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ppt
70页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认识论) 小讨论小讨论 结合个人的经历或理解,谈一谈你的某个结合个人的经历或理解,谈一谈你的某个认识或看法是怎样得到的?你又是依据什么来认识或看法是怎样得到的?你又是依据什么来验证你的认识看法正确与否的验证你的认识看法正确与否的沈括质疑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沈括质疑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陆游“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知地之厚也 ——荀子荀子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大框架)(大框架)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实践认识是什么?认识是什么? —— ——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认识如何发展?认识如何发展? —— ——认识的规律认识的规律认识的最终目标?认识的最终目标?————真理真理价值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1、认识的来源和本质、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2 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 3、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本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本质)•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和基本的观点 。
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主体、客体、中介主体、客体、中介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三个环节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三个环节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多重关系如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等多重关系如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等等在这多重关系中,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和等在这多重关系中,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和认识关系(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最为根本认识关系(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最为根本 实践关系决定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反作用于实践关系实践关系决定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反作用于实践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一方面,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不断打破客映对象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制,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同时促进客体的进一步体的限制,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同时促进客体的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改造、发展和完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方面: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和间接经验)(直接和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例如(例如中国吃螃蟹的故事,西方吃西红柿的故事)中国吃螃蟹的故事,西方吃西红柿的故事)(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从认识的最终源泉上来说的2)具体到每个人或某个人,其知识结构则往往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和和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二、认识的本质二、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又叫反映论路线,认为又叫反映论路线,认为认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又叫先验论路线,认为又叫先验论路线,认为认识先于物质和经验而存在认识先于物质和经验而存在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笛卡儿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笛卡儿“天赋观念论天赋观念论”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黑格尔黑格尔“绝对理念绝对理念”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共同点:都坚持反映论•区别: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对立,即在认识论问题上是否坚持实践观和辩证法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根本缺陷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根本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二是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二是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论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论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 —— ——列宁列宁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实践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第一次能动性飞跃第一次能动性飞跃第第二二能能动动性性次次飞飞跃跃一一次次具具体体的的认认识识过过程程两次能动性飞跃两次能动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 实践实践(一)两次能动性飞跃(一)两次能动性飞跃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感性认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2)理性认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理性认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3)二者的关系)二者的关系 区别区别 联系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包含((4 4)二者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二者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2 2、两次能动性飞跃、两次能动性飞跃((1 1)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A A、、原因原因 a a、、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b b、、认识的最终目标认识的最终目标 B B、、条件条件 a a、、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b b、、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十六十六 字字”)”) 这个故事来源于印度。
传说印度舍罕王朝的国王打算重赏这个故事来源于印度传说印度舍罕王朝的国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拿着一张棋盘,跪在国王面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拿着一张棋盘,跪在国王面前说: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个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每一个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一听,认为这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奖赏,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道:区区奖赏,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道:“爱卿,你所求的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以偿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以偿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拿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到宝座前感性认识的局限感性认识的局限 ——宰相的要求宰相的要求 然而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然而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内放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内放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有放到二十格,还没有放到二十格,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
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放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放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班·达依尔达依尔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即即1++2++22十十23十十24……十十263)每500,,000颗为颗为1蒲式尔蒲式尔(1蒲蒲式尔约为式尔约为35.2升升),由此看来,国王得给西萨,由此看来,国王得给西萨·班班·达依达依尔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尔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这么一来,国王竟然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国王这么一来,国王竟然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国王为什么会吃这样的亏呢?因为他的感性认识没法告诉为什么会吃这样的亏呢?因为他的感性认识没法告诉他摆满棋盘究竟需要多少麦粒,即使比他经验丰富,他摆满棋盘究竟需要多少麦粒,即使比他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现代人,也不能一下子直接觉察到这个数知识广博的现代人,也不能一下子直接觉察到这个数量,只有借助于数的概念,通过抽象的数字运算,才量,只有借助于数的概念,通过抽象的数字运算,才能把握到。
