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学习困难生的有效教学设计(职业学校).ppt
79页面向学习困难生的有效教学设计面向学习困难生的有效教学设计 ——以基础薄弱校的有效教学研究为个案以基础薄弱校的有效教学研究为个案胡定荣胡定荣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hudingrong@1课题研究与主要科研成果课题研究与主要科研成果1. 1. 《城乡课堂教学差距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城乡课堂教学差距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五””规划国家课题规划国家课题2.2.《《我国学校教育价值创新研究》我国学校教育价值创新研究》教育部哲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3.3.《《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规划重点课题题在研课题在研课题2§一、教学论研究一、教学论研究§1 1.《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教育研究》,.《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教育研究》,20052005年第年第7 7期§2 2..《《2121世世纪纪中中国国教教学学论论发发展展的的问问题题与与走走向向》》,,《《教教育育研研究究》》,,20022002年年第第3 3期期((人人大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22002年第年第9 9期全文复印)。
期全文复印)§3 3..《《对对建建构构主主义义教教学学论论的的历历史史、、文文化化与与实实践践的的思思考考》》,,《《比比较较教教育育研研究究》》,,20052005年第年第2 2期§4 4.《论教学联系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江西教育科研》,.《论教学联系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江西教育科研》,20052005年第年第5 5期§5 5..《《教教学学活活动动本本质质::问问题题的的性性质质与与致致思思的的路路径径》》,,《《河河北北师师范范大大学学学学报报》》((教教育育科学版),科学版),20032003年第年第1 1期§6 6..《《回回顾顾与与反反思思::2020世世纪纪课课堂堂教教学学的的主主体体参参与与研研究究》》((人人大大复复印印报报刊刊资资料料《《教教育育学》学》20022002年第年第7 7期全文复印),《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全文复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002年,第年,第5 5期§7 7.《作业如何革新》,《中国教育报》,.《作业如何革新》,《中国教育报》,20022002年年7 7月月1010日第日第4 4版§二、课程改革研究:二、课程改革研究:§1 1.《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005年年2 2月月§2 2.《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课程改革理论》,《外国教育研究》,.《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课程改革理论》,《外国教育研究》,20042004年第年第7 7期。
期§3 3.《论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全球教育展望》,.《论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全球教育展望》,20032003年第年第1111期§4 4.《论校本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北京教育》,.《论校本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北京教育》,20032003年,第年,第1-21-2期§三、教师教育科研研究三、教师教育科研研究§1 1.《教师教育科研应返璞归真》,《北京教育》.《教师教育科研应返璞归真》,《北京教育》20052005年第年第1010期§2 2..《《故故事事与与解解读读::中中小小学学教教师师教教科科研研活活动动的的困困境境》》,,《《上上海海教教育育科科研研》》((人人大大复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52005年第年第1 1期全文转载),期全文转载),20042004年第年第1111期§3 3..《《教教师师教教育育科科研研观观的的误误区区与与出出路路》》,,《《北北京京教教育育》》((人人大大复复印印资资料料教教育育学学做做摘摘要),要),20042004年第年第4 4期主要论著:主要论著:3§学术著作:学术著作:§1.《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年2月月§2.《课程文化建设与学生文化发展》(主编).《课程文化建设与学生文化发展》(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年8月月§3.《现代教学论》(第一卷第十章)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第一卷第十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年9月月§近五年学术论文:近五年学术论文:§1.《.《2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与走向》,《教育研究》,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与走向》,《教育研究》,2002年第年第3期期§2.《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教育研究》,.《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教育研究》,2005年第年第7期期§3.《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比较教育研究》,.《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年第2期。
期§4.《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年第1期§5.《论教学联系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江西教育科研》,.《论教学联系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年第5期§6.《论合作学习中低成绩学生的参与》《上海教育科研》,.《论合作学习中低成绩学生的参与》《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年第9期期§7.《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20世纪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世纪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年第5期§8.《教学活动本质:问题的性质与致思的路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9.《面向实践,再铸辉煌.《面向实践,再铸辉煌——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8次年会综述》,《课程次年会综述》,《课程.教教材材.教法》,教法》,2002年第年第1期期§10.《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年第11期期主要论著:主要论著:4§11.《作业如何革新》,《中国教育报》,.《作业如何革新》,《中国教育报》,2002年年7月月10日第日第4版版§12.《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课程改革理论》,《外国教育研究》,.《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课程改革理论》,《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年第第7期。
