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67——印度.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109228
  • 上传时间:2017-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9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印度 阿旃陀石窟 英文名称:Ajanta Caves 编号:351-001 1983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 ) (II) (III )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7 届会议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阿旃陀佛教石窟遗址始建于公元前 2 至 1 世纪,公元 5 至 6 世纪的笈多时期,又大规模扩建,修饰,增加了很多更加绚丽多彩的石窟阿旃陀石窟的绘画和雕塑,作为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相当重要的艺术影响力 简介: 阿旃(zhān)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佛尔达普尔村文达雅山的悬崖上,距离奥兰加巴德 60 哩(100 公里) 这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而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场所,里面精美的建筑和雕刻作品都是佛教文化中少有的精品 阿旃陀石窟相传是早在阿育王时期开凿的马哈拉斯特拉邦的当地人,将印度古代佛教徒开凿出来的佛殿和僧房称为阿旃陀石窟阿旃陀一词源于梵语“阿诺提那”(意为“无想”、“无思”) 共有 29 座石窟分布于高 100 多米、长 550 米的新月形山峰的山腰间全部石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供僧人居住的 25 间僧房;另一类为供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 4 个佛殿。

      石窟位于清幽的谷底,别有一种宗教神秘色彩 阿旃陀石窟群曾一直静静地沉睡在撒哈丹山脉中,自公元 8 世纪佛教势力在印度衰退后,此石窟群变成草木丛生的森林地带直到 1819 年一群狩猎的英国官员在追捕猎虎的时候,才无意间发现了这片古老的艺术天地石窟有大量的雕刻与壁画,以宣扬佛教内容为主,有关于释迦牟尼的诞生、出家、修行、成道、降魔、说法、涅檠的壁画,也有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生活及帝王宫廷生活的画面人物、花卉、宫廷、田舍、飞禽、走兽等,构图大胆,笔调活泼,具体细腻,有声有色,令人赞叹 阿旃陀石窟将印度古建筑、雕刻和绘画三者融为一体它以佛教的生平事迹为题材,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古代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甚至,中国石窟艺术在后来也深受其影响 阿旃陀石窟不仅壁画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逼真,而且窟内的石柱、石窗、天花板上的浮雕也是琳琅满目,活灵活现,长达 23 英尺的佛和石雕的大象气势雄伟,匀称自然这些宏伟绚丽的壁画,栩栩如生的雕刻,反映出古印度艺术家在绘画和雕刻上的高超造诣 悬崖上有一条走廊直通每一个石窟窟顶和四面的墙壁上绘满了各种各样的绘画和装饰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组石窟其中 25 座是供僧人居住的,4 座是佛教徒举行礼拜仪式的佛殿。

      在阿旃陀石窟中,最有价值和最为精彩的,还是那些以宗教题材为内容的数量丰富、绘制精美的壁画,堪称印度壁画之冠 约建于公元 7 世纪的阿旃陀石窟中的 1 号石窟是壁画保存最好的石窟之一第 1 号石窟是大乘佛教建筑的代表作该窟的壁画,代表着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这里的佛殿,供奉着一尊高约 3 米的释迦牟尼雕像,从中间和左右两侧三个不同角度,刻画出佛祖快乐、痛苦、冥想三种神态,其造型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 (另一资料:释迦牟尼雕像,从正面、左面、右面三个角度,分别可看到他在沉思、微笑、庄严凝视时的神态,角度不同,神态也随之而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石窟的拱门和立柱上雕刻的飞天和仙女,刻画细腻精巧,形态优美第 1 号石窟的壁画描述的是宝德斯特斯、帕德母帕呢和阿洛克斯哈若的故事;窟内四周地壁画上还有有五百罗汉等宗教画面,他们的姿态、面貌、喜怒哀乐的表情各不相同,极尽变化之妙,无一重复特别是第 1 号窟的《莲华菩萨》最为有名这些绘画的写实性、其色彩的丰富艳丽、精雕细刻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日本等地的佛教绘画风格之发源地据《世界遗产图鉴》资料记载,附图“阿旃陀石窟第 17 窟的壁画” 是根据佛经故事《加它卡》雕绘的。

