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
37页BBAM/08-028 工作面初次放顶 安全技术措施 **公司**队 2008 年 2 月审批栏 单位 审批意见及签字 编制 综采队 生产技术部 安监部 副经理 总工 经理**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采用超前预爆破法控制顶板,为了保证初次放顶效果,加强回采 过程中顶板管理,特制定本措施 一、成立初次放顶领导小组 1、放顶领导小组 组 长:毛新红 副组长:吕文胜、唐宗良 成 员:施春、刘培展、张新疆、赵生辉 2、领导小组职责 ⑴初放期间领导小组成员跟班现场指挥 ⑵领导小组负责措施的审核、审批,负责验收炮孔质量情况、装药封孔情况、 放顶效果 ⑶检查监督放顶措施执行情况 ⑷发现不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坚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⑸放顶具体工作由综采队负责,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刘培展 成员:杨光泽、周中林、张文安、李增峰 二、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猴车道以东,三采区运输石门以西,走向长度2000米,平均 倾斜长度90 米,开切眼长度93m,在**运输巷掘进过程中未出现断层及褶曲, 回风巷标高为+2012m,运输巷标高+1968m自11号勘探线和12号勘探线查得 6#煤层厚度为2.97~4.15m,平均厚度3.2m,煤层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变薄。
6# 煤层含夹矸1-2层,夹矸厚度在0.1~1.2米之间,平均厚度0.6米左右,煤 层厚度比较稳定6#煤层直接顶为6.22米的粗砂岩,粗砂岩灰白色,坚硬, 以石英为主,裂隙较发育老顶为13.5米厚砂砾岩,砂砾岩含鹅卵石,砂白 色矿质胶结直接底为0.35米厚青灰色粉砂岩厚层状老底为2.11米厚灰白 色中砂岩,其成份以石英为主(见6#煤层柱状图) 三、构造 工作面范围内为单斜构造,产状较稳定,走向近东向西,倾向向南,煤层 赋存稳定,倾角为25°~36°,在掘进过程中未出现断层及褶曲该工作面位 于老河床下部,工作面淋水情况较其它工作面大,预计对开采影响不大6#煤层柱状图 粉沙岩,层里清晰, 节理发育易碎 黑色碳质泥岩块状薄层状 含1-2夹矸 粗砂岩,以石英为主, 裂隙较发育 岩性描述 名称 砂砾岩,含鹅卵石, 砂白色矿质胶结 老底 直接底 煤 直接顶 老顶 厚度 ( ) 柱状图 分组 时代 侏 罗 纪 八 道 湾 组 四、两种炸药性能对比 炸药名称 猛度mm 爆力ml 爆速m/s 殉爆mm 粉壮高威力铵锑炸药 ≥14 ≥350 ≥3700 ≥90 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 ≥10 ≥250 ≥3200 ≥30五、爆破半径的确定 1、对于深孔不偶合装药的内部爆破,其产生的初始裂隙区半径用下式计算: Rt=r b (λ×Pc/St) 1/α式中:Pc为冲击波作用在孔壁岩石上的初始冲击压力,MPa; r b 为炮孔半径,mm; St为岩石抗拉强度,MPa; λ为岩石特性系数,λ=γ/(1-γ) ,γ为岩石泊松比; α为应力波衰减指数,α=2-λ; 其中:Pc=(ρ 0 ·V 2 ·n/8)·k -6 MPa 式中:ρ 0 炸药密度,kg/m 3 ; V为炸药爆速,m/s; n为爆炸产生冲击孔壁时的压力增大系数,一般n=8~15; k为装药径向不偶合系数,k=炮孔半径/药卷半径。
