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对刻板印象的再认识.docx
1页龙源期刊网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对刻板印象的再认识作者:高慧 赵岚 来源:《对外传播》2016年第 07期在跨文化交际学中,不同的学者在论著中对刻板印象定义不同,但均倾向贬义例如美国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传播学教授拉里•萨莫瓦尔(Larry Samovar)等认为“刻板印象是所有文化 中的人们对与其不同文化群体成员的特质形成的错误判断”同时,他还认为“如果某一异质文 化中一些特质反复出现,人们就会认为这些特质适用于该文化中所有的人,因此刻板印象很容 易形成”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人类传播学教授斯特拉•汀图梅(Stella Ting-Toomey) 认为刻板印象是“对某一文化群体特点夸大了的期望或观念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认同的过 度概括,而没有考虑该群体中的个体特点”②汀图梅强调了刻板印象过度概括的特性,正是 对某一类事物的过度概括,使得人们对该事物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片面和夸大荷兰社会心 理学家海尔特•霍夫斯蒂德(Geert Hofstede )认为“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的人们形成的固定 观念,该观念并没有考虑到个体的特质区别”③霍夫斯蒂德的定义对刻板印象的不满表现在 它造成的固定观念总体而言,跨文化学者们认为刻板印象是对他文化群体成员特质的简单概括,这种认识上 的简单化没有涵盖个体的不同特点,导致了对他文化群体整体的错误观念,而且这些偏颇的错 误观点还会僵化、固化下来。
因此,跨文化交际学中对刻板印象的普遍态度是否定的、负面 的一、对刻板印象的再认识但是,随着对刻板印象形成心理机制的探究,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是否在学习 跨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对刻板印象这一概念本身形成了对之完全否定、排斥的刻板印象呢?实 际上,虽然萨莫瓦尔鲜明地认为刻板印象是错误的,但是如果对他在定义中提到的“反复出现” 进行思考,便会发现其背后不可避免的心理认知原因,正是这种心理认知原因,使得我们有机 会对刻板印象这个概念进行反思汀图梅的定义中提到过度概括的问题过度显然不对,概括 本身却具有合理性,也符合人类心理认知的特点霍夫斯蒂德也认为刻板印象并非完全错误, 在归类该概念至多算得上是“半真理”时,他认为有时通过刻板印象对评判对象的认识中某些地 方是对的④本文通过心理学和阐释学、文化互动学和建构理论视角对刻板印象进行解剖,分 析其形成原因,寻找其承载的合理文化内核,探究对该概念应持有的正确态度1.刻板印象是人类心理认知无法越过的一步实际上,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刻板印象是人类心理认知无法越过的一步人类对新事物的 认识过程是抽象化、概括化的过程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通过思维,寻找其内在联系与规 律的过程。
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和概念表象(image)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