期§13.《论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全球教育展望》,.《论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年第11期§14.《论校本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北京教育》,.《论校本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北京教育》,2003年第年第1-2期§15.《教师教育科研观的误区与出路》,《北京教育》,.《教师教育科研观的误区与出路》,《北京教育》,2004年第年第4期§16.《教师教科研需要返璞归真》,《北京教育》,.《教师教科研需要返璞归真》,《北京教育》,2005年第年第10期§17.《故事与解读: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活动的困境》,《上海教育科研.《故事与解读: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活动的困境》,《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年第11期§18.《论教育实验是一种教育思想实验》,《上海教育科研》,《论教育实验是一种教育思想实验》,《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年第8期§19.《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年第4期§21.《西部地区教师评课标准调查》,《教育学报》,.《西部地区教师评课标准调查》,《教育学报》,2007年第年第1期。
期§22.《主体教育的时代性、理论旨趣和生长点》,《天津师范大学学报.《主体教育的时代性、理论旨趣和生长点》,《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基础教育版),2007年第年第1期§23.《文化转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北京教育》,.《文化转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北京教育》,2007年第年第5期§2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湖北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湖北教育》2007年年第第8期5需求分析需求分析 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请列举三条,集体交流是什么?请列举三条,集体交流6研讨问题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真正原因是什么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真正原因是什么??如何通过有效教学设计来促进学习困难生如何通过有效教学设计来促进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的学习?7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通过定量和质量的调查来揭示学习困难的过程与原因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找到提高学习困难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模式 8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因素是什么?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因素是什么?影响石景山中学学生成绩的主因素调查影响石景山中学学生成绩的主因素调查胡定荣 徐昌 李先平 黄晓青9调查背景一、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系统了解影响教学质量的一、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系统了解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找到主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因素,找到主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
施二、石景山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中反映出需二、石景山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中反映出需要对教学质量因素做科学的调查要对教学质量因素做科学的调查 通过对石景山中学语、数、英、物理、化学三个通过对石景山中学语、数、英、物理、化学三个年级年级2424位任课教师的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内位任课教师的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内容分析,容分析, 结果发现:结果发现:101.1.教师们对学习质量下降的原因归因有很大分歧教师们对学习质量下降的原因归因有很大分歧主要原因有: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态度、习惯、兴主要原因有: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态度、习惯、兴趣、策略与方法、主动性、动机、趣、策略与方法、主动性、动机、 意志、意志、 智力、智力、家长参与、教师因素、元认知、信心、知识能力家长参与、教师因素、元认知、信心、知识能力2.2.教师们认为影响外地生与北京本地生的学习成绩的原教师们认为影响外地生与北京本地生的学习成绩的原因存在很大差异因存在很大差异3.3.教师们提出的改进学习成绩的措施存在很大差异教师们提出的改进学习成绩的措施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措施有:主要措施有:((1 1)改进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改进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2 2)创设情景,调动学习情趣)创设情景,调动学习情趣((3 3)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差异)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差异((4 4)严格训练、反复练)严格训练、反复练((5 5)单元检测及时、反馈矫正、补漏)单元检测及时、反馈矫正、补漏((6 6)联系家长)联系家长((7 7)集体备课)集体备课((8 8)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等等11三、对影响学习成绩因素的理论研究成果分三、对影响学习成绩因素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析内因:学习者个体因素(智力、非智力因素)内因:学习者个体因素(智力、非智力因素)外因:学校因素(学校风气、课程、教学)、外因:学校因素(学校风气、课程、教学)、家庭因素(父母社经背景、父母参与、教家庭因素(父母社经背景、父母参与、教养方式)养方式)12调查目的1.1.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元认知、学习意志、学习归因、父母参与、效能、元认知、学习意志、学习归因、父母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如何?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如何?2.2.在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入校成绩、在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入校成绩、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元认知、学习意志、学习归因、父母参与、父母教认知、学习意志、学习归因、父母参与、父母教养方式因素中,哪些是对学业成绩其主要作用的养方式因素中,哪些是对学业成绩其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起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影响因素?起作用的方式是什么?1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一)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 石景山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石景山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共共252人,实际回收人,实际回收250人,其中,初一年人,其中,初一年级级135人,初二年级人,初二年级115人;男生人;男生135人,人,女生女生115人;北京本地学生人;北京本地学生62人,外地学生人,外地学生186人。
