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docx
18页目 次前言 II1范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选址原那么 25候选站址选定的前期预备 36候选站址的实地勘察 37重点候选站址的论证 48选址方案的报批 4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地物阻挡图的制作 6A.1利用测绘局提供的侯选站址邻近的地物分布地图数据 6A. 2利用经纬仪实地测量 6附录B 〔规范性附录〕1km、3km、6km等射束高度图制作 8B. 1运算各方向上指定高度的雷达探测距离 8B.2制作1km、3km、6km等射束高度图 8附录C 〔规范性附录〕雷达电磁辐射安全区 9附录D 〔资料性附录〕新一代天气雷达候选站址勘察表 10附录E 〔资料性附录〕新一代天气雷达候选站址条件比较表 14本标准是在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的基础上,参考我国军用雷达、测控 雷达和美国WSR-88D雷达的选址技术要求,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 福建省气象局本标准要紧起草人:邓志熊毅林挺玲吴太旺 柴秀梅本标准要紧参加人:周乐照李栋张深寿袁翔王宏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1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布点选址的依据、雷达的净空环境要求、电磁环境要求,防雷、通信, 水文、地质、气象〔如大风、雷击〕和抗震等级条件要求,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的规定步骤要求等。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统一布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选址工作,对地点和行业天气雷达的选址工作,可 参照本规定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QX2-2000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新一代天气雷达 new gerneration wether radar能够定量估算回波强度、径向速度、谱宽和降水物相态等信息的全相干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能够 探测降水、热带气旋、雷暴、中尺度气旋、湍流、龙卷、冰雹、冻雨、冻结层、融解层等,并具备一定 的晴空回波的探测能力如:CINRAD/SA、CINRAD/SB、CINRAD/SC、CINRAD/CB、CINRAD/CC、CINRAD/CD 和CINRAD/CCJ都属于新一代天气雷达3.2 净空环境 headroom environment指雷达以最低仰角探测时,在其有效的探测范畴内,没有地势、山脉、建筑物、高大物体等对雷达 电磁波造成阻挡的障碍物,它是雷达有效探测必须满足的条件。
3.3 电磁环境 electromechanical environment电子设备、系统在运行时,可能遇到的辐射或传导电磁发射电平,在不同频率范畴内的功率和时刻 的分布3.4 电磁干扰 electromechanical disturbance由电磁信号引起的干扰,它是一种可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会 削减数据的完整性和增加传输信道上的误码率3.5 等射束高度图 chart of iso-beam height在标准大气折射时,绘出的以雷达为中心的各个方向上,能客观反应雷达测站四周地物阻挡,各种 斜距下雷达波束中心轴线能够到达的最低高度等值线图3.6 S 波段 s-band依照国际电联和国家无线电治理委员会对天气雷达频率资源的划分,S波段天气雷达的频率范畴在 2700MHz〜2900MHz3.7 C 波段 c-band依照国际电联和国家无线电治理委员会对天气雷达频率资源的划分,C波段天气雷达的频率范畴在 5300MHz〜5500MHz3.8 X 波段 x-band依照国际电联和国家无线电治理委员会对天气雷达频率资源的划分,X波段天气雷达的频率范畴在 8000 MHz〜12500MHz4选址原那么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址的选择应有利于监测灾难性天气,应符合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进展规划。
雷达 站选址时应选择3个以上候选站址作为备选站址,并确定1个重点侯选站址4.1站址间距新一代雷达站所选站址与相邻天气雷达站间距应为200公里左右,灾难性天气频发地区、服务重 点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可适当加密到150公里左右站址选择时可考虑丘岭地区比平原地区间距密, 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间距密的原那么,依照实际,适当加密相邻天气雷达站间距所选站址与当地气象 台〔站〕或使用单位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50公里4.2地理环境4.2.1新一代雷达站址应躲开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难频发地点,躲开腐蚀性气体、工业 污染的高发地,应幸免对现有气象探测环境造成阻碍,并应幸免阻碍当地风景景观4.2.2新一代雷达站址应选择无地质断裂结构、地质稳固性好、地表坚硬的地点,应幸免沙土和湿地 的地质重点候选站址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判,确定抗震设防标准,雷达站站址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地 震部门公布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判要求4.3净空环境所选站址四周应开阔,距其较近处无高山、铁塔、较高大树林以及高大建筑物等的遮挡,安装饰应 平坦4.3.1遮挡角新一代雷达站址近处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山脉、高大树林等的遮挡在雷达要紧探测方向上〔服务 重点地区、天气过程、降水过程的要紧来向〕的遮挡物,对雷达天线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0.5°,其它 方向的挡角不应大于1°,对个别孤立障碍物可适当降低要求。
