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江气候及金山焦山北固山历史文化.docx
7页部分附件内容一、地理位置和范围镇 江 市 地 处 江 苏 省 西 南 部 , 长 江 下 游 南 岸 , 北 纬 31°37′~ 32°19′、 东 经118°58′~ 119°58′ 东 西 最 大 直 线 距 离 95.5 公 里 , 南 北 最 大 直 线 距 离 76.9公 里 东 南 接 常 州 市 , 西 邻 南 京 市 , 北 与 扬 州 市 、 泰 州 市 隔 江 相 望 镇 江 地处 宁 镇 丘 陵 ,三 面 环 山 (东 、 南 、 西 ) , 一 面 临 水 ( 北 ) 镇 江 是 长 三 角 区 位 交 通 条 件 最 好 的 城 市 之 一 , 是 长 江 与 京 杭 大 运 河 、 吴 文 化与 楚 文 化 、 上海经 济 圈 和 南 京 都 市 圈 的 交 汇 点 , 区 位 优 势 突 出 , 水 陆 交 通 发达 京 沪 铁 路 、 沪 宁 城 际 高 铁 , 沪 宁 高 速 公 路 、 312 国 道 、 104 国道穿 城 而过 , 中国第 一 、 世 界 第 三 的 润 扬 长 江 大 桥 贯 通 南 北 镇 江 拥 有 长 江 岸 线259 公 里 , 其 中 稳 定 的 深 水 岸 线 80 余 公 里 。
镇 江 港 是 长 江 第 三 大 港口, 货物 吞 吐 量 超 亿 吨 二、气候特征镇 江 地 处 北 回 归 线 以 南 , 属 亚 热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 气 候 温 和 , 雨 量 充 沛 ,日 照 时 间 长 夏 无 酷 暑 , 时 间 长 达 6 个 月 年 平 均 气 温 为 22.3℃, 最 高 气温 为 38.7℃, 最 低 气 温 为 0.2℃ 镇 江 的 气 候 深 受 季 风 的 影 响 , 夏 季 盛 行 偏东 南 风 , 高 温 多 雨 , 每 年 4~ 9 月 为 雨 季 , 年 降 雨 量 1966.5 毫 米 ; 其 余 季节 盛 行 东 北 季 风 , 天 气 较 为 干 燥 镇 江 平 均 年 日 照 时 数 为 2060 小 时 , 太 阳年 辐 射 量 5225 兆 焦 耳 /年 平 方 米 , 拥 有 较 好 的 日 照 条 件 三、镇 江 地 区 绿 色 建 筑 设 计 的 气 候 适 应 性 原 则镇 江 地 区 绿 色 建 筑 设 计 的 气 候 适 应 性 原 则 主 要 体 现 在 : 绿 色 建 筑 设 计 应尊 重 地 域 气 候 特 点 , 采 用 积 极 的 技 术 措 施 , 降 低 资 源 消 耗 和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规 划 布 局 与 建 筑 平 面 须 有 利 于 利 用 自 然 通 风 ; 建 筑 外 窗 应 进 行 遮 阳 设 计 ; 节能 设 计 应 重 点 考 虑 夏 季 空 调 ; 由 于 镇 江 地 区 冬 季 不 需 要 采 暖 , 因 此 地 源 热 泵等 技 术 应 该 经 过 仔 细 分 析 ; 节 水 设 计 可 考 虑 雨 水 收 集 技 术 与 人 工 湿 地 技 术 等 ;景 观 设 计 选 用 种 植 本 土 的 耐 旱 、 抗 病 虫 害 的 植 物 , 提 高 绿 化 的 遮 荫 效 果 ; 应充 分 利 用 太 阳 能 与 风 能 等 可 再 生 能 源 等 。
