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轴线-对话-调度.ppt
55页Part 1轴线的定义• 轴线: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角变换范围的界线 是一种由镜头中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 或者多个被拍摄对象之间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界线 • 轴线规则: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为了保证被摄对象 在画面空间中处于正确的位置,确保运动方向的统 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范围之内的区域设置 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就是我们在处理镜 头调度时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轴线的定义• 越轴:如果在拍摄中出现镜头越过轴线,到另一侧进 行拍摄,在后期剪辑中又无法有效避免这种不遵循 轴线规则的镜头,当前后镜头剪辑在一起时,就会 出现人物动作、方向和关系的偏离,称之为越轴• 合理越轴:在影片中,当有时候前后两个镜头出现 了轴线上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通过主体自身运 动或摄像机的运动自然而然实现的,这就是轴线规 则中的合理越轴方向轴线• 方向轴线: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 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方向轴线• 以拍摄人物为例,被摄人物的直视线就是轴线,由他到 所看对象连接起来的线也是轴线• 在拍摄时,对于该角色与所看对象之间,要按照轴线规 律,在方向轴线的同一侧进行拍摄,连接起来就不会改 变他们的视线。
否则就会产生越轴关系轴线•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镜头中,角色之间又会产生交流,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新的轴线,即关系轴线• 关系轴线的确定重点在于要掌握好段落拍摄场景中被摄对象 的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的形成基础是画面中被摄对象的 视线方向,这种视线方向有可能是多个角色之间相互形成的 ,也有可能是单个角色与他所关注的事物之间形成的• 不管具体情况如何,我们只要明确地掌握好角色的视线方向 并结合角色的相互关系,就可以确定关系轴线的方向原图两人对话轴线三人对话轴线四人对话轴线Part 2三角形原理• 三角形原理:在两人对话中,我们确定好了一条关系轴 线,并且也根据需要选择好了其中一侧的180度的位置放 置所有的摄像机,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找到3个基本角度, 分别是几个顶端位置,将3个机位相互连接起来,就形成 了一个三角关系,3个不同顶端的机位的组合形成了最基 础的镜头组接模式三角形原理中的拍摄机位1.外反拍:摄像机处于关系轴线的同一侧,向 里对着主体,称为外反拍角度通常表现为 前景是谈话一方的肩膀,画面的主体是另一 方谈话者,这样的镜头也称为过肩镜头外 反拍角度为客观角度,代表创作者和观众的 视角。
三角形原理中的拍摄机位2.内反拍:两台摄像机都处于关系轴线同一侧 ,机位方向基本相背,分别向外对着各自主体 进行拍摄,称为内反拍角度三角形原理中的拍摄机位3.平行镜头:两台摄像机的视轴互相平行,分别拍 摄各自主体,如果主体是面向摄像机,那么就是 正面拍摄,如果主体是侧面对着摄像机,那么就 是侧面拍摄,这样拍摄得到的镜头称为平行镜头 三角形原理中的拍摄机位4.骑轴镜头:两个摄像机处在轴线上,背对背或正 面相对分别拍摄各自主体背对背拍摄时,摄像 机模拟的是对方的视线,属于主观镜头;正面相 对拍摄时,摄像机处于拍摄主体外侧,属于客观 镜头骑轴内反拍骑轴外反拍三角形原理中的拍摄机位• 在《僵尸新娘》中,艾米丽与维克特从人 间回来后的片段,拍摄方式采用骑轴内反 拍,比较清楚地表现出两者的脸部表情和 内心情感 • 在《超人特工队》中,超人鲍勃与老板谈 话的片段,多次运用骑轴外反拍拍摄,一 方面表现出两者的紧张关系和所处地位,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表现两者的面部表情三角形原理中的拍摄机位5.组合的视角:将前面所提到的拍摄视觉综合起来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包括了7个机位的大三角形, 其中除了个别平行镜头只能拍摄到单人外,其他 都可以表现出双人。
