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分析.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379533748
  • 上传时间:2024-01-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分析 1引言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中国语境下的治理内涵与治理思路日益清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下,政界与学界开始思考本领域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许多学者利用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研究推动通过文献回顾,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公共文化治理等成为学者思考文化与治理耦合性关系最多的研究主题,而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则是具备前沿性与现实性较高的研究内容,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研究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进入学术界视野 2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现状及治理概况 公共数字文化首先在存在形式上实现了数字文化与纸本文化等实体文化的区别,同时用公益性、公共性规范了数字文化的边界,赋予其内涵,最终通过公共服务实现其价值,从而使公共数字文化这一概念成立 2.1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现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上来说,公共数字文化指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的能被公平获取、公共利用的具有公益性、数字性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的总和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机构、文化事业单位,小部分产生于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

      狭义上的公共数字文化是指,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点工程为基础,打造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构建的互联互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过程中产生和实现的文化形态,通称之为公共数字文化虽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格局宏观,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1)作为承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体工作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3172所,文化馆3338所[1]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机构主要承担资源整合、服务推广、巩固公共数字文化基础设施等功能2)积极的智库支持目前,全国共建有包括北京大学和上海市图书馆等在内的6个国家公共文化研究基地2021年12月“大数据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会上发布《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大数据应用研究》报告2021与2021年底,公共数字文化研讨会分别在上海图书馆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召开,会议主题分别为“共话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方向及对策”以及“智慧时代的公共文化空间服务”3)从三大数字文化工程到国家公共文化云在三大惠民数字文化工程中文化共享工程承担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主要任务,截至2021年底,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累积达到532tb。

      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量达到459tb,累计立项724个,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投入约9亿元[2]文化共享工程现有六级服务网络和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构成了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基础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推出具有标志性意义,成为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总平台、主阵地,于2021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期间开通4)从2021年到2021年我国出台的公共文化政策中涉及公共数字文化内容的达42项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与《“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起到了阶段性的纲领作用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与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先后出台,使公共数字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身份认识与目标规划,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从标准化、管理化走向法制化、治理化 2.2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困境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研究中,国外并没有完全对应于公共数字文化的概念[3]各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文化建设上各有特点美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主要来自市场,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成为数字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项目合作来实现数字文化的建设与服务法国采用“政府主导型”文化治理模式,文化的财政投入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确保公共财政支出效益。

      而英国在文化事务管理中一直保持“一臂之距”,使用中介机构独立承担文化财政的投入与分配问题,通过分权使政府与民间保持一种间接的关系,用新的治理主体来分担政府的工作[4]各国不同的文化治理的模式取决于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的差别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概念孕育于国家“十二五”规划设计,之后实现了快速度发展2021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为208.62亿元,其中51.57亿元用于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机构的建设;130.06亿用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5]我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以国家项目为基础,国家数字网络为支撑,国家与地方共建,承担了公共文化服务、全民素质提升、文化扶贫等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国家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转变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1)资源与需求的矛盾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之间长期缺乏统筹规划,影响资源的有效聚拢,这成为公共数字文化发展中的核心难题资源提供与公众文化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同时因为缺乏互通互联机制,改善进程缓慢2)给予与接受的矛盾公共数字文化的文化福利角色,使得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处于政府包办的旧习中,建设趋于行政化,投入导向指向政绩,这种自上而下的服务方式,容易形成统一的服务制式,很难满足民众的个体个性化需求与整体广泛性需求,最终会影响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接受度及服务效果。

      3)实效与评估的矛盾公共文化服务很容易落入追求名义上的无差别供给统计意义上的文化服务设施忽略了文化复杂性、族群异质性、地方差异和个体多样性,相应地,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设置空置、项目遇冷的情况[6]而评估过程中缺乏全国性行业性的基本规范,形式也为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加之,公共数字文化不作为传统文化形态而被人们所熟知,社会认知度低,价值估量难,导致评估效果易失实、偏颇,无法展现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真实水平以上三类矛盾的存在及其不良影响,使得近年来的学界开始探讨用治理的理念来统筹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改变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格局 2.3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前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将治理核心理论与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形态对接寻找治理理论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帮助存在两种认识,第一,是公共数字文化领域内通过治理,发展公共数字文化的内在需要;第二,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文化治理及治理能力在公共数字文化领域的延伸表现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基于第一种解释,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是指“通过对公共数字文化的制度治理以及各项业务的内容治理,是公共数字文化事业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7]。

