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成非上市寿险公司净亏损亏损额超66亿.pdf
9页七成非上市寿险公司净亏损亏损额超 66 亿七家资质超 10 年企业至今未盈利商报讯 (记者 崔启斌 )尽管寿险行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提升盈利水平,但亏损现状并未发生改观近期非上市险企集中发布的年度信息报告显示,去年有七成寿险公司仍在亏损, 共计亏损超过 66 亿元,其中七家已有 10 年或 10 年以上资质的公司仍没有圆盈利梦按照保监会要求,非上市险企须在4 月 30 日前披露各项财务指标,目前除幸福人寿、华汇人寿因故没有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外, 其他 46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年度信息报告均已集中上线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实现盈利的非上市寿险公司数量与去年持平,仅为 15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亏损面接近七成,据记者统计,出现亏损的寿险公司2011 年亏损总额超过了66 亿元,亏损最多的合众人寿去年净亏损8.99 亿元,包括合众人寿在内共有20 家寿险公司亏损均超过1 亿元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七家资质达到10 年的寿险公司去年无法摆脱赔钱的尴尬,其中包括五家合资险企,如中德安联人寿成立于1998 年,去年亏损 1.75 亿元,金盛保险成立于1999 年,亏损 1.96 亿元,中荷人寿、中意人寿均成立于2002 年,分别亏损 1.09 亿元、0.69 亿元;中资险企天安人寿成立于 2000 年,亏损 1.78 亿元,光大永明人寿成立于2002 年,亏损 3.08 亿元。
据了解,早在 2008 年,保监会就倡导险企开发盈利能力较强的期缴型、保障型、储蓄型产品不过,三年过去了,实现盈利的仍多为老面孔,国外寿险业七八年的盈利周期在国内险企中仍难实现,成立于 2005 年至 2006 年期间的华泰人寿、中航三星人寿、中新大东方(600327, 股吧)人寿、合众人寿等仍在逐年亏损有分析人士提出,行业近几年一直在调整产品结构,经营模式也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然而绝大多数公司的盈利能力却未见改善同时,各保险公司跑马圈地成为长期亏损的原因之一,费用支出居高不下,尤其退保金增长较为突出此外,根据记者观察,即便是去年盈利的15 家寿险公司中也有8 家净利润出现下滑的趋势,其中泰康人寿盈利 8.63 亿元、太平人寿盈利 6.77 亿元、人保寿险盈利 5.5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46.63% 、31.27% 、25.68% 不过, 2011 年非上市寿险公司年报也不乏亮点 数据显示,15 家盈利寿险公司已今非昔比, 2002年成立的海尔人寿、 2005 年成立的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终于扭亏,分别实现盈利155 万元和 7650万元;此外,安邦人寿成立两年来实现了连续盈利(成立当年盈利 20 万元,去年盈利213 万元),如此短周期内盈利,这在业界较为鲜见。
韩玮/制表【出处:北京商报】四上市险企首季退保191 亿 太保寿险最严重□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见习记者陈有天 记者 袁峰春暖花开时,保险业却乍暖还寒近日,A 股四大上市保险公司陆续公布第一季报显示,净利润除中国平安 (微博)增长 4.3% 外,其他三家保险公司均大幅下滑,其中,中国太保下降达 81.1% 同时,保费收入增长亦疲态尽显,相反退保金额则大幅增长,高达191.19 亿元,同比增长 37.6% 其中,太保退保情况最为严重,退保额高达32.02 亿元,同比增长 96% ,是四大上市保险公司退保同比增长最高的一家利润普遍下滑太保降八成在四家公司发布的季报中,记者统计发现,第一季度除中国平安利润与去年同比小幅增长外,其他三家公司利润同比均大幅下滑季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60.64 亿元,同比增长 4.3%; 而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56.25 亿元,同比下降 29.43%; 新华保险实现净利润7.68 亿元,同比下滑 35.7%;中国太保实现净利润6.52 亿元,同比狂降81.1% 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四大保险公司在季报中披露,资本市场波动是各公司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中国平安季报分析称,由于一季度其投资组合部署调整,导致出现部分浮亏,影响了一季度的利润增速。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均将利润下滑归因于股市不过,净利润狂降81.1% 的中国太保则没有披露其利润下滑原因,据其季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计提了13.73 亿元资产减值准备,而去年同期该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为1.21 亿元,同比增加了 1034.7% 太保退保增长居四家之首第一季度,在寿险业保费收入方面,各公司增速疲态尽显其中,以寿险业老大中国人寿下降最为明显,保费收入为1138 亿元,同比下降 7.5%不仅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四大上市保险公司退保额也大幅增长,据统计, 1~3 月四大公司退保总额达191.19 亿元,同比增长 37.6% 其中,按退保严重程度来排序,中国太保首当其中,依次下来则为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相关对比数据见下表)至于退保原因,季报中新华保险解释是寿险退保金增加,而中国太保则称部分银保产品退保增加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相对于期限短、预期收益率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分红险产品的优势已相形见绌,因此退保现象增多,退保率较高的现象可能在今年上半年依然持续分析保费增速放缓是保险业转型的代价“这是保险业转型的代价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其是保费增速放缓的主因一不愿意具名的保险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向来喜欢以保费论英雄,但是这种粗放式、爆发式增长阶段已结束,内涵式增长将成为大型保险公司发展必需的模式。