人14(二)研究工具(二)研究工具1 1.学习习惯量表.学习习惯量表学习习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具体包括预习、学习习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具体包括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作业、考试习惯等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测量采听课、记笔记、复习、作业、考试习惯等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测量采用自编的学习习惯量表,共有用自编的学习习惯量表,共有7 7题2 2.学习策略量表.学习策略量表学习策略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具体包括预习、学习策略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具体包括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考试等策略学习策略的测量采用自编的学习策听课、记笔记、复习、考试等策略学习策略的测量采用自编的学习策略量表,共略量表,共3232题3 3.学习动机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学习动机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动力强度和动力倾向具体表现为学学习动机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动力强度和动力倾向具体表现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投入状态学习动机量表自编共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投入状态学习动机量表自编共8 8题动机强度题动机强度3 3题;外部动机题;外部动机2 2题;内部动机题;内部动机3 3题。
题4 4.学习效能感量表.学习效能感量表学习效能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即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学习效能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即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主观评估它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主观评估它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Bandur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量表改编自申继亮等编的自我效能量表,共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量表改编自申继亮等编的自我效能量表,共5 5题5 5.元认知量表.元认知量表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识过程、结果的认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按照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识过程、结果的认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按照认知发展的过程,它分为计划、监测和调整三种形式元认知量表采用认知发展的过程,它分为计划、监测和调整三种形式元认知量表采用刘晓明编元认知量表,删除部分题目,共刘晓明编元认知量表,删除部分题目,共3535题计划1313题;监控题;监控1313题;题;调整调整9 9题题156 6.学习意志量表.学习意志量表学习意志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困难时表现的自觉性、学习意志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困难时表现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程度。
学习意志采用自编的学习意志坚持性、自制性程度学习意志采用自编的学习意志量表,共量表,共1818题其中,自觉性题其中,自觉性6 6题、坚持性题、坚持性6 6题、自制题、自制性性6 6题,自编题,自编7 7.学习归因量表.学习归因量表学习归因是指对造成自己学习结果的原因的知觉与推断学习归因是指对造成自己学习结果的原因的知觉与推断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将学业成绩归因为能力、努力、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将学业成绩归因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方面学习归因量表采用申继亮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方面学习归因量表采用申继亮等编学习归因量表分为成功归因和失败归因两个维等编学习归因量表分为成功归因和失败归因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度,每个维度又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维度,共维度,共1616题其中,成功归因题其中,成功归因8 8题,每个维度题,每个维度2 2道题;道题;失败归因失败归因8 8题,每个维度题,每个维度2 2道题8 8.父母参与量表.父母参与量表父母参与是指父母在学校、家庭与学习有关的事务上的父母参与是指父母在学校、家庭与学习有关的事务上的投入行为,具体表现为交流、监管、期望和联系。
父投入行为,具体表现为交流、监管、期望和联系父母参与量表根据国外父母参与文献编制共母参与量表根据国外父母参与文献编制共1111题,其题,其中,父母与子女交流中,父母与子女交流3 3题;家庭监管题;家庭监管4 4题;教育期望题;教育期望2 2题;题;与学校联系与学校联系2 2题169 9.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子女管教和抚养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子女管教和抚养方面一般的、经常的做法和特点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方面一般的、经常的做法和特点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EMBU),由瑞典,由瑞典Umea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大学精神医学系C1PerrisC1Perris等共同编等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制,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19931993年由岳冬梅等年由岳冬梅等修订的中文版共修订的中文版共6666个项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分个项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分5 5个维个维度,它们分别是: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度,它们分别是:父亲情感温暖、理解1111题;惩罚、严厉题;惩罚、严厉1111题;过分干涉题;过分干涉8 8题;拒绝否认题;拒绝否认6 6题;过度保护题;过度保护5 5题。
