门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画继》辑录画家时,则分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 8 类这些现象反映了绘画表现范围的扩大和题材分工的细致、深入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类型类型:人物画包括上述的佛道、人物、仙佛鬼神、人物传写等门类宋代人物画尤其是释道人物画与山水花鸟画相比,仍然是创作的主体其大画面之作,虽不能与唐代相比,但也主要反映在这类题材之中宋代统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观,道释壁画虽缺乏唐代那样宏伟的气势,但仍然保持了相当规模。
如东京大相国寺、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五岳观、宝祐宫及南宋临安的显应观、西太一宫、五圣庙等壁画大都出自画院名家手笔真宗时为建玉清昭应宫,招募天下画工,应试者逾 3000 人,徽宗时建五岳观,大集天下名手,应诏者达数百人,可见其人才之众但是,宋代宗教画中出现一种鲜明的世俗化倾向画家多以以热闹的场面、有趣的情节吸引观众,道教画中创造了的许多神话形象,不少是凭借现实人物形象画成一批释画家如王瓘、孙梦卿、武宗元等则主要承袭吴道子画派吴道子绘画不重工笔而强调随意挥洒,动态感强,笔锋昂扬剧烈而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很适合表现虚无的佛道鬼神苏轼曾在雷雨之际想象吴道子描绘的降魔图,就是典型的一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作为壁画粉本小样,可以看出当时人物画的水平宋代随着江南的开发和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城市经济也呈现空前的繁荣,出现了一批以手工业者和小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农村小农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队伍的扩大作为服务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自然不会无视这个新兴阶层的存在,开始出现为他们服务的话本、参军戏等戏剧和小说,绘画自然也不会例外,在创作题材上,宋代绘画在承续隋唐五代描绘僧道、仕女、圣贤和贵族生活之外,市民、商旅、农家、渔户、村医、货郎、优伶开始成为众多作家的创作题材。
如王居正《纺车图》、阎次平《牧牛图》、高元亨《从驾两军角抵戏场图》、苏汉臣的《货郎图》、李嵩的《村医图》、《杂剧人物图》、《村牧图》等相传著名的人物画家许道宁“喜画市井往来者”在长安时,凡见到相貌怪异或丑陋者,必图其肖像悬挂于茶楼酒肆之中以致招到被画着的怒打这也反映了宋代画家审美对象和审美趣味的改变描绘贵族文人生活的绘画仍然流行,产生一种带有情节的肖像性绘画,如《西园雅集图》、《听琴图》、《华灯侍宴图》、《春游图》、《宫戏图》、《梧荫清暇图》、《联吟图》等邓椿在《画继》中介绍画院画家所绘的《宫戏图》时说:“画一殿廊,金碧辉耀,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榧、栗、榛、芡之属,一一可辨”宋代由于边患不断,反映边塞征战和描绘少数民族生活,在两宋成为画家们关注和乐于表现的专门题材,如肖照《中兴瑞应图》共十二幅,描绘宋高宗赵构从诞生到即位的传记式绘画其中有两幅就是记述赵构与金国的关系:一是 1126 年康王赵构奉使北上求和至磁州,被民众拦阻并击杀主和派王云;另一是赵构在靖康之变逃亡过程中为金兵追赶,被民妇掩护下脱险的故事,表现当时民众的抗金决心,也表现了画家的爱国之情。
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画刘琦、韩世忠、张浚、岳飞等抗金名将肖象,当为孝宗时为岳飞恢复名誉后所绘,起着警顽起懦、鼓舞抗战士气的战斗作用《骑士猎归图》则表现少数民族猎打猎归来的情景画中人物情态和景物,表名画家对边地和少数民族生活习性已相当熟悉宋代甚至已出现少数民族画家,如金朝张氏和宫素然等至于李嵩画的宋江三十六人像,更是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和民间故事,直接讴歌的民众的反抗精神两宋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人物画家,如王霭、石格、高元亨、句龙爽、李公麟、晁补之、苏汉臣、李嵩、梁楷及宋末的龚开等,都能自立新意,有所创新尤其是李公麟的白描画法,贡献巨大南宋梁楷、法常等开始创作写意人物画梁楷山是东东平人,南渡后流寓钱塘宁宗嘉泰间为画院待诏,宁宗赵扩赐金带而不受,挂于院中,拂袖而去他的《李白行吟图》用级为简练的笔触勾绘出诗人李白潇洒超脱的性格,《泼墨仙人》则运用粗阔豪放的笔势,浓淡的水墨大片涂抹画出仙人的颠狂醉态,在人物画艺术手法上是一种大胆的变格,是梁楷在人物画上的重大贡献; 法常(牧溪)《观音像》用笔简淡,而更能表现观音圣洁宋代人物画比前一时期有所提高,不仅表现在技艺上的进步,还在于人物内心的刻画的进一步深化。
