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与人才强市战略研究.doc
16页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与人才强市战略研究张芳文张芳文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是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全市各项工作的的行动纲领,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未来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全市人民的矢志不渝的目标和坚定方向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和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工作作为十分紧迫的课题认真加以研究问题与挑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了人才战略在宝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支撑地位,形成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和目标考核机制,制定了《宝鸡市“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专项规划》,建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在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不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受全球人才流动大趋势的影响,也面临诸多挑战:(一)全球性人才竞争和地区间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传统的资源优势开始让位于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打造来源于人才的竞争实力人才竞争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世界各国都制定了面向 21 世纪的人才发展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实施各种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厚的科研工作条件,形成了地毯式延揽全球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强大吸引力,成为人才争夺战中最大的赢家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正以每年 10 万人的速度外流到发达国家在国内,人才争夺也异常激烈,人才纷纷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人才流向的比例是:上海 32-37%,北京29-33%,广东 20-23%,浙江 6-7%,江苏 5-6%宝鸡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集聚人才的能力较为薄弱,同时我市周边地区以其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对我市人才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人才流失、人才竞争将是我市人才资源受到的最直接的冲击我们不仅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难引进,而且面临着本地核心、骨干人才不断流失的严峻现实二)人才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市现有各类人才 26.7 万,占总人口的 7.1%,其中党政人才18160 人,经营管理人才 3156 人,专业技术人才(含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155910 人,社会工作人才 90142 人,分别占人才总数的 6.8%、1.2%、58.3%、33.7%,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到 2020 年,宝鸡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25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 75 亿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预计达到 40 万人以上,需求缺口较大但全市人才构成不合理问题表现突出,严重制约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总量仍显不足,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占人口的密度还达不到全国平均人才密度水平,是东部发过地区的四分之一,至今还没有一名两院院士,有成果、有建树的高层次人才仍然较少二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布局不很平衡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 85%集中在国有控股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专业人才总量之比在 10:1 左右,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得不到应有的人才支持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的局面依然同时存在,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缺口高达50%,民营企业人才缺口高达 70%。
三是人才行业、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近 60%的人才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农村等生产一线人才缺乏农业、旅游、化工、食品医药、新建料、金融、物流、创意和服务外包领域的专业人才等严重不足四是自主培养能力还不很强,聚集效应不太显著我市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有限,人才教育培训投入不是很高,培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同时,全市人才的吸纳能力不是很强,人才竞争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处于劣势状态四是人才成长机制不够健全,体制创新力度还不够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比较滞后,重使用、轻培养,重学历、轻能力,以及现有人才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存量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人才待遇还需继续提高近五年,我市回到宝鸡工作的本科生仅占输送出去的 4.6%在专业上,流失人才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领域由于一些企业开发人才资源的政策不活,加上工资福利待遇和成长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使我市“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未彻底改变,山区县的人才流失现象更为严重三)宝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发展定位,宝鸡被列为规划区的次核心城市,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生态园林城市。
市委十届五次、六全全会也明确提出,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的思路目标,宝鸡将倾力打造西部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旅游热点城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宝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工业强市,需要大力吸引、集聚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建设人才小高地支撑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需要加快培养农业开发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和精细加工水平,增强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法律、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支撑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四)人才开发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与人才配置市场化进程越来越不适应目前,在我市 “人才部门和单位所有”、人才流动中的户口、编制等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人才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并存人才价值的市场化机制没有形成,特别是在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着大锅饭、铁饭碗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分配机制不活、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差距过小,重资历、学历和职称,没有体现“重实绩、重贡献”、“绩优薪优”等分配原则,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量化和物化,管理、技术、智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未得到真正落实。
人才培养还缺乏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人才评价标准、手段和方法还不够科学,人才人事政策还不够配套,人才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仍有很大空间 思路与目标目前,宝鸡已进入增长提速、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科技进步特别是自主创新日益成为加快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为此,着眼国际、国内人才发展趋势,着眼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提出未来 12 年宝鸡人才工作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存量开发整合人才、产业开发聚集人才、区域互动盘活人才、协调发展统筹人才”的总体要求,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为加快“五大突破”、实现“三个率先”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存量开发整合人才: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入力度,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人才价值资本化,建立市场化的人才价值运行机制、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和创造力;调整优化人才结构,适应宝鸡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不断优化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分布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竞争实力。
产业开发聚集人才:以渭河川道百公里经济长廊为平台,以“两区多园”为重点,以五大产业集群为承载点,提高对紧缺人才和智力的聚集能力,包括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把宝鸡建成生产要素承载能力最大、人才密集度最高、科技创新实力最强的区域 区域互动盘活人才:借助国家大力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宝鸡在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主动加强区域经济的资本、信息、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发挥陕甘川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在加快交通联接、产业对接的同时,主动承接西安、兰州等城市的人才资源、科教资源的辐射与带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的人才、技术和科教资源优势,发挥中心城区人才小高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全市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协调发展统筹人才: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目的,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统一把人才工作纳入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确定人才开发的重点和目标,把人才资源开发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人才的素质提高、价值体现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才队伍的总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人才工作与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
按照上述思路,未来 12 年宝鸡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着眼到 2020 年宝鸡市总体达到宽裕型小康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创新力强、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努力把宝鸡建设成为最适宜各类优秀人才创业、工作、生活的地区之一,成为全国人才集聚度、人才素质和人才效益较高的地区之一1.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到 2020 年,宝鸡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40 万人左右,人才占人口的比重提高到 10.5%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努力使全市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分布更趋合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人才队伍学历结构日益改善高学历人才比率逐步提高,到 2020 年,宝鸡市人才队伍的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结构比例为1.5∶12.5∶19.3∶41.1∶25.6公务员队伍的学历水平为:地级市以上国家机关公务员基本达到研究生以上水平;乡镇和县级国家机关公务员达到大学以上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结构逐步优化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所占比重上升,初级、未获职称人员所占比重逐步下降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加快培养一大批懂得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大批具有开拓创业精神,能够把宝鸡企业做大做强,把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家;一定数量的院士,一批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居领先地位的高级专家,一大批各学科各行业成就突出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
3.人才创业发展环境更加优良人才工作体制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由相互配套的政策法规构成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人才机制不断创新人才评价、选拔使用、分配激励、人才保障机制运转顺畅,人才聚集能力不断增强,形成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以及适合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宝鸡市成为国内外人才创业发展的首选地之一4.人才效能不断提高效益提高人才宏观调控有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高效,人才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充分发挥,人才效益明显提高创新力增强发明专利和各类科技成果不断增加,自主创新技术占产业技术的比率明显上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策与措施对策与措施加快宝鸡人才工作,必须实施好“五大战略:”(一)积极实施人才结构优化战略一是人才专业结构优化,从传统专业转向高新技术专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将传统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