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论整合版剖析.doc
29页观花开花落 赏云卷云舒西方文论绪论一.西方文论1.定义“文论”主要指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总结和对文学发展的希望和预言,反过来它又指导和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看法文学理论涉及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文学的四要素2.西方文论与哲学、美学的联系西方文论的主要来源:哲学家;作家;专门的文学批评家与哲学的联系: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哲学家的理论体系,依托一定的哲学思想与美学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二.西方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模仿说模仿说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模仿是指两项事物及其对应关系模仿: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表现说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是艺术家激情下的创造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诗只不过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华兹华斯形式论形式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在于它的审美特性康德“美在形式”瓦尔德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概况古代:(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部分)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文艺对话录》《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及“寓教于乐”;朗吉纳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理论也成为神学的附庸。
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锡德尼《为诗一辩》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布瓦洛《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的法典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论的主要目的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狄德罗、莱辛、歌德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浪漫主义文论:主要是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诗人的宣言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雨果《克伦威尔》序;史达尔夫人《论文学》现实主义文论: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主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左拉;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泰纳(种族、环境、时代)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参考书目: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2.伍蠡甫《西方文论选》3.罗素《西方哲学史》4.柏拉图《文艺对话集》5.亚里斯多德《诗学》6.贺拉斯《诗艺》7.布瓦洛《诗的艺术》8.莱辛《拉奥孔》第一章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古希腊文艺理论的萌芽1.毕达哥拉斯“数”:世界的本源是数,数的和谐就是宇宙秩序,所以“美在和谐”音乐的起源:模仿说(天上的音乐)音乐的功用:可以调节情绪2.赫拉克利特模仿说:艺术模仿的是自然中由对立面产生的和谐。
美的相对性3.德谟克利特艺术的本质:“模仿说”——艺术是模仿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的起源:“奢侈说”——艺术不是人的必需,而是人的奢侈艺术创作:“灵感说”——诗人只有在神圣灵感之下才能创作出优美的诗句4.苏格拉底模仿说:艺术家不应只模仿人的外貌,更要“描绘人的心境”,即表现人“精神方面的特质”美的本质:美在效用,且美有相对性灵感说”二.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生平和著作1.政治观:“理想国”(贵族独裁政治)2.哲学观:客观唯心主义“理式论”:世界的本源不是物质,而是理式(Idea)所谓“理式”,是用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的,是世界的本源,是永恒不变的真理3.著作《理想国》《伊安篇》《斐德若篇》三.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思想1.文艺本质论:“模仿说”世界:理式世界 感性世界 艺术世界“床”:理式世界—“理式的床” 感性世界—“具体的床”艺术世界—“幻像的床”结论:文艺的本质是模仿,但它模仿的是感觉世界而不是理式世界,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理隔着三层价值:①它区别了艺术和技术的不同②“镜子说”雏形③隐约出现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消极意义(局限性):否定了文艺的真实性,从而否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2.文艺功用论“理想国”(公民分为三等)哲学王——统治者 武士——保卫者 农工商——生产者个人(灵魂):理性 信念 情欲衡量艺术的标准:是否有利于理想国人才的培养功利性很强)古希腊文艺作品的两大罪状:①亵渎神灵,丑化英雄 ②摧残理性,滋养情欲评价:功绩:肯定文艺为政治服务,要用政治标准评价作品消极意义:否定现实主义的艺术,取消了文艺的相对独立性,使文艺完全成为奴隶主阶级政治的附庸3.文艺创作论“灵感说”内容:①诗人的创作不是凭技艺,而是靠灵感②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处于迷狂状态,是由于神力附着于心灵评价:积极意义:肯定了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灵感”(enthusiasm)消极意义:否定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四.地位和影响地位: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柏拉图学园 新柏拉图主义 怀特海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和《诗学》一.生平和著作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知识分为三大类:理论科学(《形而上学》《物理学》)实践科学(《伦理学》《政治学》)创作科学(《诗学》《修辞学》)逻辑学著作有《工具论》《诗学》是一部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文艺理论专著。
