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经济地理2讲解材料.pptx

34页
  • 卖家[上传人]:yulij****0329
  • 文档编号:267665784
  • 上传时间:2022-03-18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49.90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特点问题n1. 为什么会形成四大文明发源地(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来解释)?n 2地理大发现为什么改变了地域格局(贸易)?n 3为什么三次产业革命都对经济地域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一次比一次强?它们是怎样促成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的? 人类的发展历史(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 n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工业化后期)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第一节 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 一、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从原始氏族社会实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n 畜牧业与农业n 手工业与农业和畜牧业n 商业与手工业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出现了完全脱离土地和农牧业的经济和人口的集中分布经济水平越高,这种分离越明显,集中化程度也越高因此,出现了早期的城市n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n尼罗河流域的埃及n印度河流域的印度n黄河流域的中国中原地区n爱琴海地区、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们都是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发达起来的在封建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有:东亚、南亚、中近东、南欧、西北欧以及北美南部和南美西北部等地区它们之间都是独立的封建社会后期,“丝绸之路”(陆路)和“香料之路”(海路)的开辟,沟通了亚、欧、非三大洲的贸易往来。

      都要经过土耳其和阿拉伯半岛运到各地这时期发达的城市: n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撒、法国的马赛、西班牙的巴塞罗那;n西北欧:伦敦和伊斯坦布尔等;n亚洲:西安(长安)、巴格达等;n海路有:广州、泉州,曼谷、泗水,科伦坡等3.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对世界经济地域格局的影响n过程:15世纪末到18世纪下半叶经历了三个阶段: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封建殖民时期 荷兰商业资本殖民时期 英国工业资本时期n转移路线:里斯本(葡萄牙)塞维尔(西班牙)安特卫普(比利时)阿曼斯特丹(荷兰)伦敦n生产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实行工场手工业分工协作;3.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对世界经济地域格局的影响(2)n生产力:水力带动机械,畜力牵引农机具,木炭炼铁,远洋航运,有了金银矿和铁矿的开采n资本主义的地域分工: 英国的圈地运动,饲养业出现了专业化; 纺织业有了专业化,英国毛织品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印尼和印度等成为西欧国家的香料、蔗糖、粮食的供应地; 南美成为金银产地 二、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形(第一次产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2标志:纺织机和蒸气机的广泛应用也称为蒸汽时代3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工业社会开始。

      4表现:冶金工业中用煤炭取代木炭,炼出优质钢铁推动煤炭工业的发展为机器制造业提供了条件5轮船和蒸汽火车的出现,标志着英国产业革命的结束6随后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美国、法国于19世纪中叶,俄国和日本于19世纪60年代末7这一时期的发明、创造,便构成了世界范围的第一次科技革命 8成果 n(1)经济地域分布来说,英国成为世界最突出的一极 185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城市化水平为50);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39;世界贸易额的21;1840年代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媒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80的棉织品供出口;成为了“世界工厂”全世界都以农村和农业为主,它是全世界的城市和工业品生产地 (2)世界产业的变化 n由原料和燃料(水、和木炭)多的地方为工场首选地,变为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地地区,形成了一批新地矿业城市由分散逐步趋向于集中n生产的部门分工与地域专门化迅速发展原料与消费区的分离n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即,工业区、农业区和综合经济区的形成例如,英国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兰开夏纺织工业区;以伯明翰为中心的中部英格兰炼铁工业基地;以伦敦为中心的东英格兰综合经济区同时,也形成了商品性的牧业区2)世界产业的变化n国际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由殖民国家对外掠夺金银和奴隶转为掠夺工业原料和粮食,并向外销售工业制成品、煤炭、钢铁等。

      如,印度成为英国的棉花供应地和棉织品销售市场;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英国地粮食、黄金、羊毛的重要供应地;英国占据世界战略据点,如香港、直布罗陀海峡、马耳他、新加坡等因此,殖民形式的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经济联系为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形三、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初步形成n19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为工业国,其它地区为农业地区;工业以轻工业为主n本次科技革命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n标志: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炼钢技术的改进n产业: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电力、电器、有的冶金、石油、汽车、内燃机和飞机制造19世纪末,重工业开始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n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都实现了工业化因此,由一极向多极转变n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n船舶总吨位1910年比1870年增长了一倍多,其中轮船(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船舶)吨位比重从16增长到76n19世纪下半叶铁路修筑热潮n世界贸易(同时期)增长三倍以上n拖拉机和机械化的使用,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国家的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n世界的不平衡性n农业落后与工业n轻工业落后于重工业n传统工业部门落后于新兴工业部门n民用工业落后于军事工业n殖民地与附属国落后于宗主国n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于后起资本主义国家。

