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级奥数之和、差与倍数的应用题.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17426190
  • 上传时间:2024-02-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和、差与倍数的应用题  一、和差问题  说到“和差问题”,小学高年级的同学,人人都会说:“我会!”和差问题的计算太简单了.是的,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差,求两数,有计算公式: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会算,还要会灵活运用,要把某些应用题转化成和差问题来算.  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1 张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得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张明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解:95乘以2,就是数学与语文两门得分之和,又知道数学与语文得分之差是8.因此  数学得分=(95×2+8)÷2=99.  语文得分=(95×2-8)÷2= 91.  答:张明数学得99分,语文得91分.  注:也可以从 95×2-99=91求出语文得分.  例2 有 A,B,C三个数,A加 B等于 252,B加 C等于 197, C加 A等于 149,求这三个数.  解:从B+C=197与A+C=149,就知道B与A的差是197-149,题目又告诉我们,B与A之和是252.因此  B=(252+ 197-149)÷ 2= 150,  A=252-150=102,  C=149-102=47.  答:A,B,C三数分别是102,150,47.  注: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A+B)+(B+C)+(C+A)=2×(A+B+C).  上面式子说明,三数相加再除以2,就是三数之和.  A+B+C=(252+197+149)÷2=299.因此  C=299-252=47,  B=299-149=150,  A=299-197=102.  例3 甲、乙两筐共装苹果75千克,从甲筐取出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还比乙筐多7千克.甲、乙两筐原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  就可以看出,原来甲筐苹果比乙筐多  5+7+ 5= 17(千克)  因此,甲、乙两数之和是 75,差为17.  甲筐苹果数=(75+17)÷2= 46(千克).  乙筐苹果数=75-46=29(千克).  答:原来甲筐有苹果46千克,乙筐有苹果29千克.  例4 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多少钱?  解:我们先把外衣和鞋看成一件东西,它与帽子的价格和是 270元,差是 210元.  外衣和鞋价之和=(270+ 210)÷2= 240(元).  外衣价与鞋价之差是140,因此  鞋价=(240-140)÷2=50(元).  答:买这双鞋花50元.  再举出三个较复杂的例子.如果你也能像下面的解答那样计算,那么就可以说,“和差问题”的解法,你已能灵活运用了.  例5 李叔叔要在下午3点钟上班,他估计快到上班时间了,到屋里看钟,可是钟早在12点10分就停了.他开足发条却忘了拨指针,匆匆离家,到工厂一看钟,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夜里11点下班,李叔叔马上离厂回到家里,一看钟才9点整.假定李叔叔上班和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钟停了多少时间(上发条所用时间忽略不计)?  解:到厂时看钟是2点50分,离家看钟是12点10分,相差2小时40分,这是停钟的时间和路上走的时间加在一起产生的.就有  钟停的时间+路上用的时间=160(分钟).  晚上下班时,厂里钟是11点,到家看钟是9点,相差2小时.这是由于钟停的时间中,有一部分时间,被回家路上所用时间抵消了.  因此  钟停的时间-路上用的时间=120(分钟).  现在已把问题转化成标准的和差问题了.  钟停的时间=(160+120)÷ 2= 140(分钟).  路上用的时间=160-140=20( 分钟).  答:李叔叔的钟停了2小时20分.  还有一种解法,可以很快算出李叔叔路上所用时间:  以李叔叔家的钟计算,他在12点10分出门,晚上9点到家,在外共8小时50分钟,其中8小时上班,10分钟等待上班,剩下的时间就是他上班来回共用的时间,所以  上班路上所用时间=(8小时50分钟-8小时-10分钟)÷2=20(分钟).  钟停时间=2小时 40分钟-20分钟  =2小时20分钟.  例6 小明用21.4元去买两种贺卡,甲卡每张1.5元,乙卡每张0.7元,钱恰好用完.可是售货员把甲卡张数算作乙卡张数,把乙卡张数算作甲卡张数,要找还小明3.2元.问小明买甲、乙卡各几张?  解:甲卡与乙卡每张相差 1.5-0.7= 0. 8(元),售货员错找还小明3.2元,就知小明买的甲卡比乙卡多3.2÷0.8=4(张).  现在已有两种卡张数之差,只要求出两种卡张数之和问题就解决了.如何求呢?请注意  1.5×甲卡张数+0.7×乙卡张数=21.4.  1.5×乙卡张数+0.7×甲卡张数=21.4-3.2.  从上面两个算式可以看出,两种卡张数之和是  [21.4+(21.4-3.2)]÷(1.5+ 0.7)= 18(张).  因此,甲卡张数是  (18 + 4)÷ 2= 11(张).  乙卡张数是 18-11= 7(张).  答:小明买甲卡11张、乙卡7张.  注:此题还可用鸡兔同笼方法做,请见下一讲.  例7 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拼合成两种大长方形,如右图.大长方形(A)的周长是240厘米,大长形(B)的周长是258厘米,求原长方形的长与宽各为多少厘米?  解:大长方形(A)的周长是原长方形的  长×2+宽×4.  大长方形(B)的周长是原长方形的  长×4+宽×2.  因此,240+258是原长方形的  长×6+宽×6.  原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是  (240+258)÷6=83(厘米).  原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差是  (258-240)÷2=9(厘米).  因此,原长方形的长与宽是  长:(83+ 9)÷2= 46(厘米).  宽:(83-9)÷2=37(厘米).  答:原长方形的长是46厘米、宽是37厘米二、倍数问题  当知道了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又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就能立即求出这两个数.小学算术中常见的“年龄问题”是这类问题的典型.先看几个基础性的例子.  例8 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87个,第二堆有69个.