全书共有26章,分为5个部分:1. 序论:1-5章,阐述艺术的分类原则2. 悲剧论:6-22章(重点)3. 史诗论:23-24章4. 批评论:25章5. 史诗与悲剧的比较:26章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亚氏指出了“理式论”的三点错误:1.柏拉图不能说明“理式”与万物的关系2.“理式论”不能说明万物的发展变化3.柏拉图认为“理式”是万物的本源,但他又把“理式”放在万物之外,亚氏认为,一种事物的本源必须在内,而不能在外实体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实体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在第一实体基础上形成属或种的概念是“第二实体”如果第一实体不存在,那么其他一切都不能存在所以第一实体乃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实体”第一实体,即个别具体事物,是独立存在、运动变化和可以感知的三.文艺本质论——模仿说1.文艺模仿的是人的生活《诗学》:艺术模仿的是“行动中的人”,“模拟各种性格、情感、行为”,“模仿人生”等意义:亚氏是“艺术反映生活、反映人生”的最早的倡导者2.文艺应通过特殊的具体形象,表现普遍的本质规律模仿的三种方式: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设想的事;应当有的事最好的方式是第三种,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可然律:在假定的前提或条件下可能发生某种结果必然律:在已定的前提或条件下按照因果律必然发生的事历史与诗作了比较:差别:史学家叙述已发生的史实,诗人则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诗较历史更有哲理、更为重要,因为诗偏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于叙述个别模仿原则: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比不合情理的可能要好意义:肯定了艺术能反映客观现实,能反映生活的本质,进而肯定了艺术的认识作用3.艺术模仿,应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模仿(人物)原则“形象须优于现实”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在模仿上的区别: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音乐的差别:①摩仿所用的媒介不同②所取的对象不同③所采用的方式不同价值:这是西方最早谈到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以及文学中各种体裁之间的区别的模仿中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诗的艺术是有天才的人的事业):①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起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一个是音调感和节奏感——人的天性②从诗歌的创作看:离不开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比如理性的思考,材料的取舍等意义:对创作主体能动性的肯定,其实是对诗人智慧和才能的肯定,也就是对诗人地位的肯定四.文艺功用论1.理论基础:伦理思想:《大伦理学》 一切活动的目的—善—人的幸福—合乎德性德性:一类是理智德性,(获得知识、通过教育);一类是伦理德性(品德,修养)。
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都伴随着某种快乐既合乎德性又让人快乐的就是文艺2.内容:①文艺具有认识和教育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培养理智德性②文艺具有净化作用,通过形成习惯,培养伦理德性③文艺能够提供精神享受,使人获得快感(审美快感)3.价值:亚氏继承了柏拉图注重社会效用的观点,不过,他充分肯定了审美快感,认为快感与幸福相连,是“善”的体现五.悲剧创作论1.悲剧的含义悲剧包括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是模仿的对象,言词和歌曲是模仿的媒介,人物的动作是模仿的方式2.悲剧情节——整一说情节的重要性:在悲剧的六个成分里,亚氏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它是悲剧的基础,又是悲剧的灵魂,性格占第二位情节的安排、布局:① 情节的安排要具有整一性,即统一、完整和长度适当A.情节统一:戏剧情节是对意见完整行为的模拟,在模拟时应围绕这一行为B.情节完整:有始、有中、有末C.长度适当:情节不能太短,短了内部结构看不清楚;也不能太长,太长了不能整体把握,最适合的长度以易于记忆为限②悲剧情节的布局应有“突转”和“发现”3.悲剧人物——“过失说”①善良而且出身高贵的人(但有过失)②性格必须适合身份③性格必须与一般人或传说中的人物的性格相似④人物性格必须一致评价(价值):①明确了悲剧情节和人物的三个标准:一是要合乎道德标准,二是要合乎逻辑标准,三是要合乎艺术标准。
② 打破了传统的命运观念4.悲剧的作用——“净化说”净化——卡塔西斯 希腊语 原本的意思有三个:一是“净罪”(宗教),二是“宣泄”(医学),三是“陶冶”(伦理)对卡塔西斯(净化)的理解有几点是相同的:一是净化对象,二是净化效果,三是净化的本质(教益和美感二者结合)六.亚氏对西方文论的贡献和局限性1.贡献①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早期和柏拉图的模仿说,把古希腊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模仿说和柏拉图唯心主义模仿说,发展成具有一些辩证因素的唯物主义的模仿说它指出文艺模仿的对象是人的生活,文艺不仅模仿事物的个别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普遍相,从而为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打下了基础②批判了柏拉图“代神说话”的非理性神秘主义的创作论,指出文艺创作是理性活动,诗的艺术是有天才的人的事业③批判了柏拉图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否定模仿艺术的错误理论,肯定了艺术的认识作用,并第一次提出和论述了文艺的审美(快感)作用③ 提出了“整一说”的美学原则,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并在这一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对悲剧这一古希腊艺术的最高形式,做了系统的理论探讨,为西方的悲剧理论甚至全部的戏剧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局限性①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②片面性 针对柏拉图④ 对悲剧认识的局限第三章 贺拉斯及其《诗艺》一、创作背景 : 希腊化时代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和怀疑派希腊文化的衰落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前8),是罗马帝国初期杰出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
《诗艺》(给皮索父子的信)《诗艺》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文艺创作的一般原则;第二部分讨论诗的种类和规则,主要讲戏剧,特别是悲剧;第三部分讨论诗的作用和诗人的天才以及批评的重要性二、贺氏的文艺创作原则(古典主义的三原则)1.借鉴原则: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