母亲题母亲教养方式分教养方式分5 5个维度,它们是母亲教养方式个维度,它们是母亲教养方式4343题;情感、题;情感、温暖、理解温暖、理解1212题;惩罚严厉题;惩罚严厉9 9题;过分干涉题;过分干涉1414题;拒绝否题;拒绝否认认8 8题所有量表均采用完全不符、基本不符、有点不符、有点符合、所有量表均采用完全不符、基本不符、有点不符、有点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6 6级计分1010.学生的知识基础测量.学生的知识基础测量以石景山区入学考试语、数、英三课的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作以石景山区入学考试语、数、英三课的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作为测量标准为测量标准1111.学生的学业成绩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测量以石景山区期末考试语、数、英三课的标准分数的平均分数以石景山区期末考试语、数、英三课的标准分数的平均分数作为测量标准作为测量标准17(三)研究程序(三)研究程序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由经过培训的4 4位研究生和位研究生和4 4位本科生做主试,位本科生做主试,统一讲解指导语,由石景山中学教科室主任黄晓统一讲解指导语,由石景山中学教科室主任黄晓青老师通过广播宣讲,说明研究目的、施测方法青老师通过广播宣讲,说明研究目的、施测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被试以班为单位,独立答卷,及有关注意事项,被试以班为单位,独立答卷,完成后由完成后由4 4位研究生和位研究生和4 4位本科生当场收回问卷。
位本科生当场收回问卷对不认真完成的问卷作了补测对不认真完成的问卷作了补测四)资料的分析处理(四)资料的分析处理采用采用SPSS16.0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18调查结果(一)学习成绩的现状分析(一)学习成绩的现状分析 数据结果表明,语数英三科成绩均非正态数据结果表明,语数英三科成绩均非正态分布 数学的标准差数学的标准差21.463、英语、英语19.662;语文;语文0.8说明学生在数学、英语学科成绩差异说明学生在数学、英语学科成绩差异很大19(三)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的水平1.个人因素的水平20212.家庭因素的水平 2223(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1 1.个人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个人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表明,个人因素中,学生性别与学习成绩数据结果表明,个人因素中,学生性别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相关女生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之间存在相关女生成绩显著高于男生入学成绩(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入学成绩(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效能、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元认知与学习成习效能、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元认知与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绩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高等因素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高2 2.家庭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家庭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家庭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数据结果表明,家庭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关关系 24(四)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因素分析(四)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因素分析 以上的分析表明,学生性别、知识以上的分析表明,学生性别、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效能、元认知、学习意志与学业成学习效能、元认知、学习意志与学业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那么,在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那么,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学习成绩的主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因素是什么?哪一个因素影响最大?因素是什么?哪一个因素影响最大?25由表可见,性别、入校成绩(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由表可见,性别、入校成绩(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元认知、学习意志习效能、元认知、学习意志8个变量预测学业成绩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个变量预测学业成绩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共有明,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共有3个。
学生知识基础(入学成绩)、学习策略、个学生知识基础(入学成绩)、学习策略、学习效能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因素学业成绩中,学习效能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因素学业成绩中,58.3%的比例是由知识基础、的比例是由知识基础、学习策略和学习效能带来的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知识基础层面的预测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效能带来的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知识基础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最佳,其解释量为49.5%,学习策略解释量为,学习策略解释量为7.7%学习效能的解释量为学习效能的解释量为1.2%26调查结论1 1.石景山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石景山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学习意志、元认知水平总体上在中等程度学习效能、学习意志、元认知水平总体上在中等程度以上,学习归因总体上是积极的父母参与程度总体以上,学习归因总体上是积极的父母参与程度总体上在中等程度以上,父母教养方式以积极的情感理解、上在中等程度以上,父母教养方式以积极的情感理解、温暖为主温暖为主2 2.不同成绩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不同成绩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学习意志、元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成学习效能、学习意志、元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成绩越高,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能、绩越高,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学习意志、元认知水平越高。