三角形原理中的拍摄机位6.直角关系:当画面中的两个角色不再是面对面站立 ,而是呈L型角度站立时,三角形底边的两端的摄 影机也随之变化,相互的拍摄视线方向互成直角关 系三角形原理中的拍摄机位7.延拍摄视轴方向的景别变化:在上述镜头中,大部 分可以拍摄到双人画面,但如果有突出其中某一个 角色的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镜头的景 别关系,具体可以推进机位或者采用镜头光学的变 化,而摄影机推近的方向应沿着原先的拍摄视轴方 向双人对话的其他应用1.演员肩并肩: –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角色排成一条直线,最常见 的就是两个人坐在一辆行驶的车子前座上此时 两个角色之间的对话会采取肩并肩的位置 – 两个演员排成一条线,就有一种共同的方向感— 全向前看这时用轴线拍摄可以很好地表现他们 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且清晰地展现两个角色的位置 关系双人对话的具体应用2.演员一前一后 – 当两人同乘一匹马,同骑一辆自行车或摩托车,乘 独木舟时,他们被迫处于一种固定的姿势来进行对 话,前面的人经常转过头来用眼角看后面的那个人 –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从单一的摄影机位置用一个双 人镜头来表现然后,在同轴位置上向前移动摄影 机,就可以拍摄这两个人的单独镜头。
最终的剪接 往往是双人镜头和单独镜头的交替使用双人对话的具体应用3.在里交谈 – 两个演员在打,只能单独拍摄,然后交替 地剪辑来表现他们对话的过程这种情况看起 来和关系轴线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实际上, 许多导演都会让演员面朝相对的方向 – 也就是说,我们假设这是两个人在同一空间的 对话,然后按照轴线的方法去表现对话这样 做的优点是可以造成正常谈话的感觉,加强对 话双方的交流感三人对话“L”型三人对话可以处理成双人对话:– 当一个演员站在一侧,而另外两个演员站在 另一侧,这三个人之间的交流只有一条轴线 时,参与谈话的人数增加了,但是存在于人 物之间的轴线没有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三 人对话场面和双人对话的表现方法是一致的 三人对话“A”型三人对话的拍摄方法:– 先用一个交代镜头交代全体,即总角镜头 – 用内反拍角度重点表现其中一的某一个演员,这个 单独的演员往往是此次谈话的主角 – 用内反拍角度拍摄另外两个人 – 用外反拍角度拍摄一个演员,此时可以使用过肩镜 头,用以和上次拍摄这个演员的画面进行区别 – 回到总角镜头,表现对话的结果或者人物的运动三人对话2.多条轴线的处理方法 • 当三个人物呈三角形排列会形成多条轴线。
处理 多条轴线时可以采用内/外反拍的方法,先利用一 个外围镜头表现出三个人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 将摄像机放在三个人的中心位置依次拍摄三个人 的单人镜头,这样就能够清晰地表现对话者之间 的相互关系四人或多人的对话场面1.多人对话的分区• 四个人或是更多的人同时进行对话的情况是罕见的, 其中有意无意地总为一个为首的,他作为一个主持人 ,将观众的注意力从这个人转到另一个人身上,因而 对话总是分区进行的四人或多人的对话场面2.多人对话具体应用 (1)使用共同的视轴,将多人对 话当成双人对话来表现导演为了避免轴线操作过于复杂 ,往往通过人物的调度刻意形成 这样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对 话分为全体人物和中心人物如 果全体人物以及中心人物两者都 必须从视觉上表现出来,那么应 当至少设想有两个基本主镜头, 一是人群的全景,一是主要演员 的近景,我们可以将两个具有共 同视轴的镜头进行交替剪辑12四人或多人的对话场面(2)围桌而坐的人:利用内/外反拍的方 法就可以有效地处理 剧本中这类场景难以 处理得情况和三人 对话一样,我们需要 一个外围镜头来表现 场景中所有的谈话参 与者然后可以将摄 影机放置于人们的中 间,分别给想要表现 的角色单独镜头。
