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诗歌作业答案Word版.doc
27页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中国古代诗歌》作业第一批次1.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 正确答案:B 2.创立近体诗格律的是"沈宋体” 正确答案:正确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正确答案:正确4."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正确答案::A5. "兼爱”是正确答案:B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正确答案:C:王勃7.《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正确答案:D 8.《汉书》的作者是司马迁正确答案:错误9.崔颢的诗作《黄鹤楼》有"唐人七律第一”之称正确答案::正确 10.《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正确答案:D:辛弃疾11.在诗论方面袁枚主张"性灵”说正确答案:正确12.《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正确答案:B:南宋第二批次作业:1、《花间集》收录的是唐五代的词 正确 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C) A:周邦彦 B:温庭筠 C:李煜 D:晏殊3、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C、白居易)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A、国语)5、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C、刘勰)6、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B) A:《西洲曲》 B:《孔雀东南飞》 C:《陌上桑》 D:《敕勒歌》7、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C) A:王维 B:杜甫 C:王昌龄 D:李白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 正确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的作者是南宋的辛弃疾。
错误 10、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正确11、《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河 正确 12、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A) A:骆宾王 B:虞世南 C:王维 D:卢照邻第三批次作业1、.《登幽州台歌》是( B、陈子昂)的作品2、"苏门四学士”中有秦观 (错)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 (正确)4、王昌龄的《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正确)5、王维有"诗佛”之称 (正确)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 (B、晏殊)7、"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 (A、关汉卿)8、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属诗篇是 (D、《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9、《论贵粟书》的作者是 (D、晁错)10、"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 (A:《长恨歌》)11、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 (正确)12、下列诗句中属于孟浩然的作品是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第四批次作业1、"郊寒岛瘦”指的是孟郊和贾岛 (正确)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作者是杜甫。
错误)3、"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诗人陶潜 (正确)4、有"诗史”和"诗圣”之称的诗人 (C:杜甫) 5、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 (D:山水田园诗)6、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 (正确)7、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B:曹丕)8、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 (B:乐府诗)9、“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 (A:《春江花月夜》)10、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 (正确)11、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B、《孔雀东南飞》)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 (B、苏轼)晏几道的词集是《小山词》(对)《听颖师弹琴》的作者是杜甫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的是诗人陶潜错)下面诗歌中,不属于王昌龄的诗是(A)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D)A:乐府诗 B:边塞诗 C:感伤诗 D:山水田园诗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对)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B)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B)A:山水诗 B:乐府诗 C:新体诗 D:宫体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A)A:《春江花月夜》B:《代悲白头翁》 C:《长安古意》 D:《在狱咏蝉》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对)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B)A:《木兰诗》 B:《孔雀东南飞》 C:《羽林郎》 D:《陌上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B)A:岑参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第三次作业《登幽州台歌》是( )的作品 B:陈子昂 “苏门四学士”中没有秦观 错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
正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张若虚的作品 错误王维有“诗仙”之称 错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 B:晏殊 “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 A:关汉卿“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出自( )的作品 B:王维 《论贵粟书》的作者是 D:晁错“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 A:《长恨歌》“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 正确曾自许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 B:刘长卿[作业讨论] 作业第二次《九章》共有九篇文章 正确"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 C 李煜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C:白居易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 A 《古诗十九首》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C 刘勰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 B《孔雀东南飞》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 C 王昌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黄鹤楼》 正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致 正确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正确《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河 正确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骆宾王第一批次作业: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B)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花部农谈》《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对)《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错)"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A)A:北宋B:南宋C:中唐 D:晚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语出自(A)之口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C)A:杨炯 B:王昌龄C:王勃 D:骆宾王《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D)A:不同的地域B:不同的时期C:篇幅的长短 D:音乐的性质《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对)重章叠句在大雅和国风中运用较多错)《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D)A:李清照 B:苏轼 C:周邦彦 D:辛弃疾在诗论方面袁枚主张"性灵”说对) 《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B)A:北宋B:南宋C:元代D:清代《中国古代诗歌》第5次作业讨论一、简答题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答:《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 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 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2、韩愈诗歌的特点?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3、辛弃疾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体现?答:(1)坚持抗金,抒发统一中国的伟大理想2)登临怀古,借景抒愤3)通过相思离别的传统题材和手法,抒发忧国忧民之情4)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风光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答: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其特点是: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二、名词解释1、乐府答: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根据宋代郭茂倩所遍《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总计百来篇,当然遗佚不少。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叙事性是其基本艺术特色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开创了五言格式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古文运动答: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