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X年关于解决搁荒土地问题的调查和思考.docx
7页关于解决搁荒土地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最近,我们深入到苏仙石、汪岗、河凤桥、鄢岗 4 个 南中北不同类型乡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土地撂荒和如何搞 好土地流转、解决弃耕撂荒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 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苏仙石、汪岗、 河凤桥、鄢岗 4 乡镇共有 68 个行政村, 953 个村民组, 总人口 122914 人,总耕地面积 111531 亩外出务工人员 33452 人,流转土地面积 17140 亩,占计税耕地面积 % , 撂荒面积 3500 亩,占计税耕地面积 % 其中,走访的苏 仙石乡苏仙石、汪岗乡汪岗、河凤桥乡赵棚、鄢岗镇汪寨 4 个行政村,总人口 8314 人,总耕地面积 7917 亩,外出务 工人员 2892 人,举家外出人口 500 人,占外出务工总人 口的 % 河凤桥乡赵棚村、 苏仙石乡苏仙石村无撂荒面积, 汪岗乡汪岗村撂荒面积 60 亩,占该村计税面积的 6% ;鄢 岗镇汪寨村撂荒面积 100 余亩,占该村计税面积的 3% 二、土地流转遵循的原则和形式 ㈠土地流转工作所遵循 的原则 4 乡镇 4 个行政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依 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开展流转工作。
一是坚持自愿原则 以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为抓手,明确承包土地方在土地流转中 的主体地位,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乡村组织 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二是坚持有偿原则 土地流转补偿采取三种计价方式, 即现金、 实物计价或代交农业税等,流转后收益归新承包方所有三 是坚持乡村组织服务于土地流转工作的原则在坚持自愿、 有偿原则基础上,乡村组织积极做好土地流转中的服务工作, 主动、公正、及时的调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为 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搞好服务 ㈡土地 流转的形式 1.代耕主要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把承包经营的土地自主流转给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 邻居代耕,由流转方和代耕方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户族 主事人为监证人,这种形式口头协议的居多另一种代耕形 式,流转期限较长,一般在 1 — 3 年,流转方和代耕方共 同面议代耕期间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共识后,形成 文字合同,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监督合同的实施,这种形式 比较规范,很少引发矛盾和纠纷再一种代耕形式是土地承 包户外出一年以上较长时间未回,既没明确放弃土地经营权, 又没请人代耕, 土地撂荒。
为解决撂荒问题, 由村委会出面, 在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借鉴自主协商流转代 耕的约定条件,明确代耕方的权利和义务,向本村村民发出 代耕邀请,自愿应邀代耕者确定后,由村民小组与代耕方签 订合同,村委会为鉴证单位 2.重新发包主要指在保持执行土地承包政策和稳定的前提下,对已农转非或到异地 务工经商长期定居,举家户口迁移且自愿主动交回土地,以及自愿放弃土地经营权和“死亡户”无法定继承人的土地,由村委会、村民小组收回土地,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 定重新发包侧重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向规模经营 方向发展 3.转包或租赁户主无力经营或者不愿经营,将其承包的土地转包或租赁给他人经营,土地的经营权和承 担的义务随之转移,流转后承包人给原土地户主一定的承包 费,限定一定的承包期,双方签订正式书面合同或协议4. 自愿捡种土地承包户全家外出或异地定居,原土地承包 没有履行任何流转手续,既没转包,也没有口头协议找人代 耕,被其他群众捡种,捡种户自愿承担土地承包户的义务, 替交农业税、水费等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土 地 撂荒的主 要原 因 ㈠土 地 流转 存在 的主 要问题1. 土地流转的主要依据是 《农村土地承包法》,政策范围宽, 在土地流转中针对性、 可操作性不强, 缺乏具体办法和细则, 导致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不规范,很容易引发矛盾。
在 我们调研的 4 乡镇 4 村的土地流转面积中,多数无正式文 书字据,大多都是口头“君子协定” ,有的甚至连见证人都 没有,流转随意性较大, 引起纠纷时有发生, 遗留问题较多2. 由于土地流转无实施细则,出现了有人种田无人承担税费、水费等现象承包合同明确农业税是按面积计税由承包户上 缴,流转后,有些户主之间没明确的义务,农业税、水费等 上缴出现扯皮现象,捡种户的义务更为含糊因而增加了乡村干部的工作量,也给村委会经济加大了负担 3.土地流转多数期限较短,新承包户有的存在着短期行为,只顾流 转期间的种天收成,不维护原承包户责任范围内农田水利设 施维护和管理,造成农田水利设施疲劳使用,常年失修有 的原本是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的高产基本农田,变成了靠天 收的低产田 4.由于流转随意性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土地流转并没有转向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形成规模经营,机 械耕作,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经济效 益仍很低下 ㈡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1.市场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谷贱伤农”潜在因素,主要 表现在种籽、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涨幅过高,导致 粮食生产成本过高,国家的直接补贴等优惠政策被农资涨价 所挤占,种粮收益甚微。