不同成绩的学生的学习学习意志、元认知水平越高不同成绩的学生的学习归因、父母参与、父母教养方式无显著差异在影响归因、父母参与、父母教养方式无显著差异在影响学习成绩的内外因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学习成绩的内外因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3 3.在影响学习成绩的内部个体因素中,知识基础(入学.在影响学习成绩的内部个体因素中,知识基础(入学成绩)、学习策略、学习效能是主要影响因素三者成绩)、学习策略、学习效能是主要影响因素三者在在58.3%58.3%的程度上决定学习成绩的程度上决定学习成绩27教学工作改进建议 上述结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意义在于,教师教学作为上述结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意义在于,教师教学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条件,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影响学生学习的条件,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改进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教学是否通过了内因?在教学改进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教学是否通过了内因?通过何种内因起作用?通过何种内因起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建议,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须做基于上述结论,我们建议,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须做好以下工作:好以下工作: 1 1.在教新知识之前,需要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已有的.在教新知识之前,需要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补短板,使学生具有实际学习的可能性。
知识基础,补短板,使学生具有实际学习的可能性 2 2.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为理解而教避免机械被动地学习为理解而教避免机械被动地学习 3 3.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要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积极的反.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要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积极的反馈,提高馈,提高80%80%以上的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信心要向学生以上的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信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只要跟着老师认真学,教师一定保证同传递这样的信息,只要跟着老师认真学,教师一定保证同学们能学会学们能学会28初中薄弱校学困生课堂教学经历的个案研究初中薄弱校学困生课堂教学经历的个案研究李菊李菊 胡定荣胡定荣29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课堂观察课堂观察访谈访谈内容分析内容分析30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一、学习困难生课前不预习,教师不要求、一、学习困难生课前不预习,教师不要求、不指导课前预习么?)(课前预习么?)A生:不预习,当然,开学新书发下来我也生:不预习,当然,开学新书发下来我也看过一遍。
看过一遍B生:我做过几回,寒暑假或者是3天,7生:我做过几回,寒暑假或者是3天,7天的长假两天的基本上不会,玩还时间天的长假两天的基本上不会,玩还时间不够呢 31二、上课听不懂,不参与,教师不关注二、上课听不懂,不参与,教师不关注32三、作业不交,错题不改,教师不要求三、作业不交,错题不改,教师不要求为什么错了的地方不该呢?)(为什么错了的地方不该呢?)“有时候老师追着问,就改,有时候就不改有时候老师追着问,就改,有时候就不改看题容易不容易吧,容易的改就改,也不看题容易不容易吧,容易的改就改,也不费时间,也不费事费时间,也不费事33四、课后不复习四、课后不复习(会自己复习么?)(会自己复习么?)“不会那是什么原因呢?)(那是什么原因呢?)“没有精力我感觉上完一没有精力我感觉上完一天好累,还要写作业,还要做饭,还要洗碗,然天好累,还要写作业,还要做饭,还要洗碗,然后睡觉一想起来我就累有时候还要洗衣服一想起来我就累有时候还要洗衣服不复习的三方面的原因:学生自己没有主动复习的不复习的三方面的原因:学生自己没有主动复习的习惯;老师和家长均没有安排复习任务,也没有习惯;老师和家长均没有安排复习任务,也没有检查复习的效果;家庭没有提供复习学习的条件。
检查复习的效果;家庭没有提供复习学习的条件34五、教师、家长和学生错误归因五、教师、家长和学生错误归因教师:智商不高,学习能力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智商不高,学习能力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我觉得家庭原因很重要,从小的时候,家长就我觉得家庭原因很重要,从小的时候,家长就没有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李桦)的成绩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不好,知识他(李桦)的成绩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不好,知识积累不扎实,缺乏知识积累,学习上就找不到成积累不扎实,缺乏知识积累,学习上就找不到成功,找不到成功,他就觉得没兴趣,没兴趣以后,功,找不到成功,他就觉得没兴趣,没兴趣以后,他就更学不到东西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后的他就更学不到东西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后的知识会更难,他就更跟不上了,掉队了,就这样知识会更难,他就更跟不上了,掉队了,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他不自觉的放弃了(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他不自觉的放弃了(学习)”35““我给他出过一道题,我跟他说:我一天加班两小时,每小我给他出过一道题,我跟他说:我一天加班两小时,每小时的加班费是时的加班费是6060块钱,一个月下来,我的加班费是多少?块钱,一个月下来,我的加班费是多少?他(指李桦)算了三次,给了我三个数,每一个数都跟正他(指李桦)算了三次,给了我三个数,每一个数都跟正确答案天差地别!他连乘法口诀表都不会,这几年都干什确答案天差地别!他连乘法口诀表都不会,这几年都干什么去了?么去了?············这个孩子,在我的脑子里,可以说这个孩子,在我的脑子里,可以说是朽木不可雕。
是朽木不可雕上次有人跟我说,别让孩子在那边(指李桦所就读的小学)上次有人跟我说,别让孩子在那边(指李桦所就读的小学)上学,那所学校的老师不好,我觉得这么说错了,没有哪上学,那所学校的老师不好,我觉得这么说错了,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学好的,你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学好的,你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你怪谁去?哪儿的教育好?哪儿的教育不好?其实没有差你怪谁去?哪儿的教育好?哪儿的教育不好?其实没有差别我们老家的教育好吗?我的同学里也有大学生我们老家的教育好吗?我的同学里也有大学生现在大学就有我的同学大学就有我的同学············我大哥他们夫妻两个都在我大哥他们夫妻两个都在北京打工,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乡,你说那个孩子有人管教北京打工,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乡,你说那个孩子有人管教过他吗?没人管他!他照样考大学,还是名牌大学!所以过他吗?没人管他!他照样考大学,还是名牌大学!所以我说,这些(学习不好)都是孩子自己不学,他不学,我我说,这些(学习不好)都是孩子自己不学,他不学,我也没辙我能有什么办法?母鸡不下蛋,总不能把它的腿劈了吧?我能有什么办法?母鸡不下蛋,总不能把它的腿劈了吧?李桦他不学,我也没辙!李桦他不学,我也没辙!”——”——李桦父亲李桦父亲36李桦: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以李桦: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以前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里面学习好的,就只前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里面学习好的,就只有我和一个姓王的同学学习较好,现在那位王同有我和一个姓王的同学学习较好,现在那位王同学学习好着呢!而我呢?学学习好着呢!而我呢?李桦:李桦:““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不应该怪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不应该怪别人············老师们都督着我学,但我学一会就老师们都督着我学,但我学一会就不学了,觉得烦了。