      基于第二种研究思路的学者认为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不仅要实现对数字文化内容的治理,更强调宏观性和战略性,发挥数字时代优化社会环境的职能,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促进国家治理”[8]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理论中,多中心治理、协同治理、整体治理具有代表性多中心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形成政府与社会主体平等合作的网格结构协同治理的研究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数字协同,通过数字传播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运用,而打破政府传统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一种变革,可以有效提高行政绩效水平[9]而传统文化管理模式中的服务碎片化和分散化、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整体性治理研究的基础[10]目前,公共数字文化的治理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可知的治理实务有几种形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化合作业务外包与服务推广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社会化合作程度较高的两类,国家数字文化网、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网站建设、资源数字化加工过程中都与市场企业进行了程度不等的业务合作法人治理结构2021年9月,文化部颁布了包括南京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在内的10家国家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名单2021年国家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计划分两步走,到2021年,市(地)级以上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目前国家鼓励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2021年发布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中,首条明确“公益性数字文化产品的制作与传播”为购买内容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这一形式,不仅改变了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社会组织,与市场等多种基本关系,而且重构了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主体的结构关系 3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理论解释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属于国家治理体系,具体而言是在文化治理范畴之内,其理论支撑、实践路径都根源于国家治理及文化治理之中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研究是以文化治理为研究基础,加上技术思辨,形成了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研究思路 3.1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应用层面来讲,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是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研究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与成果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作为一套综合系统,可以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来进行简单解构,他们之间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治理体系是实施治理的基础,而治理能力是实现治理的保障因此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需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研究;第二,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研究;第三,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是按照“设施——资源——服务”来构建的系统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是形成高效科学治理能力的基础,治理能力的表现是治理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体现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整体功能体现,也是治理体系各部分运行的制度力量与治理效果的展示过程 3.2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维度划分及基本构成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是个综合概念,维度划分基础为公共数字文化的特性、公共数字文化的能力建设及能力作用将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初步划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为治理主体,具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第二个维度为治理过程,治理是一个过程性概念具体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产出阶段和结果阶段;第三个维度为治理能力类型具体包括战略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公正保障能力和创新创意能力等能力虽然维度划分存在弊端,容易将公共数字治理等同于若干领域、若干要素的叠加,无法体现治理的整体性与协同性但是,也便于厘清能力要素与能力结构间的逻辑,而对能力类型的具化分析展现了公共数字文化能力现代化特征1)战略规划能力是治理能力的一项共性能力,指对全局性治理问题进行战略考量与步骤设置战略能力也是一种宏观能力,是方向性的把控力,而在实践层面战略能力又具化为科学的决策能力,更多的表现为治理主体在决策决议时体现的科学素养和实力水平。

      2)资源整合能力主要表现为信息组织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主要体现在将公共系统之内,服务于公众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数字化,成为全社会范围内能够问询、获取、调用的资源公共数字文化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3)价值塑造能力主要体现于公共数字文化作为文化产品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在治理过程中挖掘、展现、塑造公共数字文化价值的作用表现,最终目标是公共数字文化引导并影响社会公众价值观4)创新创意能力公共数字文化的创新创意能力主要依靠于公共数字文化的数字化特性,是通过数字技术驱使而产生的革新力,以及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过程中的创新治理方式,促进制度改革的能力5)公平保障能力公平保障能力就是如何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解决区域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资源获取阻碍等问题,保障资源共享、全民公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目标实现 3.3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征分析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表征可以参考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表征的定义,“现代化即是在科技推动下,整个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积极变化的过程”从目前的研究可见,“三表征”(制度化、公平化、有序化)、“四表征”(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科学化)、“五表征”(制度化、民主化、法治化、高效化、协调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