2.水利设施不配套因素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两工至今年取消,乡村公共建设 资金基本没有,加之去年的特大洪水灾害,水毁十分严重, 一些水利设施无力修复,导致有些田块难以流转 ..位置偏僻因素部分“高膀田”、“脊背田”、“过水田”、“鸡叨 畜害田”、“水打沙压田”等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田块, 种植农作物收成较差而无人愿意接受流转承包,造成了土地 撂荒也有极少数“难缠户”外出务工,田地撂荒,无人敢 接受流转耕种 四、做好土地流转、解决扌畧荒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搞好土地流转,解决扌畧荒问题,是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民 利益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全面分析和认识土地流转工作的 形势,在实践中认真剖析土地撂荒问题的关键所在,拿出针 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党中央、国务院 和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今年中央发了 1 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让农民得实惠的政策措施,加上粮价 回升,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土地撂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并呈现出不少农户竞争转包撂荒土地的良好现象,这是主流 第二,要正确看待撂荒现象在推进劳务经济发展和加快农 村非农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少量土地撂荒 现象,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
大量农村剩余劳力向城 镇集聚,有力的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这 正是发展的方向第三,要发挥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工作中 的重要作用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充分发挥和依靠基层组 织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我们实地调查的 4 个行政村中,苏仙石和赵棚 2 个村通过深入细致工作和有 序流转,无撂荒现象事实说明,只要基层领导重视执行政 策,联系实际,做深入细致工作,撂荒问题是一定能够解决 好的河凤桥乡赵棚村是产粮大村,年产粮食在 100 万公 斤以上, XX 年出售商品粮 23 万公斤这个村外出务工 850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42% 为了解决撂荒问题,村组 干部带头接受种植流转土地,支书刘元州带头承接流转土地22 亩,陈湾组组长李家扩承接流转土地 40 亩目前该村 承种流转土地 20 亩以上的大户有 5 户, 10 亩以上的 20 余户, 10 亩以下的 90 余户,正朝着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向 发展,在播种、收割季节, 农业机械化也派上了用场 为 了进一步搞好土地流转,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确保土地 流转健康有序地开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效益,综合我们 调查情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随着农村劳力外出的不断增加,土地流转的规模也 不断扩大,正确、及时、具体地处理好流转中的新矛盾、新 问题,促进土地资源得到有序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 对社会的贡献率,建议上级政府,尽快出台“土地流转实施 办法”或“细则” ,规范流转程序,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 以利基层有序、合理、合规、依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国家、集体、个人对公 共设施管护的联动投入机制我县地处长江流域的过渡带, 灾害性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增产增收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建 国以来的历史资料看,旱涝灾害年年有,三年一大旱五年一 洪灾,几乎已成规律随着国家对农民减负增效和取消“两 工”的政策落实,乡、村对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和维修的调控 能力减弱,国家虽然用了很大财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 投向主要用在重点工程和急需建设的大工程上,中小工程和 配套工程一家一户难以办到因此,建议建立县乡村三级农 田水利建设公积金制度县乡财政每年从年度预算中拿一定 比例预算资金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基金村级农田水利基金来 源:一是建议国家今后适当提高种粮直补标准,明确一定比 例,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基金;二是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拿 出一定比例,作为村级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取之于农用之于 农,建立专帐和群众民主理财小组、基金使用监督小组,加 上一事一议,保证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和永续使用。
3. 我县境内鮎鱼山和铁佛寺两座大中型水库,原来对灌区实 行收取基本水费和实用计量两种水费根据这次调研基层干 群的反映,建议降低或取消基本水费,只收取计量水费,实 行计量计价用水制,谁用水谁付费,减少土地流转中基本水 费难以收缴的实际困难,减轻灌区不用水也要按田亩交基本 水费的负担 4.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稳定农资价格建议政府的职能部门重点要对种籽、农药、化肥等主要农资生 产厂家或企业严格价格控管或给予适当补贴,防止农资价格 上涨,降低种粮成本,确保种粮农民的实际利益和效益5. 米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和基层组织“三角债”的历 史问题据我们调查,鄢岗镇 22 个行政村,只有 3 个村 不负债,有 19 个村群众欠村的要不上来,村里欠贷款无力 偿还我们实地考察了汪寨村,群众欠村的农业税、水费等 达 70 万元,村里欠贷款加利息达 80 万元类似这样的情 况在全县较为普遍村级组织负债累累压力大影响正常工作, 有的村为付欠贷利息,村干部连经乡镇批准的工资都领不到 或领不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