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工程》第三章.ppt
14页第三章 自然因素的影响,3.1.1 区划的原则和分级 1)区划的原则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性的原则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 原则 自然因素中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2)分级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 二级区划 三级区划,3.1 公路的自然区划,一级区划 大范围地理地貌差异划分全国为7个一级自然区 标志 ① 全年均温-2C等值线,一月份0C均温等值线 ② 1000m、3000m两条等高线 ③ 黄土高原的筑路特殊性,,二级区划 一级区划的基础上划分全国为52个二级区(33个二级区、19个副区) 主要指标 ① 潮湿系数 (K=年降雨量R/年蒸发量Z) ② 地貌、气候特征、自然病害因素,全国公路自然区划图,3.1.2 自然区划筑路的特点 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 路基设计以保护冻土为原则,宁填勿挖,路面结构设计采用保温设计 II区——东部温润季冻区 主要矛盾是冬季冻胀,春季翻浆,夏秋水毁路基路面采用隔温排水措施防冻胀和翻浆路基采用稳定土做防冻层 III区——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 主要问题是粉质大孔性黄土遇水湿陷,路基排水应良好,路面结构应选用不透水面层或加上层封闭 IV区——东南湿热区 春季雨水充沛,水网密布,稻田多,夏季气温高。
应加强路基排水,处理好软土地基,沥青路面要考虑沥青的热稳定性和不透水性 V——西南潮暖区 雨期长,土基湿软,山区岩溶分布,地质构造运动强烈,重点是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VI——西北干旱区 气候干旱,高山区有风雪流、砂漠区有风蚀砂埋,采取防风雪、防风砂 VII——青藏高寒区 地处高寒,气候寒冷,分布多年冻土和冰川且地质构造活动强烈,雪灾、滑坡、泥石流严重,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是主要矛盾3.2 路面温度状况 3.2.1 路面温度状况 沥青面层温度变化情况 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变化情况,,,3.2.2温度状况的预估 1)理论法 2)统计法 沥青路面温度 :最高温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温度梯度,路面吸收与反射的辐射示意图,3.3 路基湿度状况 3.3.1湿度的来源和变迁 大气降水和蒸发 地面水 地下水 温度,路基的湿度来源,3.3.2 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基土干湿类型判定指标为: 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相对含水量Wx和稠度wc 式中 Wx—平均相对含水量; W —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层的算术平均含水量; Wy—76g平衡锥所测土的液限; WL—100g平衡锥所测土的液限; WP—土的塑限。
H1、H2、H3分别为干燥、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 W0、W1、W2、W3分别为干燥下界、干燥和中湿、中湿和潮湿、潮湿和过湿分界相对含水量 wc0、wc1、 wc2、 wc3为干燥下界、干燥和中湿、中湿和潮湿、潮湿和过湿分界稠度路基干湿的具体应用: 1)预估路基含水量 2)确定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3.3.3 路基的湿度预估 1)按自然然区划和路基干湿类型预估 2)现场调查预估 3)条件相似道路调查预估,,,,,,,相对含水量断面图,思考题 1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是什么?不同的自然区划筑路有何特点? 2 影响路面温度状况的因素有哪些? 3 预估路面温度的方法有哪些? 4 影响路基湿度的因素有哪些?预估路基湿度方法有哪些? 5 名词解释: 潮湿系数K、平衡湿度、路基相对高度、临界高度 6 徐州地区231省道有一段粘土路基,路床顶面高出地面12m ,地下水位距地面0.82.5m,试确定该路基的干湿类型和稠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