不学了,觉得烦了 ” 李桦:李桦:““我觉得现在去死缠那些不会的科目是没有我觉得现在去死缠那些不会的科目是没有什么用的,怎么都学不会,还不如在那些我会的什么用的,怎么都学不会,还不如在那些我会的科目上多努力努力科目上多努力努力””问:问:““哪些科目你比较在行呢?哪些科目你比较在行呢?””李桦:李桦:““体育和美术算吗?(不确定的语气)我比体育和美术算吗?(不确定的语气)我比较喜欢这两科较喜欢这两科37如何通过有效教学设计来促进学习如何通过有效教学设计来促进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困难生的学习?38一、有效教学设计假设、定义与特征(一)假设(一)假设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变量;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变量;导致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教师和学生导致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作了什么;在课堂上作了什么;教师的行动受教师的思想支配,是教师思考教师的行动受教师的思想支配,是教师思考后的决定;后的决定;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活动,可以促进学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活动,可以促进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39(二)定义与特征(二)定义与特征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以实现理想的学习结果为指向,以学习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以实现理想的学习结果为指向,以学习理论、教学论、系统原理为基础,对教学要素做出的系统分论、教学论、系统原理为基础,对教学要素做出的系统分析、规划和决策。
析、规划和决策1.1.教学设计已实现理想的学习结果为目的教学设计已实现理想的学习结果为目的————不重教师教了不重教师教了什么,重学生学会了什么?什么,重学生学会了什么?2.2.教学设计是理性自觉的活动教学设计是理性自觉的活动————不单靠直觉和经验不单靠直觉和经验学习理论:提供学习结果、过程和条件的知识学习理论:提供学习结果、过程和条件的知识教学论:提供达成学习结果的教学过程和条件的知识教学论:提供达成学习结果的教学过程和条件的知识系统原理:提供教学设计的思想方法的知识系统原理:提供教学设计的思想方法的知识3.3.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要素做出的整体分析、规划和决策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要素做出的整体分析、规划和决策4.4.教学设计是建立在研究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是建立在研究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系统的过程解决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系统的过程40二、教学设计的要素与结构41教学前教学设计教学中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后课程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活动分析教学反馈教学进程设计教学方案的执行与调整观察教学行为评价反思教学过程42教材分析 以初中数学《整式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例。
43一、分析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四)具体目标44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②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③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45§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建议 §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材中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围绕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表现重要数学意义、有利于学生一般能力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并求解包含该主题的数学模型,判断解的合理性并将所学的主题应用到其他场合,进而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进一步了解该主题的途径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46§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一方面,教材要按照《标准》中指出的要求,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与一定的训练;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便于教师发挥创造性。
具体的设计方式可以是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多种层次;在设计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教材可以编入一些拓宽知识的选学内容,但增加的内容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47§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对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教材要重视有关内容的几何背景,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有关代数问题如,根据平面规则点阵中点的排列规律推导相应的整数列的和(如1+3+5+7+…可表示为正方形点阵);利用图形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等恒等式;利用函数图象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 48课标分析结果§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数与代数部分中整式部分的内容§课标要求的内容与掌握目标: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同时,课标建议教材内容安排体现数学知识的形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成与应用过程 ,按“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在习题的安排上注重学生差异;注重知识的联系,体现数形结合 49二、教材内容分析§在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章节结构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知识点、重点、难点§(一)教材的整体结构507年级(上)60课时时第第1 1章章 有理数有理数 20 20第第2 2章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18 18 第第3 3章章 图形认识初步图形认识初步 14 14第第4 4章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8 87年级(下)61课时第第5 5章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15 