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doc
1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毛泽东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毛泽东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另一种解释: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党外民主人士给共产党体意见,意在引出对共产党有异议的党外人士,是毛泽东发动57年反右派斗争的前奏,毛泽东后来称这是阳谋 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文革前,文艺领域出现好戏连台,异彩纷呈的局面郭沫若的《蔡文姬》、吴晗的《海瑞罢官》,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老舍的《茶馆》 ;但是,“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文革”期间,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背离、抛弃了“双百方针”,使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受到极大危害如电影《早春二月》、《林家铺子》等;在文艺思想上,一些学术问题被冠以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进行批判;大批学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惨遭迫害,从而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繁荣和艺术的进步。
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