该人士表示,现在行业正在进行产品转型与过往“快返还”的重投资轻保障产品不同,现正向重视期缴和保障回归虽然数据外观上看是下降了,但是公司的内含价值却在提升,以往的高增长建立在趸交保费太多,现在长期型保障险所占比例在加大,增速虽然小,但这对公司来说是好事不仅在产品中转型, 销售渠道方面也正在发生变化 据广东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一季度,广东人身险保费收入为379.3 亿元,同比下降 4.5% 其中,银保渠道保费收入161.4 亿元,同比下降 20% 左右相反,个人代理保费收入189.4 亿元,已占据半壁江山达51% ,超越银保代理成为第一大渠道出处:信息时报】海尔保险改嫁方正时隔一年零四个月后,海尔保险迎来“再嫁”记者昨天从保监会了解到,监管部门已经批准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51% 的公司股份转让给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海尔保险将正式更名为“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51%股份,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19.76% 股份,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相互会社持有29.24% 股份对于此次股权变化所涉及的金额,保监会以及上述公司并未给出明确说明。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海尔保险的保费收入为4.7 亿元,迎来了首个会计年度盈利,排在25 家合资保险公司的第14 位据了解,方正此番出手旨在海尔保险所拥有的保险经营牌照,在此之前,方正集团已经拥有券商、信托、期货、投行等多个金融牌照,独差保险一个顺利控股海尔人寿后,方正集团旗下的金融产业已实现了全线覆盖出处:京华时报】保险界险资参与股指期货管理办法已制定据悉,保险监管 机构日前已就险资参与股指期货制定出管理办法,放行的具体时间尚未确定国寿、平安、太保、泰康、新华、中再等保险公司已与期货公司接触,其中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已与期货公司签约点评: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多数机构投资者已获准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险资试水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在股市波动剧烈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合理的避险工具,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大幅波动试水股指期货能否一定程度上改变险资投资的这一现状还有待观察,目前保险公司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水平很难判断首款养老社区保险上市日前,泰康人寿推出中国第一个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以下简称“幸福有约”计划该款养老产品最低200 万元起售,分为一年期趸缴和十年期期缴。
“幸福有约”计划的客户在享有保险利益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由泰康之家提供的保证入住养老社区资格在养老社区,客户将享受包括居住生活、餐饮、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健身运动等养老生活知名经济学家曹远征成为首位签单客户点评:保险公司养老社区解决的仍是高端客户的养老需求,对于更需要做养老准备的普通百姓来说,仍是可望不可及数年后,保险公司能提供怎样水平的服务,能否支付承诺的服务,对客户、对保险公司来说都存在风险保险产品进驻便利店销售日前,中国人寿包括 旅游意外险和交通意外险在内的共5 款激活卡保险产品, 开始进驻上海的多家 24 小时便利店销售 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李爽还表示,今后可以逐步推动客户的续期保费经由便利店缴纳,如同水电煤缴费一样便利与快捷点评:保险产品进驻便利店销售,让保险产品离投保人更近无论是保险公司自设实体店还是借用第三方实体店,继人保、华泰之后,多家保险公司开始试水通过实实在在的门店销售保险产品这究竟是保险公司在目前渠道困局下的盲目探索还是将引领下一次的渠道变革?各保险公司都还处于投入阶段,效果有待时间验证出处:中国经营报】101 家非上市险企去年过半亏损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刘锋按照保监会的要求, 100 余家非上市保险公司的2011 年年报已于五一前夕统一亮相。
《每日经济新闻 (博客,微博)》记者对已经发布年报的101 家非上市保险公司 (不包含商业 养老保险公司以及未建设官网的丰泰保险和刚成立的长江财险)的相关经营业绩进行了统计, 透过这些年报,我们发现 2011 年非上市保险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数据显示,101 家非上市保险企业 (其中寿险 49 家,产险 52 家,下同)中仅 46 家实现了盈利,而亏损面则超过五成;此外,受资本市场影响,多家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降,其中,天安保险、嘉禾人寿、都邦保险等三家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 ,属于明显不足;而像泰康人寿这种大公司,偿付能力也出现下滑,泰康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2011 年底跌至 151% ,逼近监管 II 类公司 150%的警戒线净利润仅 46 家盈利 合众人寿巨亏 8.99 亿元2011 年年报显示,在 A 股上市的四家保险企业中,中国人寿 (601628 )实现净利润 183.31 亿元;中国平安 (601318 ,股吧)(601318 )实现净利润 194.75 亿元;中国太保 (601601 ,股吧)(601601 )净利润 83.13 亿元; 新华保险 (601336 ,股吧)(601336 )净利润 27.99 亿元。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与上市保险公司动辄数十亿,甚至100 多亿元的靓丽业绩相比, 100 多家非上市险企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统计显示,101 家非上市保险企业中仅46 家实现了盈利,而亏损面则超过五成;其中,寿险公司盈利17 家,产险 29 家,产险公司盈利状况明显好于寿险公司从整体数据看,寿险方面,49 家寿险公司中, 17 家实现盈利的寿险公司在2011 年合计约净赚36.76 亿人民币,与上市保险公司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寿险2011 年的 31.75 亿元的净利润大致相当;与此同时, 32 家亏损的寿险公司合计亏损总额则高达70.98 亿元;财险方面,在纳入统计的52 家财险公司中,实现盈利的29 家公司合计盈利为47 亿,而另外的 23 家亏损财险公司的亏损总额为20.5亿整体来看, 46 家赚钱的非上市保险公司的净利润之和为79.36 亿元,仅大致与上市的中国太保2011 年的净利润相当,由此可见非上市险企与上市险企的业绩差距之悬殊具体到单个公司上,寿险公司方面,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友邦保险 三家公司盈利居前,净利润分别为 8.6 亿元、6.76 亿元和 5.8 亿元;而亏损最多的是合众人寿,亏损8.99 亿元,此外,亏损较大的还有:华夏人寿亏损7.6 亿元,长城人寿亏损5.5 亿元,人保健康亏损4.8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仍有几家成立达到10 年的寿险公司到去年也未能摆脱尴尬,如中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