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专业考试试题.docx
18页道路专业 级《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试卷一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1. 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A. 一阶段测设C.三阶段测设2. 空 气 阻 力 大 小 的B.二阶段测设D.四阶段测设主 要 影 响因素是(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3. 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A.极限最小半径 B. 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4. 不 属 于 纵 断 面 设 计 的 控 制指(标)是( )A.最大纵坡C.最短坡长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B.平均纵坡D.坡度角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 平 均 断面 法 公式为( )A.V=(A1+A2)LC.V=(A1-A2)L6. 选 线 的 第B.V=2(A1+A2)LD.V=(A1+A2)L/2一 步 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A.水准仪C.罗盘仪8. 某断链桩K2+100=K2+150,则路线A.长链50米C.长链25米9. 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l^ =35m 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 )A.0.15mC.0.43m10. 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B.手水准D.求积仪()B.短链50米D.短链25米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线上距 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B.0.23mD.0.86m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D.便于选择半径得分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V;否则划X并改正错误1. 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2. 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3. 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4. 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5. 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得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超高:2. 平均纵坡:3. 横断面:4. 展线:5. 初测:得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2. 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 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4. 土石方调配的要求有哪些?5. 自然展线的特点是什么?得分 五、计算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1. 某路线平面部份设计资料如下:JDl=K6+666.66ZYl=K6+622.32JD2=K7+222.22YZl=K6+709.59(1) 试计算弯道1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2) 试计算交点间距。
2. 某级公路相邻两段纵坡ii=5%, i2= —6%,变坡点里程为K1+100,变坡点高程为200.53 米,该竖曲线半径选定为1000米1) 计算竖曲线要素2) 计算K1+120桩号的设计高程3) 如果要求切线长大于100米,则竖曲线半径应如何确定?参考公式:a 90lB = - s兀 R1 13q = s—2 240R 2T = (R + AR)tg :+ q, 兀L = a - R +1180 sL = R •①兀L = ^^^(a- 2 B) R + 2l5 l2 l4AR = —^ s—24R 2384R3aE = (R + AR) sec — - RJ = 2T - L12 14与 = 6R 一 336r3土木工程(道路)专业《道路勘测设计》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DDCBBCA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1. (X)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缓和曲线)2. (V)3. (X)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会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 三种。
4. (V)5. (X)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低)线位原题正确,判断"得2分;原题错误,判断X得1分,改正得1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 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2. |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3. |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4. |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5. 初测:指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缓和曲线的作用:线形缓和、行车缓和、超高和加宽缓和2分)(1) 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3s2分)(2)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2分)2. 在公路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应考虑:(1) 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 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2分)(2) 超高缓和段长度Lc ; (2分)(3) 缓和曲线长度ls2分)3. (1)准备工作(2) 标注控制点(3) 试坡(4) 调坡(5) 核对(6) 定坡(7) 设计竖曲线(8) 高程计算(答对1点1分,满分6分)4. ( 1)先横后纵。
2) 纵向调运的在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3) 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4) 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5) 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 石6) 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7) 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因开挖、运输的施工作业方案与一般路段有所不同,可单独进行调配答对1点1分,满分6分)5. 在越岭展线布局时,一般应首先考虑采用基本形式中的自然展线,其特点是:平面线形 较好,里程短,纵坡均匀,(3分)但由于路线较早地离开河谷升坡,对沿河居民服务性差, 路线避让艰巨工程和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3分)五、计算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1. 解:(1)①切线长1=44.34 m (2分)② 曲线长1=87.27 m, (2分)③ 缓和曲线长1=0m, (2分)④ QZ1=K6+665.96, (2 分)(2)两曲线间的交点间距=556.97m (2分)2. 解:(1)曲线要素为:坡度差①=i2 —' = — 6% - 5% = -0.11因坡度差为“-”,故为凸形竖曲线曲线长 L = R 巾=1000 x 0.11 = 110 (米)切线长度T =-=曳=55 (米)(7分)2 2, T 2 552 .纵距 E = — = = 1.51 (米)2R 2x1000(2) K1+120桩号的设计标高:因变坡点里程为K1+100,故该桩号在变坡点之后20米,又因切线长为55米,故该桩号还在竖曲线范围内。
x=55-20=35 (米)工2 _ 3522R_ 2 x 1000=0.61(米)H 切=200.53-20X6%=199.33 (米)(4分)(4分)Hs'H 切-y =199.33-0.61=198.72 (米)(3) R =艾=2X100 = 1818.18 (米)O 0.11竖曲线半径应大于1818.18米道路专业 级《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试卷—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1.初步设计时,应编制( )A.决算 B.预算C.修正概算 D.概算2.道路阻力包括( )A.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C.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B.惯性阻力和坡度阻力D.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3.某平曲线HZ桩号为K2+500,其中切线长与平曲线长分别为100m与195m,则JD桩号为( )A.K2+400B.K2+405C.K2+395D.K2+5004.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A.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C.自然因素D.排水要求5.中间带的组成包括一条中央分隔带和( )。
A. 2条左侧路缘带B. 2条右侧路缘带C. 1条左侧分车带D. 1条右侧分车带6.展线是为了( )A.克服高差B.绕避地物障碍C.放坡D.跨河7.实地放线的时间阶段是( )A.竣工阶段B.施工阶段C.勘测设计阶段D.养护阶段8.某断链桩K2+150= K2+100,则路线()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9. 某平曲线的半径R=200m,转角a = 50缓和曲线% = 50m ,则其回旋曲线参为()A.10m B.100mC.250m D.300m10. 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A.0.3% B.0.5%C.0.7% D.0.9%得分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V;否则划X并改 正错误1. 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 )2. 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坡长 )3. 平曲线半径较大时,“竖包平”是一种好的组合 )4. 在高速公路中,若某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则该弯道可以不设缓和曲线5. 越岭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回头展线得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