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拒绝语的特征及留学生习得分析.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一****云
  • 文档编号:281697426
  • 上传时间:2022-04-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语拒绝语的特征及留学生习得分析汉语拒绝语的特征及留学生习得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 汉语拒绝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用语,对我们日常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汉语拒绝语的特征研究,发现汉语拒绝语具有隐含性、多样性、差异性和语境依赖性等特征,丰富了汉语拒绝语的本体研究;通过对留学生习得拒绝语情况的考察,发现留学生在使用拒绝语时会出现否定词使用不当、修饰语使用不当和受文化因素影响等汉语拒绝语的特征及留学生习得分析 本文内容:摘 要: 汉语拒绝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用语,对我们日常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汉语拒绝语的特征研究,发现汉语拒绝语具有隐含性、多样性、差异性和语境依赖性等特征,丰富了汉语拒绝语的本体研究;通过对留学生习得拒绝语情况的考察,发现留学生在使用拒绝语时会出现否定词使用不当、修饰语使用不当和受文化因素影响等问题,进而分析原因并得出汉语拒绝语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 汉语拒绝语; 特征; 习得; 教学; Abstract: As a special communicative language,Chinese refusa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efusal,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refusa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licitness,diversity,difference and context dependence,which enriches the ontology of Chinese refusal. By investigating the acquisition of refusal by foreign student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proper use of negative words,improper use of modifi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when foreign students use Chinese refusal.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draws som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teaching of refusal in Chinese. Keyword: Chinese refusal; features; acquisition; teaching;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离不开语言,研究日常交际用语有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或情感。

      目前对礼貌用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招呼语、问候语、道歉语 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相比之下,汉语拒绝语的研究以及成果并不是很多,对拒绝语的特征及习得研究,有利于丰富前人对汉语拒绝语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第二语言中拒绝语的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一、国内汉语拒绝语的研究 国内对拒绝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角度首先从语用学开始,开端是马月兰对中美拒绝语策略进行的对比研究[1]主要的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拒绝语策略与模式的研究 马月兰(2000)选取了5个拒绝语情景作为分析语料,介绍了11种语篇深层拒绝策略,通过大量用例的对比,揭示了中美语篇深层拒绝策略的共性,提出汉语拒绝语和美语拒绝语之间存在着语用等值群,而区别在于它们有不同的语用移情[2]王爱华(2001)用Brown Levinson的实验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汉语和英语的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并表明了Brown Levinson理论的普遍性,认为中美两国人都偏爱间接拒绝言语行为,但中国使用拒绝的方式上更为间接[3] 2.对拒绝语影响因素的研究 影响拒绝语使用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年龄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亲密距离、交际对象、话语环境等。

      王爱华、吴贵凉(2004)以Brown 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通过数据收集,分析汉语和英语的9个情景里的4个社会因素评估的平均值,得出社会距离、社会权利、拒绝言语行为的难易程度和情感因素均影响中美拒绝言语行为[4] 3.对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过程中拒绝语的研究 这一研究角度主要以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和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为主王邵斌,李玮(2007)通过对中、澳两国的三组受试者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学生使用英语表示拒绝时在语义成分选择、语义成分的顺序、内容和频率四个方面发生的语用迁移,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语用能力 [5] 二、汉语拒绝语的特征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拒绝 一词解释为 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1因而,我们将 拒绝语 定义为 不接受或拒绝对方言语行为的语言表达形式 汉语拒绝语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实际的表达情况,把拒绝分为直接拒绝与间接拒绝;根据语气分为强烈拒绝与委婉拒绝[6]从不同的拒绝语类别中可以发现拒绝语自身的特点也非常鲜明,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隐含性 汉语拒绝语的隐含性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的意图较为隐含,话语形式的透明程度不高,真正意义隐含在话语之中,可进一步将隐含性理解为话语意义的深层性。

      拒绝言语行为发生在一定的语篇当中,张德禄(2000)在谈语篇连贯时讲到有的语篇的隐含信息不是通过情景语境可以得到,而是通过讲话者和听话者共知的信息和共享的文化背景信息得到的[7]所以,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要准确理解语篇所传达的隐含信息则需要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相同拒绝语作为一种 不友好 的礼貌用语决定了交际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人们为了避免这种 不友好 的局面出现往往利用拒绝语隐含性这一特征来实施拒绝如下用例: (1)A:今天天气这么好,放学后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吧 B:今天我想在家复习功课 (2)A:今天晚上我们去看电影吧 B:我还没想好,要不下次再说吧 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所要传达的意义相同,是说话者使用了传达话语意义的最简单的策略结果,当听话者意识到说话者采取了这种策略的时候,该话语的意义才能得到理解 2,所以,仅仅只通过字面意义是无法准确理解邀请者的意图,只有听话者意识到说话者采用了何种策略才能准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例(1)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A想邀请B放学后去公园玩,而B没有直接表示拒绝,但是我们知道B已经隐含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放学后不想和A去公园玩而是想在家复习功课;例(2)中B采用中国人惯常使用的拒绝话语 下次再说吧 来隐含地表达拒绝。

