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哌利多穴位注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影响.doc
5页氟哌利多穴位注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氟哌利多穴位注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氟哌利多穴位注射组(A组,n=30)和氟哌利多静脉注 射组(I组,n=30)A组于诱导前10min于双侧内关穴穴位注射氟哌利多1mg,I组于诱导前 10min于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mg术中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ng/mL)和七氟醚(据术中 血压调节)平衡麻醉记录患者术毕至拔气管导管时间、术毕至听从指令时间、术后24h内 恶心呕吐发生率、严重程度结果:A组术后0-1h、1-2h、2-4h、4-12h的NVS评分、PACU内 给止吐药人次小于I组(P<0.05)术后12-24h的NVS评分、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两 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未观察到麻醉恢复期内呼吸抑制、躁动和锥体外系等不良 反应结论:氟哌利多穴位注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比静脉注射氟 哌利多强,且不影响麻醉恢复 【关键词】氟哌利多;穴位注射;术后恶心呕吐;妇科;腹腔镜;平衡麻醉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是病人对麻醉最为担心 的问题之一 [1] 。
PONV是常见的发生于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据文献报道,术后呕吐的发生 率为30%,高危患者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为50%,PONV的发生率更是高达80% [2-4] 预防PONV的发生是减少PONV发生率和减轻其严重程度的重要一环 氟哌利多属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紧张、镇吐、抗休克等作用穴 位注射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小剂量中药或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研究中,笔者观察了氟哌利多穴位注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患者共60例 (ASAⅠ~Ⅱ级,年龄18~50岁),排除吸烟史、晕动病史和PONV史、心脏传导阻滞或心电 QT间期延长(男性大于440毫秒,女性大于450毫秒)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要求术后镇痛 根据手术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成穴位注射组(A组)和静脉注射组(I组),每组 30例 1.2麻醉和监测方法患者入室后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 )、心率(HR) A组于诱导前10min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1mg/mL的氟哌利多(上海市旭东海普有限公 司,批号:AE140201)穴位注射,即在患者双侧内关穴以2 mL 注射器快速刺入皮下组织, 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回抽无血后推入氟哌利多1mL。
内 关取穴手腕部横纹处,将另一手的食、中、无名指并拢,以此3 指的上下定位,再将手掌 紧握,以其露出的两筋之间为左右位置定位I组于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氟 哌利多 插管前予咪唑安定0.04mg/kg、丙泊酚3mg/kg、舒芬太尼0.15ug/㎏、罗库溴铵 0.6mg/kg快速诱导,插管成功后机械通气,潮气量设定8~10 mL/㎏,呼吸频率10~12次 /min,Dreager麻醉工作站监测潮气量(TV)、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f)、呼末 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 2 )等,调整潮气量和通气频率维持P ET CO 2 在30~40mmHg之间,SpO 2 达 99%以上术中以瑞芬太尼TCI(血浆浓度,4ng/mL)、七氟醚(O 2 流量1.5L/min,浓度据 术中血压调节,使术中平均动脉压维持于高于或低于术前25%以内)术中按需追加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心率低于45bpm时,给予阿托品,每次0.25mg,总量不超过1mg 术毕前15min停用七氟醚,O 2 流量调至6L/min术毕停瑞芬太尼,手控呼吸直到恢复自 主呼吸静脉注射0.03mg/kg新斯的明和0.02mg/kg阿托品后拔除气管导管后置入口咽通气 道。
拔管后患者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intensive care unit, PACU),继 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处理、记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诉中度恶心或出现呕吐,予 静注格拉司琼3mg,如未能缓解,予静注地塞米松5mg如果患者诉疼痛,予舒芬太尼 5μg,总量不超过10μg至少观察60min达到出室标准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记录(1)患者年龄、体重、手术历时、术中入液量和出血量;(2)术毕至拔气管导管时 间、术毕至听从指令时间;(3)患者麻醉恢复期间呼吸抑制、燥动、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⑷患者在恢复室心律失常发生情况;⑸术后24h内(分0-1h、1-2h、2-4h、4-12h、12-24h 五个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严重程度、在PACU停留时间及予止吐药的次数 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根据恶心呕吐评分表(NVS)评定(见表1) 表1 恶心呕吐评分表 恶心呕吐评分 程度 0 无恶心呕吐 1 轻微恶心 2 中度恶心、呕吐(4次以下) 3 频繁呕吐(4次及以上) 4 严重呕吐(持续)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 s x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取 α=0.05的统计学检验水准术后24h内使用止吐药人次采用χ 2 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间患者年龄、体重、手术历时、术中入液量和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见表2) A组术后0-1h、1-2h、2-4h、4-12h的NVS评分、PACU内给止吐药人次小于I组 (P<0.05)术后12-24h的NVS评分、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PACU内停留时间两组间 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表4、表5) 麻醉恢复期未观察到呼吸抑制、燥动、锥体外系症状、心电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 室性心动过速的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历时、入液量和出血量比较(n=30, ) s