      佛殿正中有一座内藏舍利的圆形佛塔,殿壁四周建造着列柱僧房仅陈设着石床、石枕和佛龛等器具,极为简单石窟内有精美绝伦、享誉世界的壁画和石雕等艺术杰作,这些艺术作品因建成时间不一而各具特色 佛殿内精美绝伦、震惊世界的壁画杰作,其内容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宫廷生活的情景,包括山水、林木、田园、村舍和战争、劳作、狩猎、畜牧、乐舞等各种场面构图复杂而和谐,人物表情生动壁画至今依然色彩鲜艳,非常清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人们发现门外的石像同中国高僧玄奘的记载完全相同唐代著名玄奘大师于公元 629 到公元 645 年游历印度时,其间(公元 638 年)曾到过阿旃陀地区他曾到阿旃陀石窟修道、讲学在《大唐西域记》中他曾描述过阿旃陀石窟盛景 阿旃陀石窟石雕挺立在滔滔河流上空的峻岭上,这些洞窟建成时间不一,其壁画各有特色它们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从公元前 200 年到公元后 650 年之间佛教传播的历史过程阿旃陀石窟的每一部分均是由佛教僧侣雕刻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在当时,克哈特斯和未哈若斯是两个古老的佛教传播中心,而僧侣们主要从事的是宣扬传播佛教文化,在每个石窟壁上,僧侣们用诸如铁锤和凿子之类的简单工具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回味无穷的图象,这些精美的石刻艺术反映的是印度往古的生活历史。

      在阿旃陀石窟中许多组成部分的石壁雕刻描述的是在佛陀传说起源地杰特克斯地区一些佛陀化身的美丽传说,而其它的例如描述王子和公主们故事的壁画也都是精雕细刻的杰作除 1 号石窟外,第 2 号石窟反映佛陀在兰毗尼花园投生情景的壁画和第 16 号石窟左壁的“公主临终图”都是艺术杰作其他石窟的壁画中也包含非常精致的部分;1 号、4 号、17 号、19 号、 24 号和 26 号石窟展现出的雕刻艺术是很经典和非凡的,17 号石窟中飞扬的阿普斯若壁画和僧侣传道的石刻是一对令人难忘的艺术作品 第 9 窟最为古老,于公元一世纪建成,为小乘佛教精舍此窟的壁画已残缺不全,被后人胡乱涂抹,画面已模糊不清,但仔细揣摩,仍能辩认出所画内容,如牧童放牛、六牙象故事等16 窟中的一幅壁画描绘发现悉达太子出家求道后,妻子输陀罗的愁容和周围男女老少的不安场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以说阿旃陀石窟和其中包含的艺术价值是整个佛教发展史上应该十分珍惜并保护的文物建筑群 埃洛拉石窟 英文名称:Ellora Caves 编号:351-002 1983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 ) (III ) (V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7 届会议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埃洛拉石窟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离奥兰加巴德不远高高的陡峭岩壁上,34 座洞穴庙宇被开凿出来,一座挨一座,延伸 2000 多米这些保存完好,排列有序的遗迹可追溯到公元600 至 1000 年,古印度文明的再度复兴时期不仅艺术造型独特,技术水准高超,而且作为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圣殿,它们是古代印度容忍、宽恕特性的精神所现 简介: 印度著名古迹埃洛拉石窟群是世界上最好的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它位于马哈拉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 30 千米处的埃罗拉村附近,雕刻在离奥诺基巴德 30 公里的玄武岩山壁上(另一资料:沿萨雅迪利山脊雕凿而成) 由南向北绵延 1500 米(世界遗产委员会报告为:延伸 2000 多米) 这是一组能同时体现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三种宗教文化的石窟群代表了宗教发展的高超水平   埃洛拉石窟群分属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佛教所有兼具艺术与历史双重价值,为印度国宝 埃洛拉石窟群于公元 4~11 世纪分三期开凿:前期主要是 12 座佛教洞窟,中期为 17 座印度教石窟,后期为 5 座耆那教石窟埃洛拉石窟群将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石窟艺术融为一体,凝结了三者的艺术精华,是集印度三教艺术之大成的古代石窟艺术精品。