      2.多样性 汉语拒绝语的多样性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表达拒绝的方式不仅仅是使用简单的拒绝用语,而是通过多种表达形式、运用多种表达策略来实施拒绝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利用问句形式表示拒绝 (3)A:你能帮我去图书馆借本书吗? B:怎么办?我和别人约好去操场跑步,下次好吗? 在例(3)中,A发出请求之后,B首先以问句 怎么办? 来表示自己无法帮助A的无奈之情,并解释拒绝原因,最后再次运用问句 下次好吗? 表示自己愿意下次给予帮助,维护了请求者的 面子 (2)利用转折形式表示拒绝 (4)A:这个周末我们出去聚餐吧 B:我很想去,但是我已经和别人有约了,不好意思啊! 在例(4)中,B在拒绝A`的邀请之前,首先在情感上表示同意A的邀请,随后运用转折句委婉地表达拒绝的理由,从而避免了伤害双方的关系 (3)利用重复形式表示拒绝 (5)A:这么多书,需要我帮忙吗? B:不用,不用,我自己一个人可以的 在例(5)中,A在表示提供帮助时,B重复使用直接拒绝语形式表达拒绝一般而言,直接拒绝用词直白,若使用不当,则会违背言语交际中的 礼貌原则 ,而重复使用直接拒绝语则缓和了这种冲突 (4)利用非言语手 段表示拒绝 (6)A:你喝牛奶吗? B:(摇了摇头) 非言语行为表示拒绝是拒绝言语行为的一种,有时在拒绝时甚至比言语更能让人接受。

      例(6)中,B使用身体动作回答,往往邀请者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拒绝方式 (5)拒绝时增加语气词 (7)A:你可以先休息一会儿再写作业 B:哦,不用了,我还是抓紧时间写作业吧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语气词,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使用语气词可以缓和语势,避免出现语气生硬在例(8)中,A提出建议,B在表示拒绝时首先使用语气词 哦 表示领会了A的建议,然后直接拒绝A的建议,最后在句尾加上语气词 吧 则缓和了直接拒绝的强烈语势 (6)拒绝时增加礼貌用语 (8)A:今天星期六,我们晚上去看电影吧 B:谢谢,我想我可能没有时间 例(8)中B在实施拒绝时先用 谢谢 表达被邀请的感谢之情,符合言语交际中的 礼貌原则 ,使拒绝更为得体 综上,语言具有多样性,在实施拒绝时可采用多种表达形式和语用策略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3.差异性 上文中已经介绍了影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诸多因素,如亲密距离、社会权势、情感等因此,影响拒绝言语行为的因素不同势必会导致实施拒绝语时产生差异古代的礼乐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讲究 上下有别,主次有分 ,社会权势成为影响中国人日常交流的重要因素本文以 社会权势 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来举例说明汉语实施拒绝语所表现的差异性。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B的社会权势比A大 (9)A:晚上可否请您一起用餐? B:不了,吃饭就不必了 一般权势大的人拒绝权势小的人不考虑拒绝带来的消极影响,多采用直接拒绝,语言简单直接,语势强烈 (2)B的社会权势比A小 (10)A:明天上午九点准备给大家上安全教育课,请各位同学准时参加 B:老师,明天上午我们有课,恐怕不行,能不能换个时间呢?谢谢 一般权势小的人拒绝权势大的人会考虑到对方是否能接受拒绝,大多采用间接拒绝,用词礼貌丰富,语气缓和,并充分解释拒绝理由 (3)A与B社会权势相等 (11)A:把你上课的笔记借我看一下 B:不行,我正在用 一般权势相等的人实施拒绝时多采用 直接拒绝+简单说明理由 的形式因为说话双方并没有级别之分,不需要考虑太多因素,但是为了不损害双方的感情会适当说明理由 4.语境依赖性 汉语拒绝语的语境依赖性是指在实施拒绝时,说话者根据对话环境表达拒绝,所表达的话语意义依赖语境而存在,脱离语境则对话无法进行也就是说,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不同,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需要针对具体语境来判断如下面两种语境: (1)家庭话语环境(A、B为父子关系) (12)A:这个星期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B:不去了 (2)学校话语环境(A、B为同学关系) (13)A:这个星期你来我家玩吧 B:不去了 A:没事的,我妈妈上次就让我邀请你来我家玩 B:那好吧,谢谢你了 例(12)双方关系亲密,对话环境比较轻松,可直接从口头语言理解回答者所表达的意思, 不去了 即表示拒绝对方的邀请;例(13)双方是同学关系,对话环境相对例(12)来说不够亲密, 不去了 往往表达的不是B的真实想法,实属含蓄心理,但是在语境中,邀请方明白回答者的心理所以选择进一步邀请,则双方交际顺利结束 从这两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表达形式的内涵义根据语境的需要呈现出不同的意义,语境支撑双方正确理解彼此的意思 三、留学生汉语拒绝语的习得 由于语言水平再加上对汉语拒绝语的特征理解不够,留学生在习得拒绝语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对留学生的习得偏误进行收集,在真实的语料当中发现出现偏误的原因并得出教学启示 1.留学生习得拒绝语的偏误分析 偏误是由于学习者对语言规则掌握不足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不容易改正,反映了学习者语言掌握的实际水平[8]留学生在实施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时会受到母语、目的语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