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本哈根会议.docx
9页哥本哈根协议》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这个协议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 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并维护了《公约》 和《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进程其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 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 面迈出了新的步伐第三,在发达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 展第四,在减缓行动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方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第五,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科学观点, 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以前2°C的长期行动目标12月19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落下帷幕全世界119 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规模 及各方面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 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并向世界传递了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和信心经过各方的艰苦磋商,大会分别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 约》)及《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通过了有关 的成果文件,决定延续“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进程,授权《公约》和《议定书》 两个工作组继续进行谈判,并在 2010 年底完成工作。
会议发表的《哥本哈根协 议》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我认为,这个协 议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坚持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并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双轨制” 的谈判进程,反映了各方自“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启动以来取得的共识,包含 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的积极努力其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 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 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公约》附件一的《议定书》缔约方将继续减排,美国等《公 约》附件一的非《议定书》缔约方将承诺履行到 2020年的量化减排指标发达 国家的减排行动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将根据有关的准则进行测量、报告和 核实《公约》非附件一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采取减缓行 动,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自愿和获得支持的情况下采取行 动第三,在发达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 展在资金方面,要求发达国家根据《公约》的规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 额外的,可预测的、充足的资金,帮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减缓行动,包 括大量针对降低毁林排放、适应、技术发展和转让以及能力建设的资金,以加强 《公约》的实施。
在资金的数量上,要求发达国家集体承诺在 2010—2012年间 提供 300 亿美元新的额外资金在采取实质性减缓行动和保证实施透明度的情况 下,发达国家承诺到 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亿美元,以满足发展中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同时,将建立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平代表性 管理机构的多边基金这些资金中的适应资金将优先提供给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的国家虽然发达国家在资金上的这些承诺与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 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毕竟提出了一个量化的、可预期的目标在技术开发与转让行动方面,决定设立一个“技术机制”加速技术开发与转 让,支持适应和减缓行动这一措施将有望为推动气候友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 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障第四,在减缓行动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方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作 为《公约》非附件一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国际支持的国内减缓行动才需 要根据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指导方针,接受国际的测量、报告和核实自主采取的 减缓行动只接受国内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有关结果每两年一次以国家通报的方 式予以通报,通过明确界定的准则和确保国家主权得到尊重方式进行国际磋商及 分析。
第五,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科学观点, 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以前2°C的长期行动目标为了确保长期 目标和相应的应对行动得到最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对《哥本哈 根协议》执行情况以及对包括长期目标在内的共同愿景的综合评估,将与IPCC 已正式启动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出台时间相衔接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本次大会形成的成果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公 约》和《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 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各方应继续拿出政治诚意,进 一步凝聚共识必须坚持《公约》和《议定书》确定的原则,坚持“巴厘路线图” 授权,切实兑现各自承诺,履行应尽的义务,作出不懈的努力发达国家应正视 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 术支持,这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也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发展中国家应根 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 应气候变化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如温家 宝总理在这次大会上所作的庄严承诺,我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 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我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无论哥本哈根结果如何,我国政府都将坚定不移 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面对 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大战略我国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 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 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 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 准,完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健全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 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 碳和气候友好技术,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要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 式当前要结合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机遇,让社会公众了解并认识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应对气候变化对国家、地区和企业自身发 展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要倡导全民自觉参与,鼓励企业自愿采取行动倡导健 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抑制奢侈消费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制定并实施 减缓碳排放的目标和措施引导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民众消费方式的转 变,逐渐形成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是基础IPCC评估结论是国际社会共同采取应对 气候变化行动的主要科学依据,对促进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我国在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战略及宏观决策过程中,要把参与 IPCC 相关活动的能力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对 IPCC 国 内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统筹兼顾,全力做好 IPCC 第五次评估相关工作要大力 推进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的实施,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气候变化 事务专家队伍,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够为国际科技界所认可的研究 成果,夯实我国参与 IPCC 评估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并为我国采取应对气候变 化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而有力的支持同时,要充分利用 IPCC 这一平台,进一 步宣传我国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减缓和适应政策措施等方面所付出 的各种努力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效,促进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全方位国际合 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和研究员陈迎 22 日在接受 新华社专访时均表示,这在气候变化的谈判中,从规模和规格上讲,都是史无前 例的好事多磨历史将记住这一时刻:2009 年 12 月 19 日,会议以决定附加 文件方式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他们认为,尽管这一协议不具约束力,但它 第一次明确认可 2度温升上限,而且明确了可以预期的资金额度显然,哥本哈 根会议的这一成果,将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坚实基础和新的起点潘家华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具有积极而深远意义他说,哥本哈根会议的谈判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围绕最终成果的 文件形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 家的自主减缓行动,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等一系列关键议题,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以及不同阵营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在谈判中展开 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较量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最后时刻,会议决定,以 决定附加文件的方式通过了经激烈谈判和磋商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会议 并决定延长公约和议定书下两个特设工作组的授权,到明年墨西哥会议即《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6次缔约方会议时达成法律协议。
他说,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是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协议,但它表达了各 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锁定了已经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成果,推 动谈判向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其积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坚定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了“巴厘路线图”授权会议主办方丹麦一 度联合主要发达国家起草“丹麦草案”,试图“两轨并一轨”,抛弃《京都议定 书》,为发展中国家强加减排义务经过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不懈 努力,坚定了巴厘路线图的方向2)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 新的坚实步伐截至目前,所有发达国家都提出了中期减排目标,主要发展中大 国也提出了自己减缓行动的目标尽管一些发达国家的目标在利用森林碳汇和海 外减排等方面还不清晰,有些还有附加条件,而且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机构的评估, 发达国家2020年相比1990年整体减排幅度仅为 8-12%,仍远低于政府间气候 变化专门委员会科学结论 25-40%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要求的至少 40%的水 平,但这些目标是推动后续谈判的重要基础3)在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上达成广泛共 识。
哥本哈根协议”中认可有关控制全球升温不超过 2度的科学结论作为全球 合作行动的长期目标;初步形成了发达国家 2010-2012年快速启动阶段提供 300 亿美元,2020 年增加到每年 1000 亿美元的短期和长期资金援助计划;两大阵营 之间就发达国家履行减排义务和发展中国家采取减缓行动的透明性问题也达成 了共识陈迎认为,中国为推动谈判进程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重要作用他说,在哥本哈根谈判进程中,中国自始至终采取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努 力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平台展开外交努力,积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 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中国减缓行动目标,展现中国的诚意在 9 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单位 GDP 碳排放强度显著下 降、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前两周,中 国提出了 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 — 45%的减缓行 动目标不仅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而且中国目标没有附加条件,不与其 他国家减排目标挂钩,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