      187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纪第一位,1880年代美国赶上并超出英国,占第一负面结果n出现了对全球资源、原料和销售市场的争夺,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7. 经济地域的特点n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原因?n在资本注意国家里形成了工矿业高度发达和商品性的农牧业地区美国的东北区、英国的中部区和南部区、德国的鲁尔区、俄国的中央工业区与南方工业区等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经济囊括了全世界n地域经济的分工表现为:北美和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带,广大的殖民地国家以原料、和销售市场的地区如,印度、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西非的咖啡、可可,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大部分地区为落后的地区,唯有铁路和港口较为发达 -为什么?四、第三次科技革命n时间:1950年以来,现在一直在进行主要是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n标志: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使用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n新兴工业部门的形成:原子能、微电子和计算机工业、宇航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电子工业和激光工业等n发源地:美国结论n生产力、生产水平-(决定了)地域分工、贸易-(决定了)地域格局。

      第二节 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和问题 n产业结构变化的新特点:新兴工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上升很快,产业转移与资本流动增强产业分布与经济地域系统的新变化n产业布局的不断集中(1)企业生产向大型化、联合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千万吨以上的油田、煤矿 200万千瓦以上的电站 年产几十万辆的汽车厂 几十万只鸡的养鸡场 (2)产业分布的地域越来越集中(500强的例子) 主要工业仍分布在北美、欧洲和日本 农业主要集中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乌拉圭、法国、荷兰、丹麦等 当然分散于扩散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着的表现在信息产业、特殊的加工企业等产业转移与分散经营公司与集团公司的关系变得松散了3)区域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欧共体成立于1958年(昨天瑞典全民表决是否加入欧元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1992年10月7日签约,1994年正常运转 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11月成立 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南欧、北非、南非、加勒比地区、南美等 (4)经济地域变化的新趋势n城市地域系统的形成:大城市的集中和城市带的形成n梯度推移经济地带的形成n主要发达经济地带:北美东部沿海经济带,太平洋沿岸经济带,西欧中北部,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环太平洋经济带,等等。

      n次发达经济地带:北美中部与拉丁美洲东部,亚洲东部,地中海周围,波斯湾周围n发展中(落后地带):拉丁美洲西部,亚洲大陆内陆,非洲南半部沿海地带n待开发地带:高纬度地区,非洲中部沙漠地带,亚马逊河流域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2. 生产力分布的不平衡(1) 经济实力的不平衡n工业生产n财富(2)部门结构和层次差别较大(从工业化程度来说 )n少数发达国家-后工业化阶段,开始迈进知识经济n大多数国家-工业化阶段,差别仍很大n一些国家农业社会阶段(2)部门结构和层次差别较大(从工农业内部结构来说 )n工业与农业比例:发达国家为7:1,发展中国家为1:1,农业更多n工业内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约占工业的86.6%,处于绝对优势, 其中重工业比重很高,占制造业的58.5%,机械制造业占34.6%. 发展中国家的采矿业比重大,占42.1%制造业重的轻工业占很大比重.是以低层次为主的产业结构.n农业内部: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比例 (3)对外贸易水平 n贸易总额,大部分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实现的n出口与进口的产品类型中,发展中国家出口农、矿、原材料占90,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占80其中,仅机械一项就占1/3以上n发展中国家出口为进口的3倍,发达国家进口远远超过出口,西欧卸货量为装货量的3倍,日本为10倍。

      第三节 国家类型与地域分布 一、按人均国民产值分 n高n中n低世界银行依据人均GNP将各个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四类划分标准是 n2001年人均GNP少于74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n人均GNP介于746-2975美元的为中低收入国家;n人均GNP介于2976-9205美元的为中高收入国家;n人均GNP高于9206美元的则为高收入国家n2001年中国人均GNP为890美元,列世界第138位因此我国还应属于中低收入国家n作业: 自己计算2004或2005年一些国家的人均产值 二、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 n发达:类型n发展中:类型三、按资源类型分n资源型:-n加工型:-n混合型: 课余问题1. 目前人类对资源利用有哪些特点? 2哪些因素的作用在增强? 3产业结构地域变化的特点和问题(矛盾)? 4不平衡分布(经济实力、部门结构、贸易水平) 5国家的经济类型是怎样划分的?各有何特点?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