2、在相同爆破条件下,两种炸药所产生的爆炸裂隙区范围如下: 类别 炸药 密度 kg/m 3 炸药 爆速 m/s 压力 增大 系数 装药 不偶 合系 数 初始冲 击压力 MPa 炮孔 半径 mm 岩石 抗拉 强度 MPa 岩石 特性 系数 岩石 泊松 比 应力 波衰 减指 数 裂隙 区半 径mm 高威 力 1100 3700 13 9/6=1 .5 24471 45 30 0.32 0.24 1.68 1235 乳化 炸药 910 3200 9 9/6=1 .5 15725 45 30 0.32 0.24 1.68 949 六、参数设计 依据新疆煤炭科学研究所《**工作面初次放顶参数设计》及以往的爆破经 验考虑,**工作面初次放顶使用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起爆,初次放顶采用双 侧布孔方式,即在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同时布置钻孔 一、炮孔布置位置 根据以往对6号煤层开采情况,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一般为 20~28m,对**工作面而言,考虑首次采用乳化炸药的特性及6号煤层的顶板 岩性,本次初次放顶步距取16m为宜为加强工作面初次放顶效果,需要在开 切眼内布置辅助初次放顶孔,同时在工作面煤壁前方布置辅助端头孔,以确保顶板能够正常、及时的垮落。
二、炮孔布置方式 为充分保证初次放顶对老顶承压层的切断作用,结合以往初次放顶经验, 同时考虑乳化炸药性能及钻孔钻进速度,本设计采用布置两组初次放顶孔进行 初次放顶,其中主要初放孔距离开切眼16m,辅助初放孔位于开切眼内、上下 顺槽两端,辅助端头孔位于开切眼煤壁前方2m处 1、第一组:主要初次放顶孔 上、下顺槽内各布置四个初次放顶孔,分别为:一个老顶切断孔、一个辅 助老顶孔、一个三角区控制孔及一个端头切断孔采用双侧扇形布孔方式,该 组初次放顶孔距开切眼16m 2、第二组:辅助初次放顶孔 在工作面开切眼内的上、下端头处各布置两个辅助老顶切断孔,平行开切 眼布置,距工作面煤壁3m 3、第三组:辅助端头孔 于开切眼煤壁前方2m处的上、下顺槽处,各布置一个辅助端头孔 三、炮孔顶端装药高度h 上 的确定 老顶切断孔的顶端装药高度h 上 的数据取决于爆破后采空区冒落充填高度, 根据岩石冒落碎胀系数取1.3,开切眼高度为2.7m,则1.3×h 上 =2.7+h 上 ,h 上 =9.0m 考虑老顶承压层的实际厚度及高威力炸药爆破产生的裂隙区半径,取h 上 =15m,辅助切断孔h 上 =15m 针对端头切断孔及辅助端头孔顶端装药高度h 上 ,考虑顶板冒落后形成自然 平衡拱的两端高度将低于老顶切断孔的处理高度,取h 上 =12m。
四、炮孔下端装药高度h 下 的确定 炮孔下端装药高度应保障炮孔爆破不影响回采工艺要求,保证工作面不漏 顶、不片帮,保证炮孔有足够的充填堵塞长度,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如下: ㈠、第一组初次放顶孔: 1、老顶切断孔下端装药高度取h 下 =4m(距煤层面) ; 2、辅助老顶孔下端装药高度取h 下 =4m(距煤层面) ; 3、端头切断孔下端装药高度取h 下 =4m(距煤层面) 4、三角区控制孔下端装药高度取h 下 =4m(距煤层面) ㈡、第二组辅助老顶孔: 辅助老顶孔下端装药高度取h 下 =4m(距煤层面) ㈢、第三组辅助端头孔: 辅助端头孔下端装药高度取h 下 =4m(距煤层面) 五、炮孔水平转角α ㈠、第一组主要初次放顶孔: 为提高爆破效果,第一组主要初次放顶孔均与工作面斜交一定角度 1、老顶切断孔水平转角: 运输顺槽老顶切断孔α=70°(与运输顺槽轴线夹角) 回风顺槽老顶切断孔α=65°(与回风顺槽轴线夹角)2、辅助老顶孔水平转角: 运输顺槽辅助老顶孔α=70°(与运输顺槽轴线夹角) 回风顺槽辅助老顶孔α=65°(与回风顺槽轴线夹角) 3、端头切断孔水平转角: 上、下顺槽均取α=20°(与顺槽轴线夹角) 4、三角区控制孔水平转角: 上、下顺槽均取α=40°(与顺槽轴线夹角) ㈡、第二组辅助初次放顶孔: 均平行于开切眼布置,α=90°(与顺槽轴线夹角) 。