那么从第一堆拿多少个棋子到第二堆,就能使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  解:两堆棋子共有87+69=156(个).  为了使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就要把156个棋子分成1+3=4(份),即每份有棋子  156 ÷(1+3)=39(个).  第一堆应留下棋子39个,其余棋子都应拿到第二堆去.因此从第一堆拿到第二堆的棋子数是  87-39=48(个).  答:应从第一堆拿48个棋子到第二堆去.  例9 有两层书架,共有书173本.从第一层拿走38本书后,第二层的书比第一层的2倍还多6本.问第二层有多少本书?  解:我们画出下列示意图:  我们把第一层(拿走38本后)余下的书算作1“份”,那么第二层的书是2份还多6本.再去掉这6本,即  173-38-6=129(本)  恰好是3份,每一份是  129÷3=43(本).  因此,第二层的书共有  43×2 + 6=92(本).  答:书架的第二层有92本书.  说明:我们先设立“1份”,使计算有了很方便的计算单位.这是解应用题常用的方法,特别对倍数问题极为有效.把份数表示在示意图上,更是一目了然.  例10 某小学有学生975人.全校男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4倍少23人,全校女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3倍多11人.问全校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解:设六年级学生人数是“1份”.  男生是4份-23人.  女生是3份+11人.  全校是7份-(23-11)人.  每份是(975+12)÷7=141(人).  男生人数=141×4-23=541(人).  女生人数=975-541=434(人).  答:有男生541人、女生434人.  例9与例10是一个类型的问题,但稍有差别.请读者想一想,“差别”在哪里?    70双皮鞋.此时皮鞋数恰好是旅游鞋数的2倍.问原来两种鞋各有几双?  解:为了计算方便,把原来旅游鞋算作4份,售出1份,还有3份.那么原有皮鞋增加70双后将是3×2=6(份).400+70将是 3+1+6=10(份).每份是  (400+70)÷10=47(双).  原有旅游鞋 47×4=188(双).  原有皮鞋 47×6-70=212 (双).  答:原有旅游鞋188双,皮鞋212双.  设整数的份数,使计算简单方便.小学算术中小数、分数尽可能整数化,使思考、计算都较简捷.因此,“尽可能整数化”将会贯穿在以后的章节中.  下面例子将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是小学算术中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题目中常常有“倍数”这一条件.解年龄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两个人的年龄差总保持不变.  例12 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  解:父女相差36岁,这个差是不变的.几年前还是相差36岁.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女儿年龄的5倍时,父亲仍比女儿大36岁.这36岁是女儿年龄的(5-1)倍.  36÷(5-1)=9.  当时女儿是9岁,14-9=5,也就是5年前.  答:5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  例13 有大、小两个水池,大水池里已有水 300立方米.小水池里已有水70立方米.现在往两个水池里注入同样多的水后,大水池水量是小水池水量的3倍.问每个水池注入了多少立方米的水.  解:画出下面示意图:  我们把小水池注入水后的水量算作1份,大水池注入水后的水量就是3份.从图上可以看出,因为注入两个水池的水量相等,所以大水池比小水池多的水量(300-70)是2份.  因此每份是  (300-70)÷2= 115(立方米).  要注入的水量是  115-70=45 (立方米)·  答:每个水池要注入45立方米的水.  例13与年龄问题是完全一样的问题.“注入水”相当于年龄问题中的“几年后”.  例14 今年哥俩的岁数加起来是55岁.曾经有一年,哥哥的岁数与今年弟弟的岁数相同,那时哥哥的岁数恰好是弟弟岁数的两倍.哥哥今年几岁?  解:当哥哥的岁数恰好是弟弟岁数的2倍时,我们设那时弟弟的岁数是1份,哥哥的岁数是2份,那么哥哥与弟弟的岁数之差是1份.两人的岁数之差是不会变的,今年他们的年龄仍相差1份.  题目又告诉我们,那时哥哥岁数,与今年弟弟的岁数相同,因此今年弟弟的岁数也是2份,而哥哥今年的岁数应是2+1=3(份).  今年,哥弟俩年龄之和是  3+2=5(份).  每份是 55÷5= 11(岁).  哥哥今年的岁数是 11×3=33(岁).  答:哥哥今年33岁.  作为本节最后一个例子,我们将年龄问题进行一点变化.  例15 父年38岁,母年36岁,儿子年龄为11岁.  问多少年后,父母年龄之和是儿子年龄的4倍?  解:现在父母年龄之和是  38+ 36 = 74.  现在儿子年龄的 4倍是 11×4=44.相差  74-44= 30.  从4倍来考虑,以后每年长1×4=4,而父母年龄之和每年长1+1=2.  为追上相差的30,要  30÷(4-2)=15(年)·  答:15年后,父母年龄之和是儿子年龄的4倍.  请读者用例15的解题思路,解习题二的第7题.也许就能完全掌握这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辨别真假水果》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spell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 我的好朋友》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isten and say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单词讲解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Fun time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3教参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2 涂涂画画》精品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 美好的事物》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 1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 我跟别人不一样》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esson 1 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esson 1教参课件.ppt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感官的本领》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