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28页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相去不远了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莫衷一是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它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有人据龙的鳞认为它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以上种种看法虽然 不统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 于是认为龙即虹;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深信不疑,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围腾不同的只是,现实世界上并无真正的龙而已告诉我们这一事实的是近些年的一些考古发掘在辽宁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红山,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种猪头龙身的玉器,其形体正好作上文所引的“龙”字的第一形;而值得注意的是,离红山不远的内蒙古,也出土了一种龙头龙身的玉器,形体恰同上述猪头龙身玉器相似,只是龙头代替了猪头以上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启示我们,“龙”是一种原始崇拜物龙在原始社会即已有之,既然在龙身上可以出现猪头,那么至少说明龙是一种与猪之类动物有类型学上相似之处的动物:既然甲骨文中的“龙”字与考古出土的龙或“猪头龙”形制如此相似那么上文中考古出土文物中的玉器必然是“龙”字所写之龙而并非他物由此看来,披在龙身上的神秘纱巾已经被揭开尽管咱们至今还无法细说端详,但是龙是一种原始社会中动物类型的崇拜物,确实是无法怀疑的事实取材于王元鹿的《“龙”,你到底是什么》)材料二:“龙”字历史悠久,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篆文、隶书中均有“龙”字如: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龙”字记录的对象是什么呢 从甲骨文、金文看,“龙”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龙”字似大口长身的一种神奇动物,到了小篆,字形发生变化,故《说文解字》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凡龙之属皆从龙”。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描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字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后世辞书如《辞源》云“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云“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可见,“龙”实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并以想象增饰而成作为古老的汉字,“龙()”记录的就是这样一种想象中的神奇动物汉字“龙”记录的也是汉语中的一个词“龙”,字义也是词义龙有诸般变化,能兴云作雨,属于神兽、灵兽《礼记·礼运》:“、凤、龟、龙,谓之四灵龙”给人无所不能的感觉,故后世给“龙”附加了许多意义这样,作为词的“龙”就成了多义词神话传说中有龙王,龙王住在海里,司掌行云布雨,如《西游记》里的东海龙王教广一类龙还可以用来比喻非凡的人物,如人中之龙、人中龙风、龙卧虎、望子成龙等,诸葛亮便被称作“卧龙”还可指长形像龙事物,如:火龙、车水马龙、龙骨等还可以指有龙形花纹或形状像龙的东西,如苏轼《新茶送签判程朝奉》:“火前试焙分新胯,雪里头纲辍赐龙作为词的“龙”不仅是意义丰富多彩的多义词,还可以作为构词语素组成别的词语除了已经举出的例词外,在现代汉语里还有龙头、龙宫、龙凤胎、龙虎榜、龙门阵、合龙、接龙等等。
江湖名、地名、动物名、植物名、事物名也喜欢带“龙”字,如:黑龙江、黄龙河、龙泉、龙潭、黑龙潭、龙山、龙井等姓名中也不乏“龙”字,龙是古老的姓氏,龙子、龙苴、龙贾皆是春秋战国时的名人,后世也不乏龙姓名人以“龙”为名的人更多,如贺龙、李小龙、成龙等以“龙”作为构成要素的成语,也是汉语成语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龙飞凤舞、凤舞龙翔、笔走龙蛇、画龙点晴等,这些成语是褒义或中性的,“龙”常与“虎、凤”等搭配带“龙”字的成语也有表达贬义的,如老态龙钟、鱼龙混杂等跟龙有关的歌后语、谚语、俗语也很多,如: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蛟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叶公好龙——怕是真的可见,“龙”是汉语词汇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对于“龙”的厚爱可不能简单地从字词句上来看自古以来,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我们的先人通过对星象的观测,完成了时空定位,踏上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征程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周天黄道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每七宿为一组其中,“东方苍龙”包含的七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因而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样龙成了农耕社会重要的“图腾”。