㈢、第三组辅助端头孔: 辅助端头孔上、下顺槽均取α=12°(与顺槽轴线夹角) 六、炮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度L 投 对于老顶切断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度,用下式计算: L 投 =S-H 式中:L 投 ——老顶切断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mS——工作面倾斜长, 93mH——上、下顺槽老顶切断孔终端之间的距离,取20m 因此L 投 =93-20=73m,考虑到上顺槽下向深孔钻进排岩粉困难等因素,上 顺槽炮孔与水平面夹角应≥0° 1、第一组初次放顶孔: ①老顶切断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上顺槽取L 投 =31m,下顺槽取L 投 =42m ②辅助老顶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上顺槽取L 投 =19m,下顺槽取L 投=23m ③端头切断孔在巷道轴线的投影长,考虑到其装药终端与老顶切断孔装药 末端的联系,取L 投 =22m ④三角区控制孔在巷道轴线的投影长,上、下顺槽均取L 投 =20m 2、第二组辅助初次放顶孔: ①辅助低位老顶切断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上顺槽取L 投 =31m,下 顺槽取L 投 =42m ②辅助高位老顶切断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上顺槽取L 投 =19m,下 顺槽取L 投 =23m。
3、第三组辅助端头孔: 辅助端头孔在巷道轴线的投影长,上、下顺槽均取L 投 =8m 七、各炮孔参数计算 ㈠、第一组初次放顶孔 1、运输顺槽老顶切断孔① 设计炮孔顶端装药高度h 上 =15m,炮孔下端装药高度h 下 =4m,炮孔水平转 角α=70°(与运输顺槽轴线夹角) ,炮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度L 投 =42m,煤层倾角α’=36º,计算炮孔参数如下: ⑴炮孔终端至水平面高度h: cos ) tan ( 投 上 L h h m 82 . 36 36 cos ) 36 tan 42 15 ( o o ⑵炮孔在水平面上投影长d: sin ] sin ) tan ( cos [ 投 上 投 L h L d m 78 . 26 70 sin ] 36 sin ) 36 tan 42 15 ( 36 cos 42 [ o o o o ⑶炮孔与水平面夹角β: o o 54 97 . 53 78 . 26 82 . 36 arctan arctan d h ⑷炮孔深度L: m m h L 46 51 . 45 54 sin 82 . 36 sin o ⑸炮孔与煤层面夹角β’: o 03 . 19 46 15 arcsin arcsin ' L h 上 ⑹封孔长度L2: m m h L 12 27 . 12 03 . 19 sin 4 ' sin 2 o 下 ⑺装药长度L1: m L L L 34 12 46 2 1 ⑻装药量Q: kg m kg m m kg L Q 119 / 5 . 3 34 / 5 . 3 1 注:由于封孔段长度小于L/3,为避免冲孔及提高爆破效果,封孔时必须 在装药的下端增设堵孔水泥,长度为40cm(其后再充填黄土及孔口水泥) 。
2、运输顺槽辅助老顶孔② 设计炮孔顶端装药高度h 上 =15m,炮孔下端装药高度h 下 =4m,炮孔水平转 角α=70°(与运输顺槽轴线夹角) ,炮孔在煤层倾斜面上的投影长度L 投 =23m,煤层倾角α’=36º,计算炮孔参数如下: ⑴炮孔终端至水平面高度h: cos ) tan ( 投 上 L h h m 65 . 25 36 cos ) 36 tan 23 15 ( o o ⑵炮孔在水平面上投影长d: sin ] sin ) tan ( cos [ 投 上 投 L h L dm 42 . 10 70 sin ] 36 sin ) 36 tan 23 15 ( 36 cos 23 [ o o o o ⑶炮孔与水平面夹角β: o o 68 89 . 67 42 . 10 65 . 25 arctan arctan d h ⑷炮孔深度L: m m h L 28 66 . 27 68 sin 65 . 25 sin o ⑸炮孔与煤层面夹角β’: o 39 . 32 28 15 arcsin arcsin ' L h 上 ⑹封孔长度L2: m m h L 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