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势-教案设计.doc
7页江苏省优秀教案评审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高中物理 课题:选修3-1《电动势》 教师:沈开花 单位:扬州中学树人学校一、教学设计思想1.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托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休,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2.人类的探知欲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新课程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3.“电动势”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又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很突出的难点它贯穿“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交变流电”三个章节,在中学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常规教学中,一般是用“电源两极间电压的大小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为了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电动势的概念”的表述把电动势的概念直接呈现给学生。
4.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电动势”通过对电源作用的探究,采用类比联想的手段,理解电源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再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使学生了解电源的重要参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旧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索,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实现自主发展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知道什么是非静电力以及电源中非静电力的作用;3.理解电动势的本质及其定义;4.了解电源的的内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类比、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了解电源内部存在内阻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实验和探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及电动势概念,2.教学难点:从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了解电源内阻四、教学资源苹果﹑短铁丝、短铁丝、小灯泡﹑电流计﹑学生电压表﹑电键、导线若干﹑手摇发电机﹑不同型号的干电池、锂电池、纽扣电池等,计算机、 视频展示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电源的作用 (实验演示+学生探究)二、电源电动势 通过不同电源对比,引出问题,深刻思考挖掘关系三、电源的重要参数(学生阅读材思考)考讨论)结束新课引课:实验探究,设疑激趣问题讨论 理论探究学生体验,感受直观理论探究,抓住本质联想类比、加深理解探 究1探究2电动势定义探究3问 题2问 题3问 题1课后调查四、生活中的电池释疑电动势概念的理解问 题探索1探索3探索2指导归纳投影、实物展示附:教学流程图符号及含义图形(Symbol)意义说明开始,结束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重要教学内容一般教学内容流程线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实验探究:1、苹果能否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2、苹果能否使小灯炮发光?学生反响热烈、动手探究,急于了解真相对比探究,设疑激趣一、电源的作用问题讨论,理论探究F1)正电荷在导线中移动方向?电流方向?2)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正电荷的移动方向?3)电源内部电场方向?正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4)静电力做正功还是负功?电势能如何变化?5)是谁克服静电力做功,把正电荷从电源负极搬到正极?6)电源内部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讨论,理论探究;手摇发动机使小灯泡发光,感受非静电力温故知新,深入分析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理论探究,抓住本质抽象和形象相结合,加强感性认识二、电动势的概念问题: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联想类比,设计表格,指导电动势定义联想类比:电源与抽水机的作用填写表格,探索如何表征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本领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严谨思维设问:1)电动势是1.2V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E1=2V和E2=1.5V的两个电源比较?3)对于给定的电源,移动正电荷时,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问题思考,进一步巩固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三、电源的重要参数实验探究:①电动势怎么测量?②新的1号干电池和7号干电池的电动势是否相同?③ 1号新的干电池和旧的干电池的电动势是否相同? 问题:旧电池为何不能使灯泡正常发?学生探究,动手测量,环环相扣,主动思考,认识电源的重要参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认知冲突,主动探索电源的特征量探索:1)1号干电池与7号干电池的内阻是否相同?容量呢2)旧电池为何不能使灯泡正常发光?3)苹果电池为何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实物展示:你能从该电池的铭牌上了解到哪些信息?探索思考,教师适当指导,先疑后释,承上启下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直观形象,释疑解惑四、生活中的电池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学,了解有关电池的种类及使用对象,并关注:1)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要注意什么?2)请从多角度阐述电池为什么要回收?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课后调查、自学拓展,完成表格培养在互联网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电池和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结束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和实验的方法七﹑板书设计1.电源: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1)定义: (2)定义式:E=W非/q 单位:伏(V)(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注意】: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3.电源的重要参数(1)电动势(2)内阻(3)容量 单位:安培小时(A·h)或毫安小时(mA ·h)八、教后记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电路的初步知识和实验基础,学生一般已具有功能转化关系的应用基础和电场以及电势能的知识概念,这就从实验和理论方面为学生从非静电力做功角度理解电动势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电动势”通过对电源作用的探究,采用类比联想的手段,理解电源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再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使学生了解电源的重要参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旧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索,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课后通过作业反馈等途径检测出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比较到位,且对生活中的电源产生了较浓的兴趣!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