ab123四人或多人的对话场面(3)一个演讲者面对一大群人:• 群众的多寡在这里其实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和那 个中心人物之间形成一条轴线当一个人面对群 众的时候,他和群众可能形成两种形体关系;或 者在群众的对面,或者在群众中间• 在第一种情况下,群众呈弧形地面对演讲者,此 时,完全可以采用双人对话场面中的三角形原理 来进行拍摄这两个群体四人或多人的对话场面• 当演讲者处于群众之中的时候,往往用俯拍 角度从人群外侧拍摄全景镜头,表现演讲者 和群众的位置关系然后在同一视轴推进摄 像机,利用平拍角度表现演讲者,之后以演 讲者为轴线,表现他周围的群众注意,在 这种情况模拟演员的主观视线,使用摇镜头 来依次表现环绕在他周围的群众对话场面分镜头技巧一、一场戏如何开始• 利用空镜头展开对话:影片开始时为对话场景的空 镜头,演员走到场景中,然后停下来进行交谈 • 让主人公依次入画的方法可以需要时间,对于想要 加快节奏的影片可以采用一个折中的方法,即影片 开始时一个演员已经出现在画面中,然后其他演员 进入画面,在他身旁停下来跟他交谈 • 为自然地将观众的视线引向戏剧中心,还可以摇摄 或跟拍其中一个演员或两个演员,直到他们停下来 。
对话场面分镜头技巧二、反应镜头• 表现对话场面必须要在对话中插入反应镜头当对 话进行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需要知道听 众对谈话的反馈所以,一个在聆听的演员,其沉 默的反应常常要比讲话者的脸部更有表现力 • 如果一个演员面对一群人发表长篇谈话,我们同样 不能单靠那个演员的个人镜头有效地抓住人们的注 意力,必须在他继续说话中不时插入聆听的群众镜 头,这样演员的谈话节奏会被大大加强,同时谈话 的互动性也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对话场面分镜头技巧三、间歇:静态的长对话在视觉上难以持久,长对话需 要若干连续的注意高峰此时我们需要对话 的视觉间歇视觉上的间歇指的是:表现与 这场戏有关,但又不影响高潮的内容的某些 东西其实,不仅仅局限于对话场面,在很 多戏剧性场面中,我们都需要这种顿歇四、时间的压缩:有些情景中,为了正确表达所发生的事需 要保持长时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往往使影 片节奏慢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况有一个解 决办法:压缩对话场面的时间过程,尤其 是中间部分的时间Part 3运动轴线一、单个被拍摄对象的运动 • 遵循关系轴线的形成原理,寻找一条方向性的虚 拟直线,并在直线的其中一侧,寻找一个好的总 视角。
• 在镜头画面中,虽然视角和构图都有所区别,但 始终保持着画面中朝向的一致性 • 采用简化的方法,忽略掉中间过程的细节情况, 直接将被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的起点和终点连接 起来并想象为一条直线,而摄像机始终在直线的 某一侧进行拍摄就可以保证方向的一致性了运动轴线二、 多主体运动的追随与分离的运动• 追随运动的运动轴线:所谓追随运动,指在画面中的两个 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按照同一个方向运动,那么我们大致 可以将之简化为单体运动的概念并找到运动的轴线 • 分离运动的运动轴线:所谓分离,就是指两个以上的主体 按不同的方向分离运动,将全景与不同方向运动个体的镜 头进行对切 • 相聚运动轴线:画面上的多个运动主体以相反方向运动, 最后聚合到一个画面中运动个体以反方向运动的镜头不 停对切,最后是相遇的全景画面运动轴线三、出画与入画:让运动的主体运动从画面内出去,又在下一个镜头里让他 运动入画面来从而完成对争端运动的描述,就是出画与入 画的手法,这也是表现联系运动最常见、最简单好用的处 理手法四、运动的切分:利用运动轴线的原理可以将一个连贯的动作分切成若干片 段,同时保持运动的联系性电影的艺术实践证实:由若 干片段将运动的典型部分拍下来,往往要比只用一个镜头 拍下整个运动更生动,更有趣味。
但是选定的摄像机的位 置必须在轴线的同一侧运动轴线1.运动分切的基本规则 • 在考虑运动分切的时候要照顾分切的数量分切 的数量指一个连贯的运动用多少个镜头去表现 如果分切的数量太少,运动不能充分的展现;分 切数量太多则往往影响到运动的连贯性 • 运动分切的效果还依赖于分切点的选择如果分 切的时候有一个入画—出画的过程,即拍摄对象 从一个镜头走出画面,又从下一个镜头进入画面 ,这样的运动在剪接时会比较流畅运动轴线• 除了控制分切镜头的数量和分切点之外,还要 考虑到切换必须连贯,以免观众在观看时产生 混乱的感觉把一个连贯动作的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