郭若虚在《图画闻见志》中批评说:“今之画者,但贵其姱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可见那些不重视内心刻画的媚俗之作在理论上已遭到唾弃宋代无绘画落款的《联吟图》、《梧荫清暇图》、《孟尝君鸡鸣图》、《折槛图》、《骑士猎归图》等,都着重画中主要人物性格的表达,即所谓“写心为难”《折槛图》上对朱云倔强性格的描绘,不是停留在攀槛的形体动作上,尤其注重“须眉神色微妙变化”;《骑士猎归图》画一人一马马因猎归,显出倦态,垂着头在喘粗气;骑士则在聚精会神地检查他的羽箭这种运用对比的手法及对人物情态的描绘,达到了用笔骨梗又“极妙参神”的境地历史故事画宋代的一些历史题材绘画不仅带有故事性,而且更带有现实针对性,曲折地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边患的态度,表达出一种民族意识和对两宋上层一味屈膝求和、苟且偷安的不满,如李唐《采薇图》选取殷商亡国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入首阳山采薇,宁肯饿死坚决不与周朝合作的故事,来咏歌一种气节和操守,批判靖康之变后降金的大臣:“意在箴规,表夷齐之不周者,为南渡降臣发也图中,伯夷、叔齐须发蓬松、目光坚定、表情刚毅的造象,以及兄弟二人的谈笑风生,皆形象地表现了不怕恶劣环境而誓死坚守节操的决心。
《朱云折槛图》、《袁盎却坐图》、《陈元达锁谏图》则表现忠与奸之间的斗争,鼓励犯颜直谏,反对阿谀奉迎,这无疑是通过历史故事,对北宋的边政和南渡初期的和战之争提供历史借鉴,和表明画家对此的态度《折槛图》取材于西汉成帝时朱云与权臣张禹之间的斗争,作品表现了发生在殿堂上的冲突,通过目光逼视,刻划朱云不怕权势和张禹心怀叵测的精神状态,具有相当的震慑作用据传是刘松年的《便桥见虜图》,表现唐太宗机智镇定地在渭水上与进犯长安的突厥首领会盟,用策略解除威胁的故事,亦是借历史讽喻时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反映历史上外族入侵、又因汉族政权统治阶级无能,而使人民遭受痛苦的历史故事画,如《文姬归汉图》、《明妃出塞图》等在宋代也非常流行,就像当时民间的讲史话本一样,表现了鲜明的爱国感情和忧患意识其中《文姬归汉》被反复描绘,表现外族侵扰中妇女的悲惨命运,流落异乡的痛苦及离合悲欢的遭遇多数作品画文姬辞胡归汉与左贤王分别时掩面而泣,南宋陈居中所画的《文姬归汉》,则表现在举行告别仪式时她心情的压抑,以及儿女不顾一切扑向蔡文姬的情节,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在这类历史故事绘画中,自然也有借古颂今之作,如李唐《晋文公复国图》,通过春秋时晋国重耳流亡十九年终于回国建立政权的故事,歌颂赵构涉险重重,建立了南宋政权;肖照《光武渡河图》也意在歌颂赵构建立南宋就像刘秀建立东汉的“光武中兴”,因为高宗即位时曾以光武、重耳自命,宫廷画家通过历史故事的隐喻来颂圣。
《望贤迎驾图》画唐代安史之乱平定后,肃宗在望贤驿迎接唐玄宗的故事,亦是借古咏歌南宋中兴,画中人物刻划也非常生动传神社会风俗画这是宋代新出现的画类,也更能反映出时代特色北宋末到南宋初,以燕文贵、武宗元、张择端、李嵩、李唐、苏汉臣等为代表,一大批反映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社会生活和情趣爱好的风俗画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一些画家往往深入城市的街头巷尾,捕捉现实生活,表现民间趣味这类风俗画的题村相当广泛,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市街,城郭、茶馆酒肆、婴戏、贩夫、车马、航运等,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苏汉臣《秋庭戏婴图》、燕文贵《七夕夜市图》、《舶船渡海图》,无名氏《江天楼阁图》等《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东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风光,形象地展现了中古城市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情景汴河是当时京城南北交通枢纽,作者把汴河两岸这个城乡结合点作为描绘中心,拓展了画中社会生活的广度,更显示出汴梁的繁华;而选择清明时节,则凸现了市井民风画面上有市街上的各种商业活动、手工业活动、河上的漕运活动、各类人的游览活动等除了酒楼、药铺等大型店铺外,还有香铺、弓店,处于十字路口小茶铺或酒铺,还有门前挂着“解”字招牌的当铺,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有卖花的、算命的以及各种摊贩等这种长卷构图、富有戏剧性的情节的选择及引人入胜的生活细节描写,显示了作者掌控画面,使之具有疏疏密密富有节奏感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熟悉。
《西湖争标图》则描绘汴梁城西金明池在清明时节进行龙舟比赛的盛况北宋灭亡后,汴京作为故国的象征,曾反复为南宋、元作家画家咏歌,作为不忘家乡故国一种民族意识的表达,诗词如李清照、辛弃疾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和《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咏歌汴京元宵之夜;文史笔记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是绘画方面的代表之作燕文贵《七夕夜市图》摹写汴京繁华景象,亦颇为精备其《舶船渡海图》,描绘商旅的海上贸易的险阻,在不足盈尺的画面上,风波浩荡,岛屿相望,有咫尺千里之势,其中樯、帆、槔、橹无不具备,舟人指呼奋踊之状,又神情毕肖,表现出画家的高超的构图布局能力和细致工巧的技法商业的发展,流动商贩的出现,《货郎图》一类题材也不断出现在画家的笔下:苏汉臣的货郎图带有富丽的贵族气息,李嵩的《货郎图》更生动地画出农村妇孺为货郎到来所引起的兴奋和欢快心情风俗画中还有类题材是“婴儿画”婴儿天真健康活泼,为观赏者喜爱汴梁有专画婴儿的“杜孩儿”,另一画家刘宗道则擅长“照盆婴儿”,他的学生苏汉臣则更以此驰名苏汉臣《婴戏图》、《秋庭戏婴图》、《百子嬉春图》描绘孩童的天真游戏,图式优美生动宋代还出现一些描绘城市民俗、适合年节装饰的绘画,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