古往今来,“龙”存在于龟甲兽骨、青铜石刻、简帛尺牍、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戏曲小说、神话传说、影视动漫之中,更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液和心灵之中龙的传说、龙的文化、龙的精神、龙的品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元素,“龙”象征着吉祥、喜庆、团结、进取、腾飞取材于陈昌来的《龙年说“龙”》)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究属何物,众说纷纭,古时很多人认为龙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也有人认为龙不是动物B.“龙”是原始社会的崇拜物红山、内蒙古出土的有关“龙”的玉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点C.曹操对龙的描述与《说文解字》《辞源》中对龙的介绍形成了呼应,都认为龙是一种神奇的动物D.龙常指形状像龙的事物,如车水马龙、火龙、龙骨、龙头、龙虎榜、龙门阵、合龙、接龙等等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语言朴实,内容环环相扣,逻辑严谨,结论令人信服B.材料二内容丰富,有“龙”的记录对象、词汇含义及文化象征C.成语中常见“龙”与“虎”“凤”的搭配,如龙飞凤舞、虎踞龙盘等D.“龙”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因为中国人对龙的厚爱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中国人对于'龙’的厚爱”的一项是()(3分)A.有人称蛇为龙,有人认龙为马,有人认龙为虹,有人认龙为松。
说法纷纭,莫衷一是B.除了词中多龙,江湖名、动物名、植物名、事物名,甚至人们取名也多带“龙”C.古人在观测天象时,看到其中连起来形状像一条龙的七宿,称其作“东方苍龙”D.在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戏曲小说、神话传说、影视动漫中多有“龙”的存在4.两篇文章都谈及“‘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这句话在两篇文章中的作用明显不同,说说你的理解4分)5.2024年是中国农历甲辰年,也就是龙年新年伊始,武汉市政府将在中山公园举办“龙迎新春”大型文化展览,请结合两则材料,为展览设计三项活动并作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龙袍郑冯骥才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燕赵故地血刚烈,尽是俗世妙奇人天津卫的名人都有来头,来头都不小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绰号“龙袍郑”的郑老汉,来头可是顶了天--皇上①郑老汉是海河边一个渔夫,一个人,一条船,有兴致时拉网打鱼,有清闲时提钓鱼,吃鱼卖鱼,靠鱼活着,傻傻乎乎,乐乐呵呵轮隆下江南时,乘船途经天津,看到河上桅杆林立,岸边货堆成山,开了大眼,皇宫里头虽然金装银裹,却看不到这种冒着人间活气的景象皇上高兴,要到岸上溜达溜达,怕招眼招事,不敢骑龙驾虎,便在龙袍的外边罩件大氅,只带着两个随从,靠岸下船,边走边看,愈看愈有兴致,也就愈走愈远。
看着看着,一个景色把皇上吸引住不远河上停着一只船,有舱有篷,一个渔翁坐 在船头钓鱼人在船上,影在水里,像个画儿看钓鱼都是等着看人家钓上鱼,老翁一条一条总有鱼上钩,皇上就看得有滋有味,扭头对随从说:“回到宫里,我也去御花园钓钓鱼随从说:“皇上钓得比他强,皇上钓的是金鱼可是没大一会儿,这渔翁收起竿子,把船几下划到岸边这渔翁就是郑老汉皇上走过去问他:“你正上鱼,怎么收竿不钓了 ”郑老汉站在船头,手往西一指说:“没见那云彩,要下雨了皇上往西边一看,果然一块黑云云形很怪,前头像刀裁一般齐乌云前边是晴天,这云就像一块黑色的床单要遮过来郑老汉说:“这是齐头云,来得可快,雨说下就下②您这是往哪儿去 还不快跑,迟了可就成落汤鸡了皇上说:“哎哟,我是从船上下来玩的,我的船还远郑老汉说:“您要不嫌弃就上船来避避,这雨说到就到皇上抬头一看,果然半个天都黑了,风也大起来,而且冷飕飕,往领口袖口里钻随从赶忙把皇上扶上了船船不大,舱不小,连皇上带随从都钻进去皇上头次钻进这渔家的窝里,看哪儿都新鲜郑老汉拿几个破碗,沏了茶这茶比树叶多点味罢了,皇上竟说好喝喝茶间,雨已经来了,而落船篷,像大把大把撒豆子这一来,皇上更有兴致,说:“你有吃的么 我有点儿饿了。
郑老汉笑道:“我猜到您会饿,正给您热这锅熬面鱼呢!我郑老汉熬的面鱼,谁吃谁爱这边打鱼的常提着酒葫芦来吃我的面鱼他说话这当儿,鱼味儿已经钻进皇上的鼻子眼儿,勾馋虫子了郑老汉的面鱼捧上来,皇上吃上两口就大声说好面鱼又小又没样,从来上不了御膳,所以皇上没吃过可是,面鱼又鲜又嫩又没刺,皇上头一遭吃,竟然大呼这才是山珍海味御膳房的菜添油加酱,民间饭食原汁原味皇上一边避雨,一边又吃又喝好快活,一高兴,把外边大氅解开,将里边的龙袍脱下来赐给了郑老汉郑老汉万万没想到,天降洪福,居然在自己家的小船篷里见到万岁爷了,两腿一软,两膝一松,“啪”地跪下,连连叩头,直到风停雨住,皇上走了,还趴在那儿把脑门儿撞着船板嘣嘣响整整一夜,郑老汉也弄不清这事是真是假当今皇上到自己船上吃鱼喝茶——谁也不信是真的,可金光闪闪的龙袍就在自己手里一时,他觉得赛做梦,连自己都不是真的了第二天一早,郑老汉没出船,在船头摆一张椅子,一张来子果上铺着龙袍,自个儿坐在椅子上不一会儿就招来许多好奇的人,而且人愈来愈多当今皇上乾隆爷上过 郑老汉的船,吃了他的面鱼夸好,还赐他身上的龙袍,这事眨眼传遍全城几年前,皇上来天津,赶上妈祖生日看皇会,不过赐了两件黄马褂,民间就闹翻天。
龙袍比黄马褂厉害多了,见了龙袍就如同见到皇上,于是有人跑去给龙袍叩头,这一来津城的乡绅、富费、文人和官员纷纷赶往这里,像是皇上还在这里官员碰上这种事都争先恐后,听说知府大人很快也要赶到郑老汉出了大名,从此人们就叫他“龙袍郑”关于龙袍郑的各种传闻也就很快热闹起来可是,大家伙儿都知道,人出了名就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一句好话后面总是跟着一堆坏话--恨人有笑人无嘛有不怀好意地说龙袍郑天天夜里偷着把龙袍穿在身上,坐在舱里装皇上这传闻跟着就引来一个可怕的消息,说知府大人听了发火了,不但不来了,还要抓龙袍郑,没收龙袍,治他“亵渎圣上”的重罪后面还有更邪乎的传闻呢各位看官没猜错,这一下就把龙袍郑吓跑了三天过去,不见龙袍郑的人影船影龙袍影看来是吓破胆了,划船跑了码头的事再热闹,都是一阵风,说过去就过去渐渐人们不再提龙袍郑,却时不时有人把船泊在原先龙袍郑停船的地方,握竿垂钓,也想碰到一次皇上话说在估衣街上有个摆摊卖槟榔的小子,人挺精明,做梦都想发财,一直没撞上好机会这小子也姓郑,兄弟排行老三,人称郑三一天,有人对他说:“你也姓郑,人家龙袍郑也姓郑,人家是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