由此可见,感性认识是有局限的能把握到由此可见,感性认识是有局限的第谷、刻卜勒和行星三定律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精细地观察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精细地观察行星的位置,做了详尽的记录,还把古代流传下来的行星的位置,做了详尽的记录,还把古代流传下来的星表上的错误一一纠正,积累了大量既丰富又可靠的星表上的错误一一纠正,积累了大量既丰富又可靠的感性材料可惜由于缺乏理论思维,他始终没有能从感性材料可惜由于缺乏理论思维,他始终没有能从这些材料中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却错误地认为行星这些材料中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却错误地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转,太阳又绕地球转围绕太阳转,太阳又绕地球转 后来第谷的助手刻卜勒,对第谷积累的感性材料后来第谷的助手刻卜勒,对第谷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了艰苦地连贯起来的思索和认真的分析,提出了进行了艰苦地连贯起来的思索和认真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假设起初,他假设太阳绕地球转,所得的结果许多假设起初,他假设太阳绕地球转,所得的结果误差很大,与观察资料不符后来改用误差很大,与观察资料不符后来改用"日心说日心说",, 假设火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计算的结果仍不理想。
假设火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计算的结果仍不理想于是,他大胆地假设于是,他大胆地假设“火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火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结果与观察资料相符结果与观察资料相符 就这样,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多次尝就这样,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多次尝试和失败,运用了一系列的推理和计算,终于从第谷试和失败,运用了一系列的推理和计算,终于从第谷积累的感性材料中引出行星三大定律,被誉为积累的感性材料中引出行星三大定律,被誉为"天空天空的立法者的立法者"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理智、思维和逻辑等因素理性因素:理智、思维和逻辑等因素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动机、想象、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动机、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顿悟等方面幻想、直觉、灵感、猜测、顿悟等方面文学艺术讲究创作灵感、想象力的发挥文学艺术讲究创作灵感、想象力的发挥例如例如“2+5=??”的故事的故事 一些科学理论与发明创造也离不开非理一些科学理论与发明创造也离不开非理性因素性因素:例如:激光冷却与捕捉原子技术的:例如:激光冷却与捕捉原子技术的发明、苯环结构的发现,等等。
发明、苯环结构的发现,等等 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凯库勒曾长期探讨苯分子的化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凯库勒曾长期探讨苯分子的化学结构他曾经先后设想出几十种可能的排法,但都学结构他曾经先后设想出几十种可能的排法,但都被否定了有一天,他睡觉刚醒,朦朦胧胧之中他仿被否定了有一天,他睡觉刚醒,朦朦胧胧之中他仿佛看到原子在眼前晃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一个佛看到原子在眼前晃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一个个在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咬住自己尾巴,轻个在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咬住自己尾巴,轻盈地旋转着他马上联想起苯分子中的盈地旋转着他马上联想起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可个碳原子可能也像蛇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排列,最后首尾连接成能也像蛇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排列,最后首尾连接成环状经过进一步的证明,他确定了苯的环状经过进一步的证明,他确定了苯的6边形环状边形环状结构式 认识的能动作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飞跃(2)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 实践A、、必要性必要性 a、、认识的根本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 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实践是检验理性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理性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造世界的目的((2)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 实践实践•B、、条件条件• a、从实际出发,做到一般理论和具体实、从实际出发,做到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践相结合• b、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的中间环节•c、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被群众、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被群众所掌握所掌握•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原因•3、实践中的认识就是主观和客观、、实践中的认识就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避免犯要避免犯保守保守(思想和行为落后于(思想和行为落后于实际)和实际)和冒进冒进(思想和行为超前于(思想和行为超前于实际)的错误实际)的错误 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第二,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活动也是无限的这就要所以人的认识活动也是无限的这就要求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是具体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历史的统一”,避免犯,避免犯“保守保守”或或“冒进冒进”的错误。
的错误发明家爱迪生,试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验了16001600多种材料,多种材料,经历了经历了80008000多次的多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适的电灯灯丝 第二节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 古希腊名言古希腊名言: “ :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 砍头不要紧砍头不要紧 , , 只要主义真只要主义真 ……”……”一、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一、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1 1、含义、含义2、特性、特性((1)客观性)客观性 A.两层含义两层含义B.真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C.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 D. 真理一元论真理一元论 承承认认真真理理是是客客观观的的,,这这是是真真理理问问题题的的唯唯物物论论;;就就真真理理的的发发展展过过程程以以及及人人们们对对它它的的认认识识和和掌掌握握程程度度来来说说,,真真理理又又是是绝绝对对的的和和相相对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辩证法((2 2)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分别包含两层含义)(分别包含两层含义)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是绝对的。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是绝对的人类能够获得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人类能够获得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真理,这是绝对的真理,这是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A A、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例如对天体的认识:地球、太阳、月球例如对天体的认识:地球、太阳、月球 太太阳系九大行星阳系九大行星 银河系银河系 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总总星系星系B B、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例如对原子的认识:原子例如对原子的认识:原子 夸克夸克 轻子轻子 10亿个星系亿个星系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每一客观真理都具有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每一客观真理都具有的两重特征,每一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两重特征,每一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不断性,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不断转化为绝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 承认了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承认了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也就表明了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统一,也就表明了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的((3)具体性)具体性 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如果超的对象、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些具体规定,出这些具体规定,“只要再多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列宁)(列宁)例如:例如:1++1==2,在十进制运算中是正确的,但在,在十进制运算中是正确的,但在二进制运算中却是错误的二进制运算中却是错误的再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再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平面三角形内角和等:平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于180°,但处于立体几何空间中时,内角和不一定,但处于立体几何空间中时,内角和不一定为为180°例如,在双曲面中,内角和小于例如,在双曲面中,内角和小于180°;在;在球体上时,内角和大于球体上时,内角和大于180° 所以说,我们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所以说,我们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发展地、全面地把握真理;在运用真转移,发展地、全面地把握真理;在运用真理时,要把它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理时,要把它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镇水”用的。