15第第6 6章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8 8第第7 7章章 三角形三角形 9 9第第8 8章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 10 10第第9 9章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3 13第第1010章章 实数实数 6 6518 8年级(上)年级(上)6161课时课时第第1111章章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 15 15第第1212章章 数据的描述数据的描述 12 12第第1313章章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10 10第第1414章章 轴对称轴对称 12 12 第第1515章章 整式整式 12 128 8年级(下)年级(下)6060课时课时第第1616章章 分式分式 15 15第第1717章章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10 10第第1818章章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8 8第第1919章章 四边形四边形 15 15第第2020章章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 12 12529 9年级(上)年级(上)6262课时课时第第2222章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12 12第第2323章章 圆圆 17 17第第2424章章 旋转旋转 10 10第第2525章章 概率概率 12 129 9年级(下)年级(下)4848课时课时第第2626章章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 16 16第第2727章章 相似相似 13 13第第2828章章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 10 10第第2929章章 视图与投影视图与投影 9 9第第2121章章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11 1153§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 整式的乘法 § 乘法公式 § 整式的除法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二)教材的章节结构54各各 节节 结结 构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问题情境问题情境问题分析问题分析(过程)(过程)●●观察观察●●思考思考●●探究探究●●讨论讨论●●归纳归纳产生产生 结结 论论应应用用规规律律 例题例题练习练习概括与小结概括与小结探究与延伸探究与延伸 选学栏目选学栏目●●观察与猜想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555657585960616263教材分析结果641.1.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完全平方公式是人教版完全平方公式是人教版8 8年级上册年级上册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部分内容。
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是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是多项式乘多项式的特殊形式对后面的因式分解中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特殊形式对后面的因式分解中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打下铺垫解打下铺垫2.2.知识点知识点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两数和(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差),加上(减去)它们积的(差),加上(减去)它们积的2 2倍倍. .公式的推导;几何图形表示;计算公式的推导;几何图形表示;计算3.3.重点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推导4.4.难点难点乘法公式的应用,乘法公式的结构特点乘法公式的应用,乘法公式的结构特点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 a,,b b既可表示数(正数、负数),又可表既可表示数(正数、负数),又可表示整式的基础示整式的基础 65学情分析1.分析对象分析对象((1 1)学习者一般特征)学习者一般特征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群体特征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群体特征((2 2)与学习结果有关的特征)与学习结果有关的特征知识、技能知识、技能学习习惯与方法学习习惯与方法学习情感与态度学习情感与态度((3 3)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学习者的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学习者的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学习者的风格与偏好:感觉通道;认知方式学习者的风格与偏好:感觉通道;认知方式学习者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学习者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学习困难学习困难问题行为问题行为2.2.分析方法分析方法问卷、访谈、参与观察、测量、作业分析问卷、访谈、参与观察、测量、作业分析66 教学目标及其陈述教学目标及其陈述一、教学目标的定义一、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师对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
具体表现教师对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后表现出的行为变化的预期为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后表现出的行为变化的预期二、教学目标的特征二、教学目标的特征(一)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一)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重在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学了什么如:学习认字、写字和用重在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学了什么如:学习认字、写字和用““五光十五光十色色””造句二)是学生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变化(二)是学生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变化如: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的综合能力学生听、想、说的综合能力;初步渗透有关口算初步渗透有关口算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预计的变化(三)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预计的变化需要和具体单元和课时内容结合起来需要和具体单元和课时内容结合起来教学活动后对学生身心发展结果的预期教学活动后对学生身心发展结果的预期67三、教学目标的作用观察《完全平方公式》课例,思考:观察《完全平方公式》课例,思考: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68( (一一) )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导教导教””功能,使教师围绕着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教学功能,使教师围绕着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教学; ;““导学导学””功能,使学生集中精力于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积功能,使学生集中精力于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积极参考,自主学习。