      石窟群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教派所有,庙内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外观却颇为一致通常属于耆那教派的岩庙,其内部建筑都显得相当严肃冷峻,而佛教由于教性力求平民化,所以其装饰也就力求简朴 埃洛拉石窟群的建造形式十分独特,有的整个开凿成一个独立的院落,有的则开凿成上下两层石窟内所有石柱和柱脚都刻有精美雕花图案,雕工精致,风格各异 埃洛拉石窟南部的第 1 窟至第 12 窟为佛教石窟,开凿于公元七、八世纪,石窟几乎全部用作寺院第 6 号和第 10 号石窟塑像共同反映的是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印度工匠保护神维希克诺丹的故事,它所描绘的是载歌载舞的侏儒欢庆的盛大嬉戏场面佛教石窟最著名的是10 号窟,名为“木匠草舍” 中心圣殿的两壁雕出的石柱高约 4 米石窟模仿木结构建造了极为高大的圆筒形天顶柱顶横梁上刻有两层人物石雕,为合十作施礼状或持花的信女雕像窟内有一座高约 8 米,直径约 4 米的舍利佛塔,四周雕满了呈手印,难以计数的脚踏莲花的佛像 中间的第 13 至第 29 窟为印度教石窟,建于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石窟内的雕像和浮雕被称为印度教的美术精品印度教石窟最为壮观的是 16 号窟,16 号窟名为卡伊拉萨纳寺院(凯拉萨庙) ,有资料称为“克拉斯石窟”。

      它可称得上是一个建筑奇迹:它的整个结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不但它的整体是雕刻在一个巨型独石上,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惊诧的事实即与其它寺庙结构截然不同的是:雕刻师和建筑师们均以屋顶为基准从上往下开始雕刻和建造的传说中这座山脉是神灵的居所,在这世界上最大的巨石中,不但雕刻有门庭,休息室、集会大厅、书房而且还有祭祀神灵的寺庙庙内刻有湿婆神同喜马拉雅山十头魔下斗法的石雕,形象逼真,表情生动是印度艺术的瑰宝寺院回廊的粗大柱子上雕刻的图像为印度教神话故事,有天神、女神、守护神等;在外壁则是叙事诗《罗摩衍那》 、 《摩诃婆罗多》的戏剧场面情景的浮雕图像该寺院建于 8 世纪初,长 50 米、宽 33 米、高 30米窟内的大门、亭榭、庭院、礼堂、前庭、圣所、尖塔等建筑皆由一块巨石凿成,石窟寺内部宽敞而宏大,是一座精雕巧凿的寺院整个工程耗时 100 多年 (青 5532 注:印度教是大约 4000 年前产生在印度,以婆罗门教为基础的宗教,它没有特定的鼻祖和绝对的圣典,是融合了各种各样传统信仰、习俗而成的多神教印度教将民众划分为四个等级,这种等级制度至今对印度社会产生着影响印度教流传于东南亚地区 ) 北部的 5 个石窟为耆那教石窟,创建于公元八至十世纪。

      最为著名的是 32 号窟,窟中有教主大雄的弟子瞿摩帝温伐罗神态庄重的裸身立像他被植物缠身,长发披肩,但仍苦行不渝立像是耆那教苦修不渝、质朴无华的信条的象征第 34 窟雕刻的圣人等图像密密麻麻埃洛拉石窟既显示出了精美的寺庙外观,又表现出精巧的寺庙内部结构,不愧为世界上最好的寺庙石雕建筑的杰作这些寺庙建筑代表了从公元 350 年至公元 700 年 350 年之间的宗教信仰发展历史其中的佛教石窟雕刻艺术阐述的是高尚的、文明的、尊贵的佛教文化内涵 在我们面对埃洛拉石窟惊讶不已的时候,会被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建筑技巧和最复杂的古代艺术遗产之一而折服总之,这些石雕寺庙永远值得人们留念因为他们对有印度文化遗产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Sundarbans National Park 编号:351-017 1987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N(II ) (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11 届会议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孙德尔本斯位于恒河三角洲,占据 10000 平方公里的陆地与沼泽(一半以上地区在印度,其余部分在孟加拉)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地区。

      一些稀有或濒危动物生活在这里,包括老虎、水生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简介:   孙德尔本斯(Sundarbans) ,其字面意义是“美丽的森林”,覆盖面积 10269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综合体 如同世界许多其他湿地一样,它也遭受了过度开发,不断为人类发展所侵占,并导致这一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毁坏但是,近来对三角洲已获得了应有的认识,印度宣布孙德布尔本斯的所有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