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笔记——(孤书子墨)3.管理理论.docx
7页3.管理理论⒈初期管理思想⑴中国初期管理思想①儒家管理思想民本思想;中庸思想;人和思想;义利观②道家管理思想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以弱胜强的管理方略;善下用人的管理思想③墨家管理思想管理目的—民富国治;人际关系—兼相爱,交相利;用人之道—尚贤;行政管理—尚同⑵西方初期管理思想重要是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分工理论⑶初期思想的重要特点①一方面偏重于政治领域,逐渐转移到经济方面;②最早浮现于贵族阶级,逐渐发展到平民阶层;③在文明越发达的地方,管理思想发展得越好⒉古典管理理论⑴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基本出发点:提高劳动生产率理论创始人: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她代表人物:弗兰克·吉尔布斯夫妇、亨利·甘特①泰罗的奉献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工厂管理》奉献:使管理走向科学;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观点:科学管理的主线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使劳资双方达到共同富裕;其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原则化的管理措施替代经验管理理论内容:-①劳动定额;-②能力和工作相适应;-③原则化;-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筹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⑥例外原则(后发展为授权原则、分权化原则、实行事业部制等)。
②其她奉献者吉尔布斯夫妇研究环节:拍摄工人操作动作;分析拍摄的图片;制定原则化的操作程序奉献:研究基本操作动作;进行疲劳研究并谋求工作和休息时间的最佳搭配方式;强调进行制度管理;探讨工人、工作、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甘特-发明了用于标明筹划与实际作业状况的筹划图“甘特图”;-提出了实行“工作任务和资金”的工资制度“计件奖励工资制”;-提出了对工人实行指引而不是驱使的思想,晚年强调公司的重点是服务而不是逐利③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❶研究范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基层管理;❷对现代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都没有波及;❸对人性的假设仅局限于“经济人”⑵法约尔及其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提出者:法国的亨利·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奉献:①辨别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经营是指引一种组织趋向目的,有六大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组织成员应具有这些活动能力,但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组织的人员,这些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不同②概括并具体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筹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③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纪律、公平、秩序、劳动分工、首创精神、跳板原则、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权力与责任、合理的报酬、人员的团结、保持人员稳定、适度的集权和分权、个人利益与服从集体利益④论述了管理教育和建设管理理论的必要性评价: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比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更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她对管理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法约尔提出的许多观念、术语及原理在现代管理学中仍被普遍地继承和运用⑶马克斯·韦伯及其管理组织理论创始人:德国的马克斯·韦伯,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了“抱负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基本内容:①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权威分为老式权威、超凡权威、合理—合法权威三种,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权威为基本-以合理—合法权威为基本而建立的组织比其她组织更优越,称之为“官僚制组织”②归纳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性劳动分工:实行劳动分工,规定每一成员的权责,并作为正式职责使之合法化;-体系严密:多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级别严密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正式甄选:通过正式考试的成绩或在培训中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所有成员;-任命制:实行任命制,只有个别职位才实行选举制;-专职保薪:公职人员都必须是专职的,并有固定薪金保证;-活动约束:职务活动被觉得是私人事务以外的事情,普遍受规则和制度制约。
③划分了官僚制组织的组织层次官僚组织体系的构造可分为最高领导层、行政官员层、一般工作人员层三个层次评论:官僚制组织理论的提出,适应了老式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为20世纪初的欧洲公司从不正规的业主式管理向正规化的职业性管理过渡提供了一种纯理性化的组织模型,对当时新兴资本主义公司制度的完善起了划时代的作用⑷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述侧重不同:泰罗侧重工厂现场;法约尔侧重组织整体;韦伯侧重组织问题共同的精神实质:强调官管理要用事实、理性、逻辑框架和规则来替代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局限:着重于生产过程、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多地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对人的因素注意较少,工人常常被视为机器的附属品⒊行为管理理论⑴人际关系学说的初期奉献者研究内容:——重要研究个体行为、团队行为、组织行为,注重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的的影响作用重要成果:——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①罗伯特·欧文关注和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条件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②雨果·芒斯特伯格一方面将心理学应用于工业以提高生产率被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③玛丽·帕克·福莱特-最早结识到应从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角度来观测组织的学者之一;-比众多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进一步提出人员导向彼得·德鲁克称她为“管理学的先知”④切斯特·巴纳德-实际的管理者将组织看作一种需要协调的社会系统;-确信管理者的工作是沟通和鼓励雇员做出努力;-一方面提出组织是一种开放系统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本⑵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实验从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才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学①工作场合照明实验成果:照明度的变化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②继电器装配室实验成果:福利待遇的变化对产量的持续上升并无影响分析:生产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是①参与实验的光荣感;②成员间良好的互相关系③大规模访谈实验提出新假设:人际关系的变化使工人心理状况发生变化,促使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结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公司管理人员应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④绕线室的实验概况:对实验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考察工作效率与物质鼓励的关系发现: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步也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⑶由霍桑实验引出的人际关系学说①人是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②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
⑷对初期人际关系学说的评价①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出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②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过度强调非正式组织和感情的作用;过度否认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作业原则的影响⒋现代管理理论⑴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建立者: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里奇继承: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著作:《管理理论丛林》《再论管理理论丛林》内容:将管理职能分为筹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⑵决策理论学派建立者: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继承: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著作:《管理行为》《组织》《管理决策的新科学》内容: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⑶系统理论学派代表:弗里蒙特·卡斯特著作:《系统理论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措施》内容:公司是一种有机的整体、一体化的开放的系统,其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到内部构成要素(人是核心)的影响,还与外部社会大系统的环境的具有互相影响⑷权变理论学派代表:卢桑斯、菲徳勒、豪斯等著作:卢桑斯《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内容:公司要根据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决定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
权变重要体目前筹划、组织、领导方式等方面,主张筹划和组织要有弹性,领导方式应权宜应变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评价:强调随机应变,主张灵活应用各学派的观点,但过于强调管理的特殊性,忽视管理的普遍原则与规律⑸管理科学学派又称:计量管理学派、数量学派代表:兰彻斯特、希尔、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霍勒斯卡森继承: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内容:将管理数量化,通过数学工具和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谋求一种用数量表达的最优化答案其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⑹经验主义学派又称:典型主义学派、经验管理学派代表: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欧内斯特·戴尔《伟大的组织者》;艾尔弗雷德·斯隆;亨利·福特内容:强调从公司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研究,强调用比较的措施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⑺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经理的职能》内容: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分析管理: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互相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⑻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亨利·明茨伯格特点:以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
⒌现代管理理论⑴公司流程再造理论创始人: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内容:强调对公司既有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颠覆性的再思考和设计,从而使得公司的资源得以实现以流程为中心进行再次整合,最后达到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和经营业绩的目的⑵学习型组织理论代表: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内容:“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有关组织变革理论最具独创性、最具新颖性的管理理论总结出在四项基本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基本上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使得社会组织转型为学习型组织有章可循⑶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本,给公司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商务:一般分为B2B,B2C,C2C,B2G四种模式,前两种为重要模式⑷供应链管理发展:源于彼得·德鲁克的“经济链”,迈克尔·波特发展为“价值链”,现代的“供应链”内容: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至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后客户的所有过程(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精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上⑸精益思想发源:日本丰田(大野耐等人)内容:涉及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设计、精益供应等一系列思想,核心是消除挥霍,以越来越少的投入发明出尽量多的价值;同步也越来越接近顾客,提供她们的确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