x 年龄(yr) 体重(kg) 手术历时(min) 入液量(ml) 出血量(ml) A组 34.77±9.32 59.50±8.30 143.30±39.71 1266.67±253.71 36.00±5.63 I组 31.40±5.31 57.77±7.97 156.53±38.38 1250.00±254.27 35.33±5.717表3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比较(n=30, ) s x 拔管时间(min) 听从指令时间(min) A组 5.53±1.56 6.92±1.31 I组 5.58±1.58 6.95±1.34 表4 术后24h内NVS(n=30, ) s x A组 I组 0-1h 0.50±0.57 * 1.47±0.68 1-2h 0.50±0.57 * 1.13±0.78 2-4h 0.47±0.57 * 0.97±0.81 4-12h 0.07±0.25 * 0.27±0.45 12-24h 0.14±0.35 0.20±0.41 与I 组相比, *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5 PACU内给止吐药人次及停留时间(n=30, ) s x 给止吐药人次(%) 停留时间 A组 1(3.33) * 71.63±2.83 I组 6(20) 71.70±2.41 与I组相比, *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影响PONV发生风险的因素有很多。
在与患者自身有关的因素中,女性为最强的PONV 预测因素,随后依次为PONV史、不吸烟、晕动病史、年龄(<50岁)在与麻醉相关的因 素中,应用挥发性麻醉药为最强的预测因素,随后依次为麻醉时间、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 及氧化亚氮手术类型是否为PONV发生风险增加的因素尚存争论,新的研究证据表明,胆 囊切除术、妇科手术及腹腔镜检查与PONV发生风险较高有关 [5] 根据最新的由美国门诊麻醉学会发表的“PONV管理指南” [5] ,本研究的对象,均为50 岁以下女性非吸烟患者,属于发生PONV中度风险的患者,建议采取1~2种干预措施进行预 防而本研究中患者又是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考虑到患者中PONV的风险较高,本研究中没 有设立空白对照组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水谷之腑,以和降为顺,胃失和降则气逆于上而致恶心、呕吐内 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又是八脉交汇穴之一,其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 厥阴经并汇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这些经脉在胸脘胁腹中循环该穴具有定惊止悸、 涤痰开窍、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作用,对于呕吐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基于祖国医学经络理论,选用中西药物注射入有关 俞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6]穴位注射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发挥的是针、 穴和药的协同作用穴位注射一方面通过针刺经穴的机械性刺激,以及所注射药物对经穴局部刺激,激发经络系统产生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疏通气血等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 局部给药方式,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吸收、分布、生物转化等一系列过程,作用于病原 体乃至药物直达病所,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药物对靶器官的作用穴位注射后由于药物的物 理刺激使针刺效应延长,即药物的吸收过程,就是刺激穴位的过程,虽然剂量小,但通过 穴位注射后起到明显的放大作用,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 [ 7] 穴位注射时,药物通过经脉的运输作用,较快的到达靶位,而且当穴位主治作用与穴 位注射药物药理作用一致时,会呈现穴效、药效“叠加效应” 氟哌利多是丁酰苯化合物,具有强效安定、镇静和镇吐作用通过拮抗多巴胺D 2 ,抑 制延髓呕吐中枢,从而产生极强的镇吐作用静脉注射5-8min起效,最佳效应持续时间约 3-6h氟哌利多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包括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病 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与药物阻断多巴安受体作用相关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延 长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该不良反应是剂量依赖性的 [8] 因此探讨氟 哌利多更好的给药方式以减少药物有效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文献表明,内关穴注射氟哌啶可起到穴效和药效叠加效应 [9] 因此,氟哌利多穴位 注射可能可以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并增强或延长药效 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与静脉注射相对,穴位注射相同剂量的氟哌利多,术后早期PONV 发生率更低,作用一直持续到术后4-12小时,并且在PACU内使用镇吐药物的机率更低 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也未观察到氟哌利多相关的不良反应证实了穴位注射可以起到放 大药物治疗作用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由此我们推论,氟哌利多穴位注射,可以减少氟 哌利多的剂量该推论有待后续研究予以证实另外,穴位注射是否影响氟哌利多的起效 时间、作用时间,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尽管本研究中没有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和严重心律失常,但是使用氟哌利多,围术 期应警惕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其次,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 床研究,未能做到双盲,且NVS评分存在一定主观因素最后,本研究只初步证实穴 位注射可以放大氟哌利多的治疗作用,其他的效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说明,穴位注射氟哌利多用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 呕吐,不影响麻醉恢复,是有效并且安全的。
【参考文献】 [1]吴新民,于布为,叶铁虎等.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快捷指南[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03(10):139-140. [2] Apfel CC, Läärä E, Koivuranta M, et al. A simplified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conclusions from cross-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