极参考,自主学习 (二二) )激励功能激励功能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提高教学双方的效能感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提高教学双方的效能感 (三三) )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教””和和 “ “学学””进行实时监控,不断反进行实时监控,不断反馈,及时评价教与学,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确保教学沿着馈,及时评价教与学,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确保教学沿着预定的轨道前进预定的轨道前进 (四四) )评价功能评价功能课堂教学目标是学校、家长、社会评价教师教授质量和课堂教学目标是学校、家长、社会评价教师教授质量和 学生学习质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量的依据 (五五) )交流功能交流功能教学目标的制定便于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家长间的交流、教学目标的制定便于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家长间的交流、 同事间的同事间的交流及教师与领导间的交流交流及教师与领导间的交流69四、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一)依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二)依据课程和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知识体系,确立其中的知识点,体现学科知识特点70(三)依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三)依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利用利用““课前、课后测验课前、课后测验””确定教学目标,大致规确定教学目标,大致规定如下定如下: :1.1.课前测验通过率课前测验通过率70%70%以上的教学目标要深化或以上的教学目标要深化或省略。
省略2.2.课前测验通过率不到课前测验通过率不到40%40%,课后测验通过率,课后测验通过率70%70%以上的教学目标,大体接近理想状态,应予以以上的教学目标,大体接近理想状态,应予以肯定3.3.课前测验通过率不到课前测验通过率不到40%40%,课后测验通过率不,课后测验通过率不到到70%70%,但前后相差在,但前后相差在30%30%以上的教学目标,可以上的教学目标,可能是因学习量、学习时间安排不足所造成的能是因学习量、学习时间安排不足所造成的可以通过追加讲述、练习等补偿措施后再看效可以通过追加讲述、练习等补偿措施后再看效果决定71五、教学目标的表述五、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表述的教学目标表述的ABCDABCD模式:模式: A A.主体.主体(A(A,即,即audience)audience):指学生而不是教师指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决非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决非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有的目标阐述成什么有的目标阐述成““教师给学生教师给学生……”……”或或““教师将说明教师将说明……”……”都是都是不妥当的。
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不妥当的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学生应该……”……”B B.行为.行为(B(B,即,即behavior)behavior):指学生需要完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指学生需要完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如:学生翻译出英语短文如:学生翻译出英语短文说出完全平方公式;用几何图形表示完全平方公式说出完全平方公式;用几何图形表示完全平方公式C C.条件.条件(C(C,即,即conditionsconditions,在什么条件下,在什么条件下?)?):指完成行为需要的工具、材:指完成行为需要的工具、材料、时间、情境料、时间、情境如:在课堂内,学生借助英文词典在如:在课堂内,学生借助英文词典在1010分钟内翻译一篇分钟内翻译一篇150150字的英语短文字的英语短文 D D.标准.标准(D(D,即,即degree)degree):指完成行为应达到的标准指完成行为应达到的标准如:学生借助英文词典在如:学生借助英文词典在1010分钟内翻译一篇分钟内翻译一篇150150字的英语短文字的英语短文 ,达到准确、,达到准确、通顺要求通顺要求72(四)活动设计(四)活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最终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活动(任务)分析活动(任务)分析——达到最终结果的过程达到最终结果的过程73任务分析的内容任务分析的内容((1 1)学习结果分析)学习结果分析结结果果的的分分类类::事事实实;;概概念念;;规规则则或或原原理理;;技技能能;;态度态度((2 2)) 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分析达到终点目标的条件达到终点目标的条件((3 3)起点能力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新任务前,学习者先决的知识、技能准备学习新任务前,学习者先决的知识、技能准备((4 4)学习程序分析)学习程序分析完成学习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学?7475(五)教学反馈设计基于教学目标,注重出题的难度、区分度、效度。
基于教学目标,注重出题的难度、区分度、效度如:如:上海市初中《语文》上海市初中《语文》H H版第八册比较阅读《桥》与《中国石拱桥》版第八册比较阅读《桥》与《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1. 1.对所提供的范文,能指出其各自的题材及表达方式的异同对所提供的范文,能指出其各自的题材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2 2能根据所提供的范文,举例说明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及其与写作能根据所提供的范文,举例说明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及其与写作目的的关系目的的关系 3. 3.对所提供的熟悉的题材,能分别用说明和抒情两种方式写一段短对所提供的熟悉的题材,能分别用说明和抒情两种方式写一段短文 目标检测题目标检测题: : 1. 1.比较阅读以不同方式写草蓦的两篇短文,要求学生比较阅读以不同方式写草蓦的两篇短文,要求学生: : ① ①说说两文的题材与表达方式的异同说说两文的题材与表达方式的异同 ② ②据此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及其与写作目的关系据此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及其与写作目的关系76(六)教学进程设计(六)教学进程设计1.1.设计内容设计内容教学阶段、教学时间、教的行为、学的行为、教学意图、教教学阶段、教学时间、教的行为、学的行为、教学意图、教的意图达成的观测的意图达成的观测 2.2.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体现主动、自主学习过程体现主动、自主学习过程注重质量、效率注重质量、效率3.3.设计思路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与目标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与目标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调控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调控课堂反馈课堂反馈77谢谢 谢!谢!78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