一年暴雨成灾,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寻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寻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来,此言有理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我等常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等常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
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两头石兽 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3、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1 1)二者的根本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2 2)二者的辩证统一)二者的辩证统一A.A.二者的对立表现二者的对立表现B.B.二者的统一表现二者的统一表现 a. a.相比较而存在,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伴而行 b. b.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牛津大论战牛津大论战赫胥黎赫胥黎: :进化论进化论 -------- --------威尔伯福斯威尔伯福斯: :上帝造人说上帝造人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在用计算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在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
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象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令罗伦兹教授目小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令罗伦兹教授目瞪口呆: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瞪口呆: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会反复重演,种细微的误差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会反复重演,真所谓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事实说明:这一事实说明: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问题,是认识论的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实践观,在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真理标准问题一直没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真理标准问题一直没有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有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指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了这个问题,明确指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识的真理性的标准1 1、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Ø “ “权威权威””标准标准Ø “ “众人意见众人意见””标准标准Ø “ “实用实用””标准标准 Ø ““实践实践””标准标准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士多德:不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2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实践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实践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Ø 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Ø 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真理的本性与实践标准真理的本性与实践标准 既既然然真真理理就就是是与与客客观观对对象象相相符符合合的的认认识识,,那那么么所所谓谓检检验验真真理理,,就就是是把把认认识识同同客客观观对对象象相相对对照照,,弄弄清清它它们们之之间间是是否否一一致致这这就就要要求求检检验验真真理理的的标标准准必必须须是是能能够够把把人人的的认认识识同同客客观观实实际际联联系系起起来来,,以便判明它们之间是否一致的东西以便判明它们之间是否一致的东西 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成为这样的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成为这样的标准实践的特点与实践标准实践的特点与实践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从实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从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判践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判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否符合于客观实际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否符合于客观实际((2)逻辑证明)逻辑证明肯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肯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对于区分真理和谬误也起着十分重证明对于区分真理和谬误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的作用((3)实践标准是)实践标准是确定性确定性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统一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指实践作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指实践对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1、价值、价值((1)定义:)定义:“价值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系的范畴,((对人有益还是有害;能否满足人的对人有益还是有害;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等等)某种需要;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等等)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2)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维性((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及其特点:•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判断评判是人的意识对主体值关系进行判断评判是人的意识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现实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它所与客体之间现实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联系反映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联系价值评价作为主体观念活动的结果,表现价值评价作为主体观念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人们对一定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为人们对一定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的属性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 每一种事物的属性、成分等都不是每一种事物的属性、成分等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当我们利用事物的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当我们利用事物的某种属性、成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某种属性、成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事物的另一些属性、成分可能给人带来事物的另一些属性、成分可能给人带来不利甚至有害的后果许多物质客体和不利甚至有害的后果许多物质客体和精神客体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正价值与精神客体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正价值与负价值、利与害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负价值、利与害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它们的属性、成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它们的属性、成分,对其价值之正负、大小加以全面的分,对其价值之正负、大小加以全面的历史的考察和科学的对待否则就会危历史的考察和科学的对待否则就会危害人类主体长远的根本的利益,阻碍甚害人类主体长远的根本的利益,阻碍甚至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至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 主体的实际需要在本质上是有利于主体的实际需要在本质上是有利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东西,往往不是仅凭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东西,往往不是仅凭情感和直觉所能把握的人的主观情感情感和直觉所能把握的人的主观情感往往会偏爱某种东西,认为它对自己有往往会偏爱某种东西,认为它对自己有较大的价值,并希望能从物的享用中得较大的价值,并希望能从物的享用中得到自身的满足。
到自身的满足 但如果人不真正了解自己作为生命存在但如果人不真正了解自己作为生命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真实需要,就往往会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真实需要,就往往会以暂时的满足损害或牺牲自身长远的利以暂时的满足损害或牺牲自身长远的利益认识主体的实际需要并不意味着只益认识主体的实际需要并不意味着只认识某些个人或群体狭隘的私利和要求,认识某些个人或群体狭隘的私利和要求,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和人类主体生存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和人类主体生存和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意义的需要,和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意义的需要,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需要性的需要•2、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3、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第四节第四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