每个候选站址应绘制四周挡角分布图以 及距测站地平面1公里和海拔3公里、6公里高度的等射束高度图,作为站址论证的技术材料4.3.2净空要求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址的净空要求是,海拔3公里高度雷达射束,能够覆盖所规定的区域以及灾难性 天气的上游地区在高海拔山地丘岭地区,在满足探测净空条件前提下,雷达站址的高度应尽量的低, 同时净空环境不能与城镇建设规划相冲突,保证雷达探测环境相对长久稳固4.4电磁环境站址的电磁环境应通过有关无线电治理机构的测定,站址周围应无高辐射的电子设备、低频发射设 备、高压设备等,站址周围电磁场干扰电平应小于相关阈值范畴4.4.1新一代天气雷达应幸免与其它无线电设施产生相互电磁干扰,应躲开有军事目标物的区域重 点候选站址的电磁环境须经有关无线电治理职能机构测定和评估,雷达站站址周围24小时内应无阻碍 雷达工作的有害电磁干扰同时,站址选择地应符合对城镇的电磁辐射的环保要求4.4.2选择在机场或相关部门邻近的雷达站站址,要考虑相邻雷达的同频干扰,必须符合航空飞行安 全的要求及其相关的规定4.5通信环境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址应选择在通信环境与通信传输条件良好的地点,便于建立与当地气象台的通信 链路,以确保雷达探测信息和遥控信息的实时、可靠传输。
4.6基础环境条件4.6.1基础环境要求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址应选择供电、道路、用水等基础环境条件差不多具备,或便于雷达坚持和进展 的地址综合考虑供电、道路、用水、防雷、抗震等所需的建设投资额度及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在其 它条件相近的情形下,优先考虑基础建设投资难度较小及便于坚持的站址4.6.2供电要求站址应选择在当地供电条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各路供电电压应能满足雷达设备的要求地点,供电 系统的负荷应有足够的冗余,同时应躲开有用电大户的区域,保证供电电压的稳固和良好的供电质量 4.6.3防雷要求雷达站站址应选择在雷电发生气率较低,土壤电阻率相对低的地理环境范畴,优先选择站址接地电 阻芸4Q,供电系统和其它附属设施避雷措施符合《新一代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QX2-2000〕要 求的地点4.6.4其他雷达站址应选择雷达故障爱护响应迅速,站址社会环境安全的地址应考虑当地的城镇建设规划, 在符合雷达站选址要求的候选站址中,在其它条件相近的情形下,应优先考虑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建 设条件相对方便的站址,以利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建设及坚持5候选站址选定的前期预备5.1成立选址小组雷达站选址应成立由行政治理人员、天气雷达专业技术人员、防雷、通信、基建等相关专业人员参 加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小组,负责雷达选址的组织治理,技术工作把关。
5.2 预选候选站址依照当地及邻近地区灾难性天气气候特点和本规定选址原那么的要求,在1: 10万或1:5万以上的 大比例尺的地图上预选5个以上预选站址5.3制定选址方案依照本规定的差不多要求和技术要点,参考 ''新一代天气雷达候选站址条件比较表〃,结合当地的 实际情形,制定预选站址选址调研、勘察方案5.3.1调查阻碍预选站址及邻近地区的灾难性天气发生进展及移动规律,确认雷达的要紧探测方向5.3.2调查预选站址及邻近地区的水文、地质、气象〔如大风、雷击〕和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确定抗 震和防雷等级5.3.3调查预选站址及邻近地区相关单位的工作情形,并依照实际情形予以和谐5.4确定候选站址按照站址选择要求,通过调研,在达要求的预选站址中,确定3个候选站址6候选站址的实地勘察由省〔区、市〕气象局及雷达选址小组组织技术专家,对达到站址选择要求的候选站址逐站进行实 地勘察6.1测量候选站址的遮挡角遮挡仰角测量,在地势平坦方位上以每隔5°的方位间隔测取一次,在有遮挡物和地势复杂的方位 上以每隔1°的方位间隔测取一次运算测量的数据并按附剥和附录B的方法,绘制四周挡角分布图以 及距测站地平面1公里和海拔3公里、6公里高度的等射束高度图。
6.2测定准确地理位置以精度高于3秒的经纬仪或GPS测定候选站址的经度和纬度,测定海拔高度,测量精度应小于5米6.3确定电磁辐射安全区按照附录C的要求,确定候选站址周边居民生活区达到的电磁辐射的安全区距离,幸免或减少雷达 主波束的辐射本着 '、辐射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原那么,候选站址距雷达照耀范畴内居民生活区的距 离不应低于500米6.4基础条件勘察6.4.1详细勘察和调研供水、供电和道路状况,勘察地质、水文、雷击和地震情形,勘察候选站址周 边环境,为基建设计及投资概算提供数据,为制定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运作方案提供依据6.4.2依照新一代天气雷达通信条件的要求,对雷达系统与气象台间可能采纳的通信方式进行全面调 研,比较各种通信方式的可行性能、建设投资、坚持、爱护与治理等方面的情形,确定优选通信方式 选择使用无线扩频技术或点对点通讯方式的侯选站址,还应进行实地测试与试验,提出信道测试报告6.5电磁环境测试商请无线电治理部门到候选站址现场,对新一代天气雷达使用波段内的电磁环境进行测试,举荐雷 达拟选工作频率,确保工作频段上无有害电磁干扰选择无线扩频通信方式的候选站址,应对 2.4-2.48GHz波段邻近的电磁环境进行测试。
6.6填写勘察报告按照附录D和附录E的要求,依照候选站址的实地勘察情形,填写''新一代天气雷达候选阵地勘察报 告〃和 ''新一代天气雷达候选站址条件比较表〃,撰写勘察报告7重点候选站址的论证省〔区、市〕气象局应组织省级雷达、通信、防雷、基建、治理等业务单位的技术专家对候选站址 勘察报告进行评估,确定重点候选站址7.1天气气候条件评估依照候选站址的探测环境条件和当地及邻近地区灾难性天气气候特点,对雷达可监测灾难性天气气 候能力进行评估7.2投资规模评估在充分评估防雷、抗震、水文和地质条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