四、土地、水源、生物资源镇 江 市 总 面 积 3843km 境 内 地 势 西 高 东 低 , 南 高 北 低 , 形 成 了 低 山 、丘 陵 、 岗 地 为 主 的 地 貌 特 征 东 北 部 为 长 江 沿 岸 沙 滩 地 与 丹 阳 东 部 平 原 , 东南 部 是 丹 阳 南 部 平 原 , 由 长 江 挟 带 泥 沙 沿 积 而 成 , 都 属 于 长 江 三 角 洲 的 边缘 部 分 全 市 河 流 60 余 条 , 总 长 700 余 公 里 , 以 人 工 运 河 为 多 水 系 分 北 部 沿江 地 区 、 东 部 太 湖 湖 西 地 区 和 西 部 秦 淮 河 地 区 长 江 流 经 境 内 长 103.7 公里 京 杭 大 运 河 境 内 全 长 42.6 公 里 , 在 谏 壁 与 长 江 交 汇 全 市 人 工 水 库 、塘 坝 总 库 容 量 5 亿 多 立 方 米 其 中 , 库 容 10 万 立 方 米 以 上 的 水 库 107 座 ,库 容 量 3.74 亿 立 方 米 镇 江 市 城 市 规 划 沿 长 江 南 岸 带 状 分 布 , 工 矿 企 业 为 利 用 长 江 水 资 源 优 势沿 江 而 建 , 城 市 供 水 以 地 表 水 (长 江 水 )为 主 , 地 下 水 为 铺 。
市 区 公 共 水 厂 建成 的 有 5 座 , 总 供 水 能 力 为 55. 5m / d, 分 别 为 主 城 区 、 谏 壁 、 大 港 区域 供 水 , 城 市 供 水 出 现 供 大 于 求 局 面 , 但 是 城 市 水 污 染 日 趋 严 重 植 物 方 面 , 落 叶 阔 叶 树 有 麻 栎 、 枹 树 、 黄 连 木 、 山 槐 、 枫 杨 等 ; 常 绿阔 叶 树 有 青 风 栎 、 苦 楮 、 石 楠 等 金 山金 山 位 于 市 区 西 北 , 高 四 十 四 米 , 周 五 百 二 十 米 , 距 市 中 心 三 公 里 古 代 金山 是 屹 立 于 长 江 中 流 的 一 个 岛 屿 , “万 川 东 注 , 一 岛 中 立 ”, 与 瓜 洲 、 西 津渡 成 犄 角 之 势 , 为 南 北 来 往 要 道 , 久 以 “卒 然 天 立 镇 中 流 , 雄 跨 东 南 二 百 州 ”而 闻 名 , 被 称 为 “江 心 一 朵 芙 蓉 ” 直 至 清 代 道 光 年 间 , 才 开 始 与 南 岸 陆 地相 连 , 于 是 “骑 驴 上 金 山 ”曾 盛 行 一 时 。
金 山 形 胜 天 然 , 风 景 幽 绝 , 自 古 为我 国 优 美 游 览 胜 地 之 一 金 山 自 古 名 称 很 多 , 古 人 把 扬 子 江 比 作 香 水 海 , 把 这 座 山 比 作 《 华 严 经 》里 的 七 金 山 , 所 以 叫 作 金 山 而 宋 代 王 存 著 的 《 九 域 志 》 中 则 有 另 一 说 法 :唐 代 高 僧 法 海 云 游 来 此 , 为 子 修 复 寺 庙 , 每 日 在 山 间 披 荆 斩 棘 , 一 日 挖 到 黄金 地 方 官 李 奇 上 反 皇 帝 , 皇 帝 敕 令 将 黄 金 交 法 海 作 修 复 寺 庙 之 用 , 并 名 山为 金 山 此 外 , 金 山 还 曾 叫 过 泽 心 山 、 浮 玉 山 、 获 茯 山 、 龙 游 山 、 紫 金 山 等 而 金 山 的 名 则 与 金 山 寺 有 关 , 金 山 寺 巧 妙 地 依 山 而 建 , 富 有 独 特 的 建 筑 风 格 ,殿 宇 后 堂 幢 幢 相 衔 , 亭 台 楼 阁 层 层 相 接 , 山 体 与 寺 庙 浑 然 一 体 , 构 成 一 组橼 摩 栋 接 , 丹 辉 碧 映 的 古 建 筑 群 , 景 色 壮 观 , 气 势 雄 伟 , 形 成 “寺 裹 山 ”的独 特 风 貌 。
