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doc
16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中国海事局 2011-3-1字体:[大中小]发布机关:交通运输部发布文号: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发布日期:2011年1月27日实施日期:2011年6月1日时效性:有效题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 置管理规定》已于2010年12月30 E)经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 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消除船舶污 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 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 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 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适用本规定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发生污染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其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也适用本 规定本规定所称“应急处置”是指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时, 为控制、减轻、消除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而采取的响应行动;“应急防备”是指为应急处置的有效开展而预先采取的相关准备工 作。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 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统一实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 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实施防治船舶及其有 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第四条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 作应当遵循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共担的 原则第二章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预案第五条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规划,应当根据全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 要,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沿海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 划,应当根据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 建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 编制并公布实施沿海市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 划,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 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沿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 府组织编制并公布实施。
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 当对污染风险和应急防备需求进行评估,合理规划应急力量建设布 局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协助、配合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完成应 急能力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第六条交通运输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相应 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 健全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防备和应急反应机制,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建 设船舶污染应急专用设施、设备和器材储备库第七条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 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会同海洋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船舶及其有关作业 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才几制,加强对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 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的单位应当配备与其装卸货物 种类和吞吐能力或者修造船舶能力相适应的污染监视设施和污染物 接收设施,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第八条交通运输部应当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国 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专项应急预案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 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 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
沿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 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制定市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 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防治船 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的演练第九条中国籍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以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按 照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制定或者修订防治船 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海事管理机构批 准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应当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 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船舶以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根据演练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按照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 修订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演练情况、评估结果和修订情况如实 记录第十条中国籍船舶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 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型式和使用性能检验,其生产、供应单 位应当将其所生产、销售的设施、设备和器材的种类及其检验证书向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备案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船舶防治污染设 施、设备和器材及其生产单位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专项验收第十一条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 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制定有关安全营运和防治污 染的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 境的规范和标准,配备必须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确保防治污染设 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并通 过海事管理机构的专项验收前款所称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 海洋环境的要求,是指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船舶修造、打捞、拆 解等有关作业活动单位所配备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应当能够与其 装卸货物种类、吞吐能力或者修造、打捞、拆解活动所必须的污染监 视、监测能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以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能力相适应第十二条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 活动的单位申请专项验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已经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安全营运和防治 污染管理制度;(二) 已经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配备了相应的 防治船舶污染设备和器材,并完成主要防治船舶污染设备和器材的调 试工作;(三) 提供配备的防治船舶污染设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 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要求并能够正常运行的说明材料;(四) 已经完成专项验收申请报告,有关资料齐全。
第十三条申请专项验收的单位应当向当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提出专 项验收申请,并提交证明符合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申请材料第十四条负责专项验收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专项验收工作过程中 征求港口、环保、设计等单位的意见专项验收应当对防治船舶污染设备和器材的配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对其是否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做出 评价第十五条海事管理机构组织的专项验收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 内完成,并做出是否通过专项验收的决定;20日内不能完成的,经 海事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专项验收的港口、码头、装卸 站以及船舶修造、打捞、拆解单位专项验收不合格的,其申请单位应当按照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的处理意 见进行限期整改,并应当按照本规定重新提出专项验收申请第十六条通过专项验收的单位发生以下情况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 重新申请专项验收:(一) 港口、码头、装卸站等工程建设项目发生改建、扩建重大变 化的;(二) 船舶修造、打捞、拆解单位从事的作业活动发生重大改变的 第四章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第十七条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是指按照本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并与船舶 签订污染清除协议,为船舶提供污染事故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服务的 单位。
根据服务区域和污染清除能力的不同,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能力等级 由高到低分为四级,其中:(一) 一级单位能够在我国管辖海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和其它散装液体 污染危害性货物泄漏污染事故应急服务;(二) 二级单位能够在距岸20海里以内的我国管辖海域为船舶提供 溢油和其它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泄漏污染事故应急服务;(三) 三级单位能够在港区水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应急服务;(四) 四级单位能够在港区水域内的一个作业区、独立码头附近水域 为船舶提供溢油应急服务第十八条从事船舶污染清除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经海事管理 机构批准:(一) 应急清污能力符合《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急清污能力要求》(附 件)的规定;(二) 制定的污染清除作业方案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 海洋环境的要求;(三)污染物处理方案符合国家有关防治污染规定第十九条申请取得船舶污染清除作业资质的单位应当向当地直属海 事管理机构提交证明符合第十八条规定条件的申请材料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对申请单位是否具备本规定第十 八条规定的条件进行现场核验对申请等级为二级、三级、四级的单位,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 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将能力等级为二 级的单位,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对申请等级为一级的单位,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将现场核验报告报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受理 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对予以批准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发给《船舶污染 清除单位资质证书》;对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 由第二十条《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应当载明船舶污染清除单位 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地址、能力等级、服务区域、有效期限以 及其他有关事项《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在资质证书载明的能力等级和服务区域内提 供服务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本辖区内取得资质的船舶污染清除单 位的名称、等级和服务区域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一条《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记载事项发生变更的,船 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向原发证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变更能力等级和服务区域的,应当按照本规定重新提出申请第二十二条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在《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 有效期届满之日30日以前,向原发证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舶 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延续手续相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延 续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办理《船舶污 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注销手续:(一)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自行申请注销的;(二) 法人依法终止的;(三)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被依法扌散销或者吊销的第二十四条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下列情况向 发证海事管理机构备案:(一) 上一年度参与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二) 船舶污染清除设施、设备、器材和应急人员情况;(三) 上年度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四) 船舶污染应急演习情况第五章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签订第二十五条载运散装油类货物的船舶,其经营人应当在船舶进港前或 者港外装卸、过驳作业前,按照以下要求与相应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 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一)600总吨以下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应当与四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二) 600总吨以上2000总吨以下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 应当与三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三) 2000总吨以上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以及所有进出 港口和从事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二级以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