宋 休 以 来 , 京 流 传 着 “金 山 寺 裹 山 , 焦 山 山 裹 寺 ”的 评 语 金 山 又 有 “神 话 山 ”之 称 , 山 上 每 一 个 古 迹 都 有 迷 人 的 神 话 、 传 说 和 故事 中 国 有 名 的 古 典 神 话 故 事 《 白 蛇 传 》 中 “水 漫 金 山 寺 ”, 就 源 出 于 此 ,民 间 流 传 甚 广 , 为 这 座 名 城 增 添 了 十 分 迷 人 的 色 彩 小 说 《 说 岳 全 传 》 中 的岳 飞 到 过 的 金 山 古 迹 “七 峰 亭 ”, 景 色 宜 人 章 回 小 说 《 水 浒 》 中 “张 顺 夜伏 金 山 寺 , 宋 江 智 取 润 州 城 ( 即 今 镇 江 城 ) ”一 回 对 金 山 瑰 奇 风 景 , 作 了 细腻 生 动 的 描 写 清 代 皇 帝 康 熙 、 乾 隆 多 次 南 巡 , 驻 跸 金 山 , 留 下 不 少 “御 制 ”文 物 , 有 关 乾 隆 在 金 山 的 民 间 故 事 传 说 甚 多 , 使 金 山 更 负 盛 名 历 代 诗 人 、书 法 家 、 名 人 雅 士 , 如 白 居 易 、 李 白 、 张 祜 、 孙 鲂 、 苏 东 坡 、 王 安 石 、 沈 拓 、范 仲 淹 、 赵 孟 、 王 阳 明 等 登 临 观 景 , 留 下 了 许 许 多 多 珍 贵 的 遗 迹 和 脍 炙 人 口的 题 咏 。
唐 代 起 , 国 际 友 人 登 山 游 览 者 络 绎 不 绝 明 代 日 本 画 僧 雪 舟 等 杨 居住 金 山 两 年 半 时 间 , 绘 有 《 大 唐 扬 子 江 心 金 山 龙 游 禅 寺 之 图 》 等 有 关 金 山 的画 卷 , 现 保 存 在 寺 庙 金 山 这 座 青 螺 般 的 小 山 , 却 包 孕 着 许 多 风 流 往 事 , 具 有 无 限 的 魅 力 , 吸引 了 无 数 中 外 骚 客 和 游 人 有 人 说 “到 了 镇 江 不 去 金 山 , 等 于 没 到 过 镇 江 ”,此 话 自 有 一 番 道 理 , 当 你 游 览 金 山 之 后 , 便 会 明 白 其 中 的 奥 妙 在 金 山 寺 门 口 , 抬 头 仰 望 “江 天 禅 寺 ”匾 额 , 为 清 代 康 熙 皇 帝 随 太 后 来金 山 祈 祷 时 亲 笔 题 写 的 江 天 寺 即 金 山 寺 , 自 古 就 是 一 座 中 我 闻 名 的 禅 宗 古刹 , 始 建 于 东 晋 年 代 , 距 今 已 有 一 千 五 百 多 年 , 初 名 泽 心 寺 , 南 朝 、 唐 朝初 称 为 金 山 寺 。
寺 宇 规 模 宏 大 , 全 盛 时 有 和 尚 三 千 多 人 , 僧 侣 数 以 万 计 北 固 山北 固 山 坐 落 在 镇 江 市 区 北 面 长 江 边 上 名 北 固 山 高 约 58 米 , 长 约 200 米 山 壁 陡 峭 , 形 势 险 固 , 南 朝 梁 武 帝 曾 题 书 “天 下 第 一 江 山 ”来 赞 其 形 胜 北 固 山 由 前 峰 、 中 峰 和 后 峰 三 部 分 组 成 , 主 峰 即 后 峰 , 是 风 景 最 佳 处 雄 居 山 巅 的 甘 露 寺 建 于 东 吴 甘 露 年 间 , 有 许 多 有 关 三 国 时 代 吴 国 的 传 说 和 遗迹 游 人 至 此 , 不 由 要 以 刘 备 招 亲 的 故 事 为 线 索 去 寻 找 有 关 胜 迹 和 传 说 北临 长 江 , 形 势 险 固 , 故 名 北 固 北 固 山 与 金 山 、 焦 山 成 犄 角 之 势 , 三 山 鼎 立 ,在 控 楚 负 吴 方 面 北 固 山 更 显 出 雄 壮 险 要 明 代 郡 守 为 了 抗 倭 守 城 , 将 前 峰 与中 峰 凿 断 。
前 峰 原 为 东 吴 古 宫 殿 遗 址 , 现 已 辟 为 镇 江 烈 士 陵 园 ; 中 峰 上 原 有气 象 楼 , 现 改 为 国 画 馆 ; 后 峰 为 北 固 山 主 峰 , 北 临 扬 子 江 ( 长 江 ) , 三 面 悬崖 , 地 势 险 峻 , 山 上 到 处 都 是 树 木 , 名 胜 古 迹 多 在 其 上 素 以 “天 下 第 一 江山 ”闻 名 于